科学发展十年间

执政中国·特稿:科学发展十年间

  在历史长河中,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

  在中华民族的煌煌史册里,2002至2012,是令人难忘的十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阔步前行。

  十年间,东方古国,沧桑巨变……

  认识深化 理论创新

  生产线上,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装配着各种零部件……

  这是7月中旬记者在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见到的景象。

  “过去10年,是中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10年。我们坚持滚动发展、稳健发展,十年间销量增长了3倍。”公司副总经理姚一鸣一脸自豪。

  十年间,从抗击非典到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到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从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科学发展观经历了一个初步形成和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

  实践永无止境,认识不断深化。十年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经济建设上,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发展理念不断深化;

  --政治建设上,强调适应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意识普遍增强的新形势,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上,强调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支撑的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建设上,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生态建设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

  “科学发展观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指导思想注入了新的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达到的新高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方立说。

科学发展 全面推进

  渤海之滨,燕山脚下。

  十年间,伴随产业转型,唐山这座资源型城市的天蓝了、水清了、地绿了,去年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之列。

  精简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环节,加快推进服务标准化……今年以来,唐山市积极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转型。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保障。”唐山市市长陈国鹰说。

  科学发展,潮涌神州。

  十年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

  这是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前行的十年--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没有先例可循的试验。

  今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前十年,这一体制初步建立;后十年,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中国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结合,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面对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见微知著,果断而准确出手,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发展良好势头。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更趋完善,宏观调控经验更加丰富,前瞻性、灵活性不断增强,保持了稳健发展。”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庄健评价说。

  十年间,“中国号”列车快速平稳前行,经济年均增长约10%,国内生产总值从突破10万亿元到超过47万亿元,连续超越英、法、德、日,跃居世界第二;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4.4%提高到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20%;

  十年间,进出口总额2011年比2002年增长4.9倍,达到36421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二,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十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135美元上升到5432美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到8000元一跃突破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2500元增加到近7000元……

  这是任凭风吹雨打、咬定发展不放松的十年--

  在中国,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十年间,党中央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越是困难时候,越要抓住发展不放松。从非典疫情到雨雪冰冻灾害,从汶川、玉树地震到舟曲泥石流,面对一次次重大灾难,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为战胜困难提供坚强保障。

  十年里,最大的考验莫过于始于2008年、迄今仍未过去的国际金融危机。惊涛骇浪中,沉着应对,一揽子计划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不仅使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更为稳定世界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以改革促发展、向开放要空间的十年--

  十年间,改革进入深水区。连续出台鼓励民资发展文件、深化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推进增值税改革试点、统一内外资企业税费……改革的协调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增强。

  从推进政务公开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问责制,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到推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再到持续十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十年来,改革全面推进,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向开放要空间--十年间,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

  这是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统筹发展的十年--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十年间,按照“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协调并举。

  十年间,中央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上,又先后提出并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形成了完整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经济版图悄然变迁。2008年起,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4年超过东部地区,皖江城市带、长株潭城市群等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十年间,城乡二元结构大大改善,城镇化率从不到40%上升至50%以上。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向城市,既促进了城市发展,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央和地方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兼顾中,社会主义中国不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和动力。

  十年里,“中国道路”成为海内外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

  “纵观人类发展过程,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以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快的速度实现平稳发展、转型发展。”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说,其奥妙就在于中国制度的有效性、领导能力的有效性以及中国战略、方略的有效性。

以人为本 人民至上

  “这些年生意越来越红火。家里盖了8间新房,女儿上了大学,我们老两口有新农合、新农保,过日子没啥可担心的。”

  入夏时节,河北平山西柏坡村游人如织。旅游观光船经营户闫清海家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他十年前与胡锦涛总书记的合影照片--

  那一年,党的十六大闭幕不到一个月,胡锦涛率新一届中央书记处集体来到西柏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一执政为民的新理念,引起广泛关注。

  科学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西柏坡,这个“进京赶考”的启程之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酝酿、形成和发展。

  “从‘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再到‘以人为本’,这些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现了党始终如一、一心为民的政治追求,凸显了党执政理念的日益成熟。”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说。

  这是饱含深情的为民承诺,这是自上而下的为民实践--

  十年间,人们不会忘记,在贫困山区,在革命老区,在困难国企,在矿井深处,在农民家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影总是不时出现在群众中间;

  十年间,人们不会忘记,在抗击非典的战场,在重大灾害的现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紧要关头,在从海外撤侨的关键时刻,党和人民始终在一起;

  十年间,人们不会忘记,一项项重视民生、倾听民意、保障民权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写入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重要文件,传递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

  这是国家迈向强盛的十年,也是人心倍感温暖的十年--

  “半城山色半城湖。这一大片景区都是免费的,真的很惠民。”盛夏,广东惠州西湖景区全面免票,和妻儿同游的市民赵玉锋颇为感慨。

  十年来,惠州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富民惠民,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超过60%用于民生……

  以人为本,惠民之州。惠州的惠民之举,只是民生中国的一个生动缩影。

  这十年,发展越是千头万绪,党和政府越是重视民生--

  民生指标备受重视:“人均”概念写入“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等目标;在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提高了就业率、社会保险率等民生指标考核权重……

  民生政策频频出台:全面取消农业税,推广新农合、新农保,连续降低药品零售价格,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多次上调个税起征点,提高国家扶贫标准……

  民生投入逐年加大:2004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年均递增21%,中央财政教育支出2012年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近10倍,保障房建设资金从2007年到2011年实现了20多倍的增长……

  这十年,越是困难时刻,党和政府越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发生后,始终把抢救群众生命、保障人民生活放在工作首位……

  在国际金融危机汹涌袭来时,在保增长同时更注重惠民生:千方百计解决就业、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万亿投资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资占中央政府投资一半以上……

  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民生情怀,这是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人均GDP只用4年时间翻了一番;与2002年相比,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8倍,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

  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面医保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民生问题,对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尤为重要。”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改善民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这十年的最大政绩。

  这是民生显著改善的十年,也是公民权利更加得到维护的十年--

  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这十年,人民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重大事项社会公示、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社会听证等制度的实施已成常态;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深入人心;“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大力推行;网络问政蓬勃发展……

  回顾十年,人们不会忘记:因为尊重民意,去年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将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了3500元……

  依法执政,民主执政--这十年,公民个人权利更加彰显: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宪法;2007年10月,物权法施行;2010年选举法修改,城乡实现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2012年,“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

  回顾十年,人们不会忘记:孙志刚之死,促使收容遣送制度走向终结;新道路安全法否定“撞了白撞”,凸显对人和生命的尊重;出台新的“拆迁条例”,个人利益得到更多保护……

  回应关切,直面矛盾--从铁腕惩治腐败到重拳打击违法犯罪,从强化道德建设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年间,人们的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射。

启示深刻 任重道远

  “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走进深圳市南岭村,村口巨幅展板上的九个大字十分醒目。

  从2003年到2011年,这里的村民人均收入从6万元增长到10万元。面向未来,南岭村“当家人”——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说:“南岭要的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我们更关心的是持续发展。”

  发展高度增加发展难度。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如同南岭村一样,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

  “十六大以来的历程启示我们,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今天做好各项工作的主题,而且将长期作为行动指南指导现代化建设实践。”著名学者李君如说。

  --站在新起点上,中国仍然面对无限机遇和可能。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中国完全有条件推动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站在新起点上,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

  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

  --站在新起点上,转型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不平衡:城乡、地区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按照新的扶贫标准,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

  不协调: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服务业总量偏低;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于投资和出口……

  不可持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增加……

  “传统发展问题与现代发展问题,在我国目前改革开放的关键历史时期聚集在了一起。”中央党校教授庞元正说,作为一个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国家,中国比发达国家要面对更多的发展问题。

  每一个国家都会有成长的困惑,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待解的课题。

  回首十年,展望未来,基本的判断没有改变--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对中国来说,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

  “现代化建设不能有任何的松懈,仍需快马加鞭。”现代化问题专家、中科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说。

  回首十年,展望未来,发展战略日益清晰--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两年多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明了“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思路。

  从淘汰落后产能到产业升级、发展优势产业,从加强自主创新到实施“走出去”战略,从大力节能减排到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从建设富强中国到建设幸福中国……科学发展未有穷期,中国正在进行着艰难但稳健的“转身”。

  “过去10年国家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说,未来中国的发展,还要靠改革开放来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回首十年,展望未来,复兴的目标不再遥远--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谆谆告诫,言犹在耳。

  “30多年来,正是凭借坚定的信念不懈奋斗,中国走到了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现代化的目标在逐渐成为现实,我们更加充满信心,意气昂扬。”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说。(新华网北京7月22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斌、赵东辉、肖春飞、周英峰、华春雨、何宗渝、叶前、侯大伟、齐雷杰、李俊义)

Frauen besaßen als verkörperung der menschlichen fruchtbarkeit eine geachtete und einflussreiche https://hausarbeithilfe.com stellung

教育部发布预警:考生应加强个人信息安全防范

针对近期发生的几起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教育部发布预警——

考生应加强个人信息安全防范

  本报北京7月23日讯(记者 宗河)针对近期发生的几起考生高考志愿被非法篡改事件,教育部今天发布2012年第一期普通高校招生预警。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加强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据介绍,目前,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进入本科二批录取阶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近期发生了几起考生高考志愿被非法篡改事件,有关省市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迅速侦查,犯罪嫌疑人已陆续被公安机关抓获。被非法篡改的考生志愿在案情查清后已经恢复。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教师李某、秦某勾结眉山市万胜高中教导处副主任徐某,非法获取万胜高中今年参加高考的300余名考生志愿填报初始密码等个人信息,并将10余名仍使用初始密码的考生志愿篡改为“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秦某因涉嫌侵犯通信自由罪,李某因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徐某因涉嫌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当地公安机关刑拘。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苏某利用偷窥到的尹某志愿填报密码信息,将尹某高考志愿篡改。鹤壁市浚县师某根据猜测的张某、刘某志愿填报密码信息,将两人志愿篡改。苏某、师某因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的违法行为,被当地公安机关刑拘。6月底,周口卫校参加对口高职考试的14名考生志愿被篡改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当地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目前该案件已取得进展。

  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要树立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考生号、身份证号、网上志愿填报密码等信息是进行志愿填报的重要资料信息,务必妥善保管,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如发现报考志愿等个人信息被篡改,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招生管理部门,加强招生信息安全防范,加强考生志愿填报密码保管、发放和志愿确认等环节管理,严防招生工作人员和中学泄露考生个人信息,切实维护好考生合法权益;要求学校加强对教师和招生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教育,严格遵守招生工作“十条禁令”和阳光工程“六不准”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

  □相关链接

河南恢复14名考生被篡改高考志愿

涉案人员已被拘留

  本报郑州7月23日讯(记者 陈强)记者今天从河南省招办获悉,河南周口卫校14名考生志愿信息被篡改事件已得到处理,被篡改的志愿已被恢复。

  7月1日,周口卫校14名应届毕业生到周口招办反映其高考志愿被篡改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经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犯罪嫌疑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招生人员李亚男、郑宁已被周口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据犯罪嫌疑人供认,她们在周口卫校为学生举办的网上填报志愿培训时,混进了考生队伍,非法获悉了14名考生的密码,随后上网更改了考生志愿。

  《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24日第1版

You may also like to check out iphone 4g / hd check out this post right over here technical specs summarized verizon and at&t get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iphone 4g wsj report apple has lost yet another 4th-gen iphone, this time in full white

异地高考呼之欲出,几多梦想能够成真?

新华网上海7月20日电 题:异地高考呼之欲出,几多梦想能够成真?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许晓青、仇逸、赵仁伟

  备受瞩目的“异地高考”改革日前传出新消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已进入实质阶段,将适时发布。

  呼吁多年的异地高考政策会有哪些内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了解到,新政策或许只是一些原则性要求,具体措施仍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订。

  异地高考:百姓呼声越来越高

  “读书的政策总是会变的,而且相信会变得越来越好。”一度作为中国农民工形象的代表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深圳女农民工肖红霞对自己的儿子这样说。

  与许多农民工一样,从进城务工的那一刻起,肖红霞就梦想自己的孩子跟随自己在工作所在城市完成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最终参加高考。不过曾经“铁板一块”的户籍政策并不允许这样做。

  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国家规定考生只能在户籍地参加高考,各大学在各省区市按名额录取。然而这些年来,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人员,开始“撼动”学籍加户籍的高考管理制度。

  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已达2.6亿,其中跨市进城务工人员总量2.2亿。因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求学已成为亿万人的呼声。

  200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从这一年起,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解决方案开闸。

  更大的问题是,义务教育后如何升学,特别是异地高考。那些自2008年起已在享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正逐步进入高考年龄段,他们已经等待不起。

  2009年起,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提出“异地高考”建议,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两会时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2012年3月,异地高考方案有望年内出台的消息,再度成为两会焦点。

  应该说,异地高考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范围触动城乡不同利益人群的一个两难命题。支持者认为,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推行高考同城待遇,将实现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是“有教无类”的理想写照。反对者担忧,异地高考的政策松动,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譬如大城市人口进一步膨胀、本地与外来生源利益失衡等。

If I make a new account, will phone spy app with https://topspyingapps.com all my purchases made by the old one disappear from my itunes

教育部:加强信息安全防范 维护考生合法权益

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预警(第一期)

加强信息安全防范 维护考生合法权益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进入本科二批录取阶段。近期,发生几起考生高考志愿被非法篡改事件,有关省市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迅速侦查,犯罪嫌疑人已陆续被公安机关抓获。被非法篡改的考生志愿在案情查清后已经恢复。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教师李某、秦某勾结眉山市万胜高中教导处副主任徐某,非法获取万胜高中今年参加高考的300余名考生志愿填报初始密码等个人信息,并将10余名仍使用初始密码的考生志愿篡改为“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秦某因涉嫌侵犯通信自由罪,李某因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徐某因涉嫌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当地公安机关刑拘。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苏某利用偷窥到的尹某志愿填报密码信息,将尹某高考志愿篡改。鹤壁市浚县师某根据猜测的张某、刘某志愿填报密码信息,将两人志愿篡改。苏某、师某因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的违法行为,被当地公安机关刑拘。6月底,周口卫校参加对口高职考试的14名考生志愿被篡改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当地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目前该案件已取得进展,有关考生的志愿信息一经核实,只要符合录取条件,录取将不受影响。

  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要树立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考生号、身份证号、网上志愿填报密码等信息是进行志愿填报的重要资料信息,务必妥善保管,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如发现报考志愿等个人信息被篡改,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招生管理部门,加强招生信息安全防范,加强考生志愿填报密码保管、发放和志愿确认等环节管理,严防招生工作人员和中学泄露考生个人信息,切实维护好考生合法权益;要求学校加强对教师和招生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教育,严格遵守招生工作“十条禁令”和阳光工程“六不准”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

Bei den feuerwehrleuten befanden sich per zufall einige dokumentarfilmer aus frankreich, die seminararbeit schreiben lassen einen film über eine feuerwache in new york drehen wollten

大家谈·减负:减负需要一次教育观念的新启蒙

热点大家谈·减负(专家篇之四)

减负需要一次教育观念的新启蒙

  ■倪闽景

  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孩子带来的教育问题大家心知肚明,但谁都不愿意从自己的孩子开始减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的是多发病、常见病、诊断确凿的慢性病,像高血压、糖尿病,只能控制,无法治愈吗?对此,我有四个基本判断。

  其一,简单地降低高考、中考难度,不可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试想高考就考一门,就考语文,语文就考一项内容,就考写字,写字就考写一个字,比如大学的“大”字,按照这个办法有些人能上北大、清华,有些人上不了大学,相信全国的孩子都会疯狂地陷入相对应的更无聊的应试训练当中去,负担一点儿都不会轻。这个判断告诉我们,学生学习负担本质上不是考试的难易问题,恰恰是学习意义的问题。所谓的负担重,不如说学习没有意义,我们要思考与改进的是如何让孩子们学得更有意义,也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高考、中考除了选拔,还有其他意义吗?

  其二,即使社会大环境没有太大变化,通过基础教育系统内部的改进,是有可能大幅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我们总责怪社会用人制度和高考选拔制度最终导致了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大家都寄希望于大环境的改变,但是这个大环境短时间是不会有变化的。因此,基础教育界不能等待,需要主动改进。从课程内容方面看,难道我们的孩子不能借助新技术,少学一点机械的东西吗?比如数学,如果用计算器,孩子枯燥的加减乘除、因式分解、解方程组就可以大大减少,从而让孩子们更多地去做他们更需要做的事。从教学方面看,难道我们不能少讲一点,少布置一点作业,少一些统测统考,从而让孩子们更多地思考、沟通和运动吗?这两件事与社会大环境没有关系,我们自己能做到,关键是我们愿不愿意去做。

  其三,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对区域与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是核心。学校是教育的专业机构,需要用专业的评价来约束,这个专业的评价,必须从原来只关注学科成绩、比升学率的状态里跳出来。上海推出的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把学生的学业负担、身心健康、师生关系都纳入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的评价范畴,就是要教育者知道,学习是有代价的,只追求学业成绩好了更好,无视学生的全面质量提升,是有风险的。

  其四,在不能全面减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先从小学开始。负担是有一个合理梯度的,年龄增大,负担逐渐加重,到了大学,优秀的大学生负担应该很重,这是才情、责任与能力的体现,但是小学生是不允许也是没有必要负担那样重的。上海最近推出一系列针对小学阶段的措施,就是期望让学业负担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梯度上来。比如幼小衔接项目,是小学向幼儿园靠,有些学校已经在一年级刚开始的两个月里不用孩子背书包上学。再比如小学快乐活动日,就是拿出半天时间不上课,让孩子们参加体育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更有意义的活动来替换过多的课堂教学。

  由此,减负需要一次教育观念的新启蒙。要让所有校长、教师明白,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在减负上有所作为的;也要让全体家长明白,只关注学业成绩是有风险的,而不是成绩好什么都好;更要让各级行政部门领导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作者为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

  《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23日第1版

Com, which is literally the simplest way that we’ve seen for users to be able to get an almost instantaneous estimation of their internet speed that is being www.trackingapps.org/mobistealth provided by their choice of isp

教育部:贯彻《实施意见》推动民办教育蓬勃发展

全面贯彻《实施意见》 推动民办教育蓬勃发展

教育部举行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工作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 刘琴)“‘十二五’期间,温州承担了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去年10月出台‘1+9’十项试点政策后,首批就吸引了总投资额达30多亿元的多个教育引资项目。”温州市副市长仇杨均说,教育部最近颁布的引民资办教育的文件,在宏观和微观上都给民办教育以很大的政策支持,一定能推动试点工作不断前进、收获果实。 

  近日,教育部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座谈会,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宣传解读《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切实吸引民间资金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来自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民政部、教育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有关负责人,以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多所民办学校的代表,积极就《实施意见》的出台发表意见,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与会代表对《实施意见》的22条内容给予高度评价。“我回国创业已有10年,这次深切地体会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促进民办教育的决心,文件中一条条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我感到民办教育的春天就要来到了。”辽宁何氏医学院院长何伟深有感触地说。 

  “《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在这个文件中,可以说教育部能够开放的部分,都已经开放了。”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规划室主任方建锋认为,从拓宽引资渠道的引导政策,到清理纠正歧视政策的扶持措施,从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手段,到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服务理念,《实施意见》抓住了民办教育面临的诸多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是今后一段时间发展民办教育的有效抓手。 

  “文件体现了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高度重视。原来一说到民办教育,总是讲规范多,讲鼓励少;讲管理多,讲服务少。《实施意见》对民办教育作了清晰定位,我们基层学校深受鼓舞。”天津市津英中学校长张慧颖实事求是地说,文件对困扰学校的许多具体问题作了规定,比如自主招生、教师待遇、学生权益,甚至用水用电的价格问题。“对这些办学中绕不过的问题,文件字字句句都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充分显示了国家对民办学校的体贴和关心。” 

  代表们普遍认为,《实施意见》的出台对于人们提高认识、明晰政策具有深远意义,就现实层面中如何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克服困难、创新发展,与会代表积极发言,为民办教育出谋划策。 

  作为中组部“千人计划”引进的国家特聘专家,何伟是其中首位举办民办教育的海外人才。“目前很多民办院校受到分类问题的困扰,政府对于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应加以区分,对于非营利性的给以事业法人的待遇,真正消除歧视。”何伟表示,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还需进一步落实,应和公办学校一样,鼓励其大胆地进行创新改革。对于有发展前景的民办学校,还要在税收、金融、土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要把《实施意见》的要求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重点解决一些关键问题。”黑龙江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任铭越说,首先要完善准入条件,制定相应办法,鼓励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以多种方式兴办教育;其次要在落实办学自主权方面制定方案,要开展民办教师养老办法的调研,支持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建设;再其次要解决分类登记建账的问题,建设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多部门协同作战,共同扶持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共产品供给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在全国2.2亿受教育人口中,民办教育在校生达3866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占49.7%,民办小学占5.72%,民办初中占8.7%,民办中职占12.2%,民办普通高中占9.5%,民办高校占22%。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源自国家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各地的改革探索。 

  素以“藏富于民”闻名的浙江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借助丰裕的民间资金和灵活的市场机制,温州的民办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去年以来在探索分类管理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等十个方面出台了具有突破性的政策。特别是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对于达到一定要求的民办学校,根据在校生人数进行生均教育事业费补助,补助比例为20%至50%不等。关于合理回报问题,温州明确规定,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经批准,年奖励金额按不超过出资人累积出资额为基数的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两倍计算。

  “温州现有民办学校1626所,在校生49.2万人,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32.6%。”温州市教育局局长谢树华介绍,仅在基础教育阶段,民办教育每年就为财政减轻近20亿元的教育经费负担。 

  “民办教育对社会贡献良多,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作出贡献,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会办教育的企业家,积累了一批优良教育资产和教育经验,补充了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指出,鼓励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对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全面落实《实施意见》,探索出更多成功经验和实践案例,推动民办学校的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20日第1版

The update features a lot of notable changes which we’ve outlined in this post along with the direct download links for the android keylogger update

谁来缓解大学生“实践饥渴”

缺乏社会经验成为四成大学生“最困扰就业的因素”——谁来缓解大学生“实践饥渴”
W020120720427169179032
陶小莫 绘

  新闻回放 近日,湖北省总工会、湖北工业大学组成联合调查组,对29家人力资源机构、236家用人单位、355名求职者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2.1%的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状况感到不太乐观或很不乐观,最困扰就业的因素为“缺乏社会经验及实践动手能力”。

  缺少实践导致“眼高手低”

  全国政协委员、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院士受邀担任过一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考官。看到考生学的是测绘专业,学过“GPS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应用”的课程,就要求考生简单概述一下GPS的使用操作,结果一连8名硕士生都答不上来。这令他连连感慨当下部分大学生的确有理论无实践。

  “很多高校,尤其是三本院校、民办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大都是文科类的。”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招办主任王红兵告诉记者,正因为很多文科类专业不需要太多的教学设备,给学生发一些教材就可以开课,这直接导致很多文科类大学生就业时,“口上有话,心中无才,很难胜任工作”。

  其实,早在2008年,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就公布了一份关于技工院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56%的在校生对所有开设的基础课程总体评价不满意,100%的学生希望增大实践性内容的比例。

  相比文科,理工科类专业实践的机会稍多一些。去年10月曾赴三峡进行地质勘察实习的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卫沈傲告诉记者,“我们去三峡看到了很多书本上接触不到的石头”,但这样外出实践的机会在大学四年中屈指可数。湖北经济学院一名大二学生也表示,自己身边很多同学已开始自发地寻找实习单位,“希望在就业之前多积累经验,增加就业砝码”。卫沈傲说,今年暑假将会找个实习单位进行系统锻炼,“零星、稀疏的实践机会对我们来说很难‘解渴’”。

校企沟通学校“一头热”

  刚从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的张振谈到自己的求职经历时说:“大三暑假实习的经验会在面试的时候为自己加分。”但他表示,很多同学和自己一样,“实习并不顺利”。老师原本安排的实习单位并未接洽好,原定实习计划泡汤后,他和同学只好自己找了一家公司实习。

  为提升实践教学环节,多数高校都在校外与企业合建了实习基地,但这样的实习锻炼平台对缓解当下大学生“实践饥渴”的作用很有限。一用人单位负责人表示,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是大学生明显的劣势,“所以我们每年吸纳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并不多”。

  华中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教师钟文锐介绍,每年来咨询的学生均有反映,实习过程中,常因“僧多粥少”而蜻蜓点水般进行专业实习,有些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并不上心,他们难以参与到核心技术等重要环节中。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吕金华表示,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多数工作岗位都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企业不愿花时间和资源培养一个业务不熟的大学生,与其“帮他人做嫁衣”,还不如直接招收一个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校企合作中,多数学校可谓‘剃头挑子一头热’,如何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是当下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吕金华说。

  “良性共振”方能走出困境

  据权威部门预计,201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近680万人,比2011年增加30万人,今年大学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压力更为严酷。

  对此,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实践教学指导小组组长周茂君建议,要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应做好专业实习的文章,实践教学环节也应“规范化”和“制度化”。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范先佐表示,要想治愈大学生实践能力差这一内伤,不应只靠大三时短短的专业实习,还应在大学期间增加实践类课程的开设数量并确保授课质量。“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企业内部高素质人才也可参与到学校教学实践中,实现‘良性共振’,这不仅有利于老师在教学内容中做到理论与实践案例的‘无缝对接’,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反思、调整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更有利于学生在‘双师’的指导下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两不误”。

  王红兵建议,高校应学会自我“造血”,利用自身科研能力等优势吸引社会资金,“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多渠道增加实践育人经费投入,有效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实践能力”。(记者 程墨 实习生 王小占)

  《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20日第4版

Things like spectating and recording https://spyappsinsider.com a 15 second clip

不妨给近视率低的学校以奖励

 在进入暑期,各大医院眼科人满为患,到处是散瞳、配镜的中小学生,一条“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的微博,引起大量关注。各种质疑声中,媒体忙着报道新版眼保健操与旧版的区别,以证明脏手不至于致眼病,专家也忙着出来科普,指出用常识代替科学论据是毫无根据的情绪化判断。

  其实,与其争论眼保健操是否是个人自创,是否单方面推行,是否对预防近视有效,还不如呼吁教育主管部门来褒奖那些学生近视率低的学校。

  不能说学校对学生的视力不重视。校园里每天定时做眼保健操,许多学校的桌椅大部分也换成了可调节高度的,每个学期的身体检查必定有视力检查。但是,检查之后的结果呢,无非就是一张告知书,附带一张如何防止近视的宣传页,上面会有治疗机构的地址。一年年,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

  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监测报告显示,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7~12岁小学生为40.89%,19~22岁的大学生达84.72%,各年龄段学生近视的概率都比5年前有所增加。不过,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大城市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学生。这正好与大城市中小学生普遍在校时间过长、体育运动时间少正相关。

  大约一个多月前,澳大利亚一项研究显示,阳光照射可以生成一种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可避免眼轴变长,防止进入眼睛的光线焦点扭曲。而东亚的中学生,由于忽略户外活动而沉迷于看书、玩电子游戏或看电视,90%都患有近视。比如,新加坡小学生平均每天只有30分钟待在户外,因此有90%青年人近视。而澳洲儿童的近视率仅有10%。英国儿童的近视率约为30%~40%,非洲儿童的近视率“几乎为零”。在这项研究中,中国已经进入全球近视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从国内城乡的对比,和科学家的研究可以看出,户外活动对青少年视力的影响至关重要。可在校园里,学生室外活动的时间挤到不能再少。

  以北京的小学为例,大部分学校的操场功能,只是做广播操和上体育课。课间,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大部分学校都禁止学生到操场活动。当然,很多学校四五层楼高的校舍,学生能在十分钟内到操场上玩一会儿的可能性也不大。可是,午餐和午休时间,操场依旧是学生的禁区。

  2011年,教育部曾制定并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但是,各地在落实中,是否只是落实在课程表上?在北京一些小学的课程表中,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都写有体育锻炼课,可孩子们却在这几个字旁边标上语文、数学或者英语,这节课已经变成了它些知识类课程老师的自留地,他们利用这节课给学生们讲题、答疑。即使不被挪用,学生也要坐在教室里写作业、看书。

  大胆设想,如果教育主管部门能够把近视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的指标之一,出台一些政策褒奖那些在控制学生近视率方面做得好的学校,将能鼓励学校增加学生的室外活动时间,组织他们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同时,学校也会有积极性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学生科学用眼,防止近视。(李新玲)

Towards the north of the state, an area known https://midnightpapers.com/ as the kimberley features unspoiled white beaches and azure-blue waters, while in the south the golden outback’ region offers huge wildflower meadows and insights into the gold rush era

一段延续19年的爱心接力故事

一段延续19年的爱心接力故事

——南华大学师生爱心接力照顾退休教师夫妻

  近日,南华大学校长文格波收到了一封来自加拿大的感谢信。写信人孙颖是学校退休教师孙秀英的大女儿,她满怀真情地表达了对学校自1993年起给予其父母多方面无私照顾的感激之情。

  孙颖的母亲孙秀英、父亲曹克敏,均是南华大学退休教师。他们的两个女儿上个世纪90年代就分别去了加拿大和日本。1993年2月,曹克敏教授重病卧床。从那时起,学校就成立了“护理曹克敏学雷锋小组”,每个年级负责一年,直到1998年7月曹教授去世。

  留校工作的1997级护理小组组长唐海林回忆:每次护理,都是一次对细心与耐力的考验。为了避免学习与护理的矛盾,护理小组成员经常是清早赶到孙教授家,给曹教授喂牛奶、面包,清洗尿湿的衣服、被子,然后才匆匆赶到教室上课。他们还利用课余和广播体操时间为孙教授煮饭、洗菜;晚上还要背着老人去厕所洗澡。每天他们要去四五次,一个个经常累得筋疲力竭。

  喂药是基本的护理工作。每天要喂3次,各种药加起来一次要喂十多片,病人舌头僵硬,食道肌肉痉挛,吞咽困难,喂一次药要花半个小时。喂饭就更难了。病人的牙齿已经全部脱落,有时,喂着喂着,病人肌肉发僵,还得停下来给他搓一搓,揉一揉,等病人肌肉、下颌能动了才接着喂,饭凉了,得重新热。这样翻来覆去,一个多小时才能喂完。

  1998年7月18日,曹教授弥留之际,连连挥着手,嘴唇喃喃在动,孙教授侧起耳朵听了半天,含着泪对大家说:“他的意思是,谢谢,我要走了,谢谢同学们!”

  曹教授去世后,同学们表示:爱心传递、接力不止,关心和照顾孙教授的接力棒会不停传下去。

  2001年秋天,73岁的孙教授不慎骨折,不能动弹。护理小组的学生每天往返医院和孙教授家,帮她洗衣、送饭,还要按照医嘱为孙教授按摩。出院后,孙教授虽然借助拐杖能进行基本活动,但上下楼却仍是个难题。为了能让孙教授多晒晒太阳、多看看风景,每天,护理小组的学生轮流背着孙教授上下楼,大家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

  2004年春节前夕,孙教授突发脑梗塞住院,从此丧失了自主生活能力。孙颖为母亲雇了两位专业保姆。唐海林主动对两位保姆进行“培训”。连续3个月,唐海林带领保姆熟悉孙教授的一切琐碎事务,譬如孙教授喜欢吃什么、菜要切成什么样、窗户开多大才能既保证通风又避免灰尘进入等,唐海林仔细地反复向保姆说明示范,直至她们熟记于心。

  2012年4月,孙教授又一次脑梗塞复发,孙颖赶忙回国照顾母亲,正好遇上学校的有关领导、老师、辅导员以及护理小组的学生赶到医院去探望孙教授。“在今天商业化的社会里,能坚持多年给退休老教授送去情谊和温暖,实属不易。这种风气也许在别处已不多见,但我在南华感受到了。”孙颖满怀感激地对文校长说。

  十几年过去了,护理小组的成员无论身在何方,都不忘为孙教授送去关心。唐海林留校后,孙教授甚至将自家的钥匙给了他。孙教授病重时,有时甚至连女儿都认不出来,但看到唐海林,她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来,努力地张开嘴巴,仿佛要对唐海林说些什么。孙颖十分感激唐海林多年来对母亲的照顾,多次表示要以丰厚的物质表达谢意,但都被唐海林婉言谢绝了。他说:“我照顾孙教授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回报,人世间还有许多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

  唐海林的一席话,也道出了19年如一日坚持爱心接力的南华师生的心声。(陈健平 艾文英 记者 李伦娥)

关注:4%教育经费:如何用?怎么管?

W020120714528157905281
今年教育支出占GDP比例首次实现4%的目标。CFP

  “没有足够的教育经费,人民群众不可能满意;有了教育经费,如果用不好,也不可能让人民群众满意。”7月12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落实4%目标,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专题座谈会上再三强调。

  4%目标实现后,怎么投?投到哪?如何管?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精神?各方把关注的焦点密切投向了如何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上。

  教育经费投入要做到“四个倾斜”

  “高职高专教育的成本是普通大学成本的1.64倍,建议提高高职高专生均经费,达到当地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水平。”

  “近年来国家对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几乎没有经费支持,但对其功能发挥和工作要求却越来越高。”

  “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的中学和职业学校,应该加大寄宿生比例,对寄宿生给予补助。”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专家学者,省市教育、财政部门负责人,基层学校校长……16位代表在座谈会上就落实4%积极建言献策。

  上海市教科院院长陈国良说,“入园贵”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财政资金要重点加强对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投入,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全国人大代表向惠玲建议加大普通高中经费投入,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普通高中的发展。

  “总的精神是要紧紧围绕‘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任务和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这两项重大工作,把钱用在刀刃上,使用好,管理好。”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吴国生表示,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保障水平不高、学校低水平运转等问题;普通高中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债务问题比较突出,个别学校债务负担较重。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等尚未制定较完善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生均定额体系还不够健全。

  吴国生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在安排使用财政教育经费时,要在常说的保运转、保工资、保安全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做到四个倾斜: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

Both the norman and health homework help sciences center colleges offer programs at the schusterman center, the site of ou-tul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