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终获批,各地年底前出方案

(记者周逸梅)昨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对于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提出了明确规定,给各地订出最晚时间线: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同时要求北京、上海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防止“高考移民”。

  异地升学政策获批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人数不断增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日益突出。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被社会称为“异地高考”。这次《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

  意见指出,要坚持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坚持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

  因地制宜确定条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增加当地招生计划

  对于北京本地考生来说,最担心的是,是否会因为增加了大量随迁子女共同参与高考竞争,而增加了高考难度。

  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指出,对符合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净流入数量较大的省份,教育部、发展改革委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对不符合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流出地和流入地要积极配合,做好政策衔接,保障考生能够回流出地参加升学考试;经流出地和流入地协商,有条件的流入地可提供借考服务。各地要加强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地执行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防止“高考移民”。

  新闻背景

  部长曾作承诺十个月出政策

  今年3月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向社会承诺,关于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会在十个月内出台全国性的意见。当时,袁贵仁说:“鼓励各省市结合实际,尽快推出异地高考方案,但异地高考也不意味着完全放开,而是存在‘条件准入’: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

  今年7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升学的办法。

  同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国务院已同意,将适时发布。

Artikel lesen grenzüberschreitende regionale wirtschaftsbeziehungen die euroregion trirhena ist ein typisches beispiel für grenzüberschreitende regionale schauen Sie hier wirtschaftsbeziehungen

除非我们确认我们会比前一家教育公司干得更出色,否则我们绝不接受家长的聘用!

你的目标是什么?
孩子的现状怎样?
如何达成目标?

升学问题的关键在于考分,考分由各学科组成,而各学科有不同知识体系,不同考点,不同题型构成,学生的任务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高效的出色完成。
反之,如果我们对各题型,知识点

Recently, we were thrilled to get our hands on the newest iteration of snapchat spy app free the app, put things off 2

孩子的问题,还是交给我们第一家教

升学的问题,还是交给我们第一家教

用16种学习妙招赢取中高考
第一家教1对1将教会学生熟练使用,帮助学生科学高效备考,充分释放潜能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第一家教1对1在帮助学生攻克考点、难点、易错点、薄弱点的同时,更加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对于正在备考的高三、初三和其他年级的学生而言,掌握学习方法要比“题海战术“的提分效果明显的多。第一家教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提炼出16种提分妙招。第一家教老师将在1对1辅导中教会每位学生熟练掌握。学生一旦掌握这些方法,并能够活学活用,长期坚持,平平学子可以脱颖而出,优秀学子将如虎添翼。

一、目标蓝图
帮助学生设立明确的目标,并将目标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一日清单
帮助学生通过制定学习任务清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三、当堂消化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四、默想记忆
帮助学生养成默想记忆的习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储存在脑海当中。
五、通读通背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本的重要性,养成通读、通背的良好习惯。
六、关联整合
帮助学生学会关联整合,不再着眼于零散的知识点。
七、建立错题集
通过建立错题集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定位自己的薄弱环节,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补差。
八、思维导图
通过逻辑关系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增强记忆效果。
九、右脑记忆
通过开发右脑的功能增强记忆力,同时也增加记忆的趣味性。
十、题组训练法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方法,催生解题灵感。
十一、三道题作业
通过布置作业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十二、三步五问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解题流程。
十三、“第一家教——赵毅”五种思维训练法
训练学生掌握公式应用的条件、公式的变化、公式之间的关联、公式的发展、公式的特例。
十四、总结反思
平时的总结反思可为考试时快速准确提取解题思路带来方便。
十五、意群训练
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视幅广度,提高眼脑直映能力,缩短思维转化时间。
十六、词汇歼灭战
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词汇量达标,为进一步的提升打下基础。

This applies to graduates from berkeley’s full-time program, evening & weekend program, and the berkeley-columbia executive mba program, and includes two days of free executive training college helper to be used within five years of graduating

8年磨一剑,第一家教精品小班火热招生(HOT)

好消息!

上海第一家教精品小班开班了!

赶紧拨打电话报名吧!400 1019 800,021-61851968
1

Yes, we have a required minimum essay writer helper of two years of full-time work experience in the financial field but we strongly prefer three or more years

吹尽狂沙始到金 八年回眸看“第一”

【前言】
她如灯火珊阑处的恋人,总有一份神秘,让人想慢慢走近!
她如人生之旅中良师挚友,总有一份感情挥之不去,想向其倾诉!
她如激流中的扬帆者,总有一份对拼搏着无限的拜慕,被其精神所鼓舞,
她——就是第一家教网!

记得与第一家教网邂逅,是在不经意中,一个细雨纷飞的日子……暮然回首,已有8载有余,初次踏入其在南泉北路的办公室,依稀还记得墙上醒目的标语“不给自己任何借口”,所有员工脖子上挂着设计鲜明的letsno1吊牌,忙碌地应付着此起彼伏的铃声“您好,第一家教……”向每一位来电的家长和教员送去最礼貌的交流用语,“滴滴答答”响个不停的键盘敲击声仿佛向每一个亲临现场的人,弹奏着这个新型的互联网电子商务运营商——上海第一家教网企业发展的奋进之曲……

[教育杂谈] 另一番味道:小学生写的江苏高考同题作文

小学生写的江苏高考同题作文:忧与爱(三年级)

  商文华

  为上暑假补习班,我6点半就起了床,却发现爸爸不在家里,不知去哪里了?急忙去问妈妈,妈妈说:“爸爸送货去了。”平时七点钟上学,没有注意爸爸要起这么早送货,原以为消瘦的爸爸是在减肥?原来爸爸每天工作那么忙,白天要送货,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清点货物,每次都要熬到11点多钟。不仅爸爸累极了,妈妈也挺辛苦的,每天除了家务外,还要照顾门市上的生意,发货,还要接送我和弟弟上学放学,平时一点点空闲都没有,看着爸爸妈妈如此不顾身体的忙碌,我忧的是他们的身体,愁的是自己何时长大,能够为他们分担一些负担。

  补习班放学,我回到家,看见爸爸还没有回来,妈妈一人在门市发货,我就放下书包,拿两只干净的茶杯,为爸爸泡了一杯绿茶,为妈妈泡了一杯奶茶,不声不响的放到他们的办公桌上。然后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们分担负担。

  看着爸爸妈妈开心喝着我给他们泡的茶,我也好开心,午睡后醒来,爸爸妈妈都在我脸上留下深深的一吻。

小学生写的江苏高考同题作文:忧与爱(三年级)

  唐宇

  有忧就有爱,有爱就有忧。在生活中,小朋友你曾有这样的经历吗?下面就听我讲讲曾经历过的这些事吧!

  放学一回家,闲得没事做。总会把买的玩具全部拿出来玩,玩具把房间摆得乱七八糟连人都无法插脚,看到这样的情景,妈妈总会生气的用手指点点我的脑门,又好气又好笑的对我说:“你太调皮了,成天就知道玩,这样下去那有心思学习,难怪你成绩总也好不到那里去?”妈妈只要一见我玩玩具,常常责备我,怕把家里弄脏、弄乱,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还是担心我的学习,怕我不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其实妈妈你不用担心,玩玩具也能在开发人的智力,可我学习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真的挺认真的哦。

  不管我调皮、贪玩时令妈妈对我多么的烦脑和担心,但是妈妈还是非常非常的爱我。有一次晚上,我肚子觉得有点痛,妈妈走过来一看,发现我一脸痛苦样,急得不得了,二话没说,就送我到医院,经医生检查,才知道是乱吃零食受凉后吃坏了肚子,没什么事,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给我喂了药,妈妈把我抱起来,我在她的怀抱里睡着了。

  希望世上只有爱,没有忧!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13班)唐宇

  

小学生写的江苏高考同题作文:忧与爱

  周浩明

我们生活中伴随着许多忧与爱,有的忧里体现着爱,有的爱里隐藏着忧。

  邻居家的小明以前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前十名,但他不知从什么时候喜欢上了电脑游戏,视力从1.5变成了0.4,成绩从年级前十变成了全班倒数。小明自暴自弃,越来越着迷电脑游戏,甚至有时逃课去网吧。

  小明痴迷网络游戏,他的妈妈操碎了心,经常到学校找教师交流,到网吧找小明,成天为小明担忧,头发都白了许多。

  有一次,小明他妈妈重感冒正在诊所挂水,忽然手机响了,原来是老师打来的电话,一听小明又没去上学,又急又恨,连忙拔掉针头,到网吧去找小明。找了五六家网吧,终天找到小明,母子俩四目相对,都没有话说。突然小明她妈身体向后一倒,摔倒在地,小明惊呆了,忙抱住妈妈,大声呼喊,过了一会儿,妈妈终于醒来,母子俩抱头痛哭。

  小明就此再没有上过网吧,成绩也直线上升,笑脸又重新回到了他妈妈的脸上。

  小明很开心,妈妈也没有了忧愁,常常是笑容满面,全家人其乐融融,充满了爱的氛围。

  让我们远离担忧,拥有爱。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生写的江苏高考同题作文:忧与爱

  严 淇

  我的童年因为有父母的陪伴过的十分幸福,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逛街……可谓是无忧无虑的三口之家,但好景不长,爸爸妈妈所在的单位让他们到外地去工作,他们万般无奈,选择了服从,把我托给了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来照顾。

  每逢过节,我就会特别想念爸爸妈妈,常常做梦,都梦到他们,在想他们身体怎么样?生活得怎么样?他们也一定会在梦中牵挂着自己我吧,每当想到这些我都会流下眼泪。

  记得上四年级的时候,班上有几位同学得了水痘,我也不小心被传染了,豆粒般大的水痘前赴后继地往外冒,脸上、胳膊上、脚上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一碰就破,一破就会发炎。爷爷奶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眼看就要期末考试了,我却在这关键的时刻“掉链子”,还有好几门课程没有复习呢,这万一考砸了该怎么办啊!现在我把考试都看成恶魔了,想想就哆嗦。奶奶安慰着我:“不要担心,好好养病,等病好了才有劲复习功课,考试复习,一切都来得及,别怕”我听了奶奶的话后心里稍微好受了些。可是在我生病的日子里特别想念爸爸妈妈,如果他们在就好了,他们就可以鼓励我,让我有勇气战胜疼痛,复习功课了。爸爸妈妈,你们多久才能回来啊,我现在都快愁死了,多么需要你们的关爱和呵护啊!

  几天后,我和爷爷奶奶正在吃午饭,因为有水痘,医生叮嘱,吃东西的时候要注意,我只能每天喝粥,天天喝它,越来越厌烦,真想念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啊!突然,外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闺女,爸爸妈妈回来了!”这句让我等了太久的话,现在就在我的耳边想起,一字一字击中我的心,好像做梦一样,迟钝了几秒钟,我转过头看去,看着那张正冲我微笑的脸,顿时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是爸爸妈妈!”我兴奋的叫了起来,妈妈把我抱在了怀里,我的心里立刻涌动着一股暖流,感觉好踏实,好安心。爸爸妈妈看见满脸水痘的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妈妈声音颤抖的说:“孩子,是我们没能照顾好你,让你受苦了,这几年我们在外面,常常为你担心,现在我们回来了,再也不离开你了!”“嗯!”我甜蜜地说着。

  那几天,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在我生病期间,各种饮食方面,都体贴关心着我,妈妈每天为我精心制作我可以吃的美味饭菜,把我养的白白胖胖的,他们还专门抽时间陪我复习功课,无论语文还是数学或英语,都仔细的辅导,这让我对考试充满了信心。

  真的特别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爱和呵护,我爱爸爸妈妈。世界上最割舍不断的亲情,儿女们的担忧最终都会消失,那都是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所以忧与爱是相对应的。

  建湖县实验小学东校区六(2)班 指导老师:陆法军

冠华作文推荐中学生写的江苏高考同题作文:忧与爱

中学生写的江苏高考同题作文:忧与爱(初一)

  王周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一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但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因为爱我们,又时刻的担忧着我们,在母亲的眼中,爱与忧就像一对双胞胎那样,忧中伴随着爱,爱中隐藏着忧。

  母亲爱我们,体现在平时生活的点滴之中,细微的关怀之中,咱们都曾有这样的经历:每当夜晚我们都入睡后,母亲会轻手轻脚来到我们房间帮我们盖盖被子,有时候还不放心会多次醒来,检查被子是否被蹬掉。因为爱我们,所以母亲担忧我们的一切。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这句话现在看来,对于我来说心中是无比的羞愧,面对母亲无私的爱,而我们又却做了些什么?

  整天让母亲操心劳碌,吃饭挑食,睡觉蹬掉被子是常事,偷偷摸摸去网吧……母亲将全身的爱都给了我们,而我们却熟视无睹。

  有人说,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不图回报的,这样我们便心安理得地去接收母亲的爱,而却把忧虑也送给了母亲?不!现在我要说母爱不是无偿的,接受母亲的爱可以,但你不可以将忧愁也带来回报母亲,回报给母亲的应该是子女的爱。

  做为子女,我们都长大了,都不是小孩子了,我们时刻要替母亲分担忧愁,这便是对母爱最大的回报,我们要让母亲在爱我们的同时没有忧虑。

  在“忧与爱”融为一体的母爱中,期望只有爱没有忧愁。

  (建湖县初级中学)

One of the big reasons spying.ninja/spybubble/ that apple has its own stores is because big retail chains simply did not handle apple products with respect

农村义务教育必须坚持就近入学

■杨东平

日前,教育部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众所周知,由于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近1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布局调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教育价值、发展模式的偏差,出现学生上学距离过远、安全隐患增加,经济负担加重,巨型学校和大班额等各种令人关注的问题,需要坦诚面对,积极地解决和矫正。

征求意见稿旗帜鲜明地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叫停无序和过度的学校撤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时期以来,许多地方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强调的主要是规模效益、教育质量;就近入学的概念被极大地模糊和丢弃了。许多地方提出“学校进城”的口号,从“高中进城”发展到“初中进城”,甚至连小学也要进城,在县城建“教育园区”。学校的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也离农村和农民越来越远。人们不免担忧,农村教育的现代化难道就是将农村学校“连根拔起”,就是取消农村学校吗?

今天,对于为什么义务教育必须就近入学,农村义务教育是否要坚持就近入学,不少人是心存疑虑的。正因为如此,对就近入学的概念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倡导,需要拨乱反正,需要尊重规律和恢复常识。世界各国的义务教育都遵循免费、免试和就近入学“三位一体”的原则,因为义务教育是一种由国家提供的保障性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为了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教育。上学距离过远,儿童体力不支,存在安全隐患和上学费用增加,就会造成学生的流失辍学。因而,就近入学不是一般性的工作要求,而是义务教育法确定的法定准则,是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办学所必须遵循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过度撤并学校,主要动机是非教育的,是将学校布局调整作为减少教育财政投入的捷径,并通过撤并学校迫使农民不得不进城上学,从而提高城镇化率和拉动县城经济。这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地方政府保障农村学生教育机会的法定责任是背道而驰的,应当坚决遏制并予以纠正。

由于我国各地人口、地理差异极大,如何科学设定“就近”的标准一直是个难题。这次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标准,是学生每天上学步行或乘车的时间不超过40分钟,这比硬性规定学校的服务半径更为灵活和便于操作,是一个实用的指标。当前,各地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远的问题,主要选择是建设寄宿制学校。征求意见稿对此也提出明确要求,重申农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小学高年级以走读为主,初中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走读或寄宿。因为寄宿制学校并不适合于幼儿,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童应当生活在家庭之中,得到家长的养育和呵护,这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人伦和情感需要。而且,学校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家庭、社区和乡土之乐,也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保留和恢复必要的村小、教学点,触到了问题的要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普九”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校点下移,广设村小和教学点。今天要巩固和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仍然需要办好必要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但如何做好这件事是比较复杂的,既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也需要因地制宜的实践和探索。

(作者系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The professors are very approachable and willing paper writers at http://pro-essay-writer.com/ to help out

少数民族学生为何重文轻理?

大型企业招人,但合格的理科生却供不上——

少数民族学生为何重文轻理

  □新闻回放 日前,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中央企业面向西藏青海新疆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共有46家中央企业提供了3600多个就业岗位,结果前来应聘的毕业生专业合格的不超过5%。原因是这些岗位大多需求的是理工科类专业毕业生,而前来应聘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多数是文科生。在不久前举行的“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少数民族学生理科教学问题再次成为热议主题。  

  ■本报记者 赵小雅  

  现状:理科专业难招合格少数民族考生  

  一方面是企业急需人才,另一方面是没有合适的人才可用,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教授孙晓天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现象,是因为少数民族毕业生中专业结构严重失衡,理科学生少而文科学生多,归根结底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理科教学基础薄弱。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通过对西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现状、对策与发展的专项研究也发现,民族地区小学的数学教学距离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一项2000份的五年级和八年级数学学业水平抽样测试中,少数民族地区抽样平均分只有40多分。理科教师水平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与民族地区文理科考生失衡紧密相关。孙晓天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省份中,每万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高等院校文、理科专业设置的比例一般在3:7到4:6之间,但他们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调研中,这个比例刚好相反,甚至更低。以甘肃为例,2011年“民考民”考生的文理科比例为3.05:1,而“民考汉”的文理科考生比例为5:1。这种失衡,寄希望于高校在招生方面的政策倾斜解决不了问题,把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课程改革与发展作为要务,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  

  我国不同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关键还在基础教育。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阿布都认为,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例,学生要上本科,要先通过预科班和民族班,不然高考的时候要差几十分。只有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民族团结、平等、互助、和谐才能更好实现,研究以数学为龙头的理科教育如何提高,抓住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陈理说,学校理科专业从少数民族招到合格学生比较困难,这说明在基础教育阶段理科教学比较薄弱。  

原因:教师缺乏培训教学方法单一  

  孙晓天举例说,去年他们在甘南某地藏区的一所高中学校里,发现当地的数学教师竟然是从内地回去的学藏语文的毕业生担任的,其他如化学、物理等学科,由文科毕业生担任教师的现象也很普遍。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校舍很漂亮,电子白板也已经装备到教室当中,但像这样的理科师资不对口情况却不在少数。  

  除了专业教师缺乏,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培训也缺乏有效性。西北师大吕世虎教授已经作了10多年的少数民族地区数学师资培训,他说最近几年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培训的层次与类别多样,培训的效果却是喜忧参半,培训重复和低效明显,培训不足与过度并存。参与培训对象结构不均衡,对骨干教师关注较多,但对刚入职的与高级职称教师关注不够。特别是理科的培训投入不足,针对性不强。另外,双语教学质量也是影响理科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应用编写了双语教材,但研究发现,现行的双语教材许多都是民族语言与汉语并列,这样的编排方式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另外,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为了考而学,教师为了考而教,都是导致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  

  对策:提升少数民族理科双语教学水平  

  如何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理科教学水平?阿布都认为,双语教学要考虑三件事:一是要认真研究双语教学如何适应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二是要研究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双语的思维模式的转换规律,在理科双语教材编写上,一方面要注意适合少数民族语言本身的特点,同时要努力提高语言转换方面的适应能力。三是要分学段研究从学前、小学、初中到高中阶段理科双语教育的特点,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西南大学教授宋乃庆建议应利用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的资源,加强高素质双语理科教师的培养培训,同时要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孙晓天则建议,有必要增加国家课程标准的弹性,要构建符合少数民族儿童思维特点的理科课程体系,在理科教学中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有用的知识。 

  《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日第2版

Well annotated write-ups and descriptions as writing a research paper part of the law solutions there are no barriers with borders

高中大学”联弹” 弹出好曲有多难

同济大学“苗圃计划”、陕西“春笋计划”、北京“翱翔计划”……高中与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试验走向深入

高中大学“联弹”,弹出好曲有多难
W020120630375640101533

沉石 绘

  ■本报记者 俞水

  6月,同济大学招生办与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在虹口区启动同济大学“苗圃计划”,携手知名高中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不久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首师大附中等示范性高中的中招咨询会上,特色实验班的展台前人头攒动。其中,高中与大学合作是实验班的重要内容,吸引了大批家长,报名现场十分火爆。

  近几年,高中与大学合作进行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索不断涌现。例如,北京市“翱翔计划”、陕西省“春笋计划”、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等相继开展。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随着探索时间的增长和探索模式的增多,关于这种尝试的思考逐渐深入,一些瓶颈问题也随之凸显。

  1 创新人才的老师谁能做

  善于培养大学生的高校教师指导起中学生未必会变得轻松。类似的困惑在高中教师中也存在:“如果我自己不是创新人才,那我怎样带好创新班?”

  5月27日,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学生朱逸菲在同济大学建筑创新大赛上表现抢眼。虽然只有高二,她的身份却是晋元高中结构创新队的“辅导老师”。能够成为师弟师妹们的“小老师”,是因为去年9月,她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举办的“中学生结构设计邀请赛”上夺得了大赛二等奖,直接获得了同济大学自主招生的“校长直荐资格”。

  朱逸菲在结构设计上“冒尖”,得益于同济大学与晋元高中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的合作。2010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晋元高中合作开设“结构创新实验班”,共建“结构创新实验室”,组成了院士、教授、研究生的师资梯队,对学生进行授课和科研实践指导,开展大学与高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合作。

  在朱逸菲看来,进入“结构创新实验班”这个小“特区”,最让她受益的是第一次与大学名师近距离接触——在同济大学学生眼中都是明星教授的土木工程学院朱慈勉教授,连续两个学期,为朱逸菲和她的同学们系统地上了一门“结构力学”。

  无论是朱慈勉对结构的深刻理解,还是在讲台上的神采飞扬,都让朱逸菲颇感过瘾。朱逸菲立志,日后要成为一名严谨的结构设计者。

  “在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中,大学的优势除了有先进的实验条件和良好的创新氛围,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有了解科学前沿、会提出科学问题、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师资。”“春笋计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卫平说,“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都会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然而,绝不是说善于培养大学生的高校教师,指导起中学生就会变得轻松。”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专家吕恬生教授10年前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指导中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在他看来,既然引领学生进行科研实验的目的在于体验科研过程,以培养思辨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那么指导老师除了具有较高的理论功底之外,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开阔的视野和敏捷的思维,以实现在培养全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可是,对于很多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吕恬生说。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所言:“多数大学教师对于指导中学生,并不在行。”

  类似的困惑,在高中教师中同样存在。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与上海交大的合作已有3年,其间,该校“科技创新班”班主任柯立新最大的困惑是,“如果我自己不是创新人才,那我怎样带好创新班”。

  石家庄一中“创新英才班”通过为学生配备导师、选聘高校教授开课等方式探索贯通式培养,班主任李凌起说:“虽然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多年,但带这样的实验班还是第一次,自身理论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是我最头疼的问题。”

  “与其他影响源相比,教师对于创新人才的影响居于第一位,且是综合系统的、长期的。”林崇德说。

  因此,胡卫平认为,在高校与高中的合作中,要充分挖掘师资力量。例如,引导大学教师了解中学教学实际,使他们的指导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中学教师要进入高校实验室参加科学研究,高校应组织力量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人格养成、能力养成、创新思维养成等方面的交流和探讨也十分必要,需要进一步推动。”多年参与高校与高中合作的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教师吴晓玲说。

2 合作培养的“度”如何拿捏

  课程共建中,尽量不要把大学课程提前下放,而是将中学没有挖掘到位、大学阶段又特别需要的能力作为培养重点。

  “虽然我们与一些高校有合作,但多停留于讲座层面,并不系统。”一位高中实验班的班主任对记者说,浮于表面的合作,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高校的探索者则有着自己的顾虑:对于高中阶段的人才培养,高中才是主体,并非大学的核心工作。那么,合作的“度”究竟该如何把握?

  当前,高校与高中开展贯通培养合作,主要方式包括:教授团进入高中开展讲座或引领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实验室共享共建、优势项目共建、社团共建、开设夏令营等。

  以上海交大为例,近5年,由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千人计划”、“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等大牌教授组成的“教授团”为中学生开设高水平讲座250余次,近3年共开设中学生自主特色实验项目124项。

  对于以上方式,有3年“科技创新班”班主任经验的柯立新比较熟悉。他所带的班级,高一阶段,每周有一个下午是“交大时间”,内容主要为科学报告;高二阶段,“交大时间”的内容主要为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柯立新认为,这一层面的“度”还是容易把握的,这种方式并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对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有帮助。

  “关键在于更深层次的课程共建如何科学化。”同济大学“苗圃计划”基地校上海曹杨二中校长王洋说。

  据了解,随着高校与大学合作探索的推进,课程共建越来越普遍,一些高校与高中纷纷开设先修课程,探索学分互认。

  王洋认为,保证科学开展此类先修课程的前提是“明确目标”。“高中与大学的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十分重要。同时,我们要搞清理工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过程中缺什么?缺少想象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合作是否科学,要以是否实现以上目标为判断依据。”

  因此,“大学与高中共建特殊课程尽量不要把大学课程提前下放,而是将中学没有培养或挖掘到位、大学阶段又特别需要的能力培养类课程作为重点。”王洋说,“高中仍然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不能脱离高中现实,需要慢慢探索,不能操之过急。”

  对于先修课,吴晓玲也表示:“先修课的意义是什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是否真的有益?会不会成为另一种应试?这些都值得思考。”

3 是否应该与高考挂钩

  有学者质疑,大学以实验班为名提前“圈定生源”,是明显的“掐尖”行为。一些探索者则认为,只有在招生环节上寻找改革空间,把学生为高考反复操练的时间让渡出来,才更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的条件是允许犯错误,需要自在感和闲暇。”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说。

  王洋并不讳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改探索者正是遭遇了这种关于“自在感”的困惑。“原因在于家长们有着更‘高’的要求——最后评判实验班是否成功,往往还是看学生高中毕业后能升入哪所学校,或者取得什么样的高考成绩。”王洋说。

  应试给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带来的压力,胡卫平感受更深。虽然“春笋计划”力推在高校专家和高中相关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高中生直接进入高校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各基地校也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但胡卫平发现,只有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很多家长认为参与“春笋计划”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持反对意见的较多,基地校也希望“春笋计划”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便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说:“我和父母都担心,如果没有取得科研成果又影响了学习成绩怎么办?虽然,我们都知道创新思维的培养对我的未来更有好处,但我们还是希望走一条稳妥的路。”

  在一些人看来,既然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产生了阻力,那么,是否可以在招生政策上作出突破?

  今年3月,同济大学推出的“苗圃计划”正式提出了这种尝试——进入“苗圃基地”的中学生在接受相关训练后,如达到该校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不仅可获同济大学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在进入同济大学后,还可对接学校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或优先进入各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据同济大学招生办主任廖宗延介绍,例如,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与上海曹杨二中共同选拔出40名学生进入“苗圃基地”,对学生集中开展能力训练,这些中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到同济大学参加创新训练活动。“苗圃基地”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进行动态考核,最终选拔出20名学生,给予其高考的优惠政策,只要达到一本线就可以被同济大学录取。而正常情况下,被同济大学录取需要高于一本线四五十分。

  “高三学生基本都在重复强化前两年的学习成果,为的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这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廖宗延说,“我们希望为少部分具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潜质的学生,让渡出应付高考的时间,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到感兴趣的专业和为将来发展打基础的英语、计算机等专业上。”

  正是这项指向高考招生改革的尝试,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一些学者质疑的是,有的大学以实验班为名,提前“圈定生源”,把举办实验班作为一种抢生源的手段,这是高校明显的“掐尖”行为,且有违公平。

  “只有在招生环节上寻找改革空间,才更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廖宗延认为,“我们把这个培养计划命名为‘苗圃计划’,就是因为联想到,以前,中学老师就像种瓜的瓜农,而一些知名大学不参与培育,只管挑瓜,根据高考成绩拼命抢高分学生,那才叫‘掐尖’。”

  在王洋看来,正是这种招生政策让高中教改的探索者少了很多束缚。“如果让进入‘苗圃基地’的学生拼分数,因为他们本身成绩就比较好,名校录取率应该不相上下。”

  “每一所高校都希望招到好生源。关键在于判断‘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只是比分数、比状元数,我们没有必要作这样的尝试。我们只是希望招到符合同济大学定位的学生。”廖宗延说。

  其实,就算没有明确的招生优惠,众多高中与高校合作举办的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在自主招生中的优势也比较明显。例如,记者了解到,某高中毕业班,一位大学教授指导的8名学生中,2名学生被保送,其余6人都通过了合作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

  记者在北京市某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咨询会上也了解到,该校被市教委批准创办的“科学创新实验班”中,与高校的合作也是其亮点,而“通过进入高校实验室,在教授引领下做科研课题,会在自主招生中享受优惠”,是该校“科创班”教师向家长们介绍情况时重点提到的“优势”所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成为高校与高中开展早期人才培养合作中的一种默契。

  事实上,因招生环节而产生的质疑不仅针对大学。很多家长表示,高中与高校联手开创实验班,实际上也是在为高中增加招生的筹码。

  例如,在石家庄,石家庄一中、石家庄二中、河北正定中学三强鼎立,衡水中学更是声名远扬,在全省范围内招生,高中对优质生源的争夺十分激烈。李凌起说:“在高中过度竞争的背景下,没有招生因素并不可能,但问题的关键是你追求的是什么,如果只管招进来,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培养,那就存在问题了。”

  对此,林崇德表示:“招生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根据某种尝试是否与升学有关系就作出是非判断,对于各种尝试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开展的“翱翔计划”一直以来争议较小。此计划作为北京市教委重点资助的项目之一,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实施,高校、科研院所、区县教委、示范高中校相关人员共同参与,面向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

  关键在于,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在计划开展之初就强调:“‘翱翔计划’不与任何考试评价机制挂钩。”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向记者表示:“该计划今后也不会特别设定高考中的优惠政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晓东认为,“翱翔计划”的争议较少正是因为其第三方身份。其实,国外的一些做法,例如大学认可先修课学分的争议很少,就是因为认定先修课成绩的是第三方。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校与高中的合作中,尤其是涉及招生的环节,如何保证过程的公正与标准的科学、公开,是改革的关键,需要改革者进一步探索。

4 评价标准与机制亟待突破

  成绩好的学生是否就具有创新潜质?判断创新班是否成功的标准是学生考上哪所大学?高校教师参与这一探索仅仅凭借兴趣和责任感?

  记者在北京市多所开设特色“创新实验班”的示范性高中网站上看到,招生简章上并没有对实验班学生的选拔标准明确公布,记者电话咨询招生部门发现,有的学校要求理科竞赛成绩,有的学校只要求参看初三的“一模”成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创新班”里往往是全校成绩最好的学生。

  “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呈现出何种特点,很多学校并不明确。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一个多样化的、自然化的生态环境里,学生不应是同质化的统一模式,这也给如何在选拔阶段制定评价标准带来了难度。”刘云杉说。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科技创新班”经过3年实践,40名学生所做的课题,获得区级以上奖项的有120人次,在今年的自主招生中也表现优异。但是,班主任柯立新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评价标准。3年中,他探索了包括常规学业评价、研究性学业评价、社会实践评价、创新活动评价、日常行为规范评价、心理特征跟踪评价、自主管理评价、个性特长评价8个评价指标。柯立新说:“一些环节不易操作,且没有横向比较的样本,需要进一步探索。”

  同济大学“苗圃计划”最终如何选择获得招生优惠的学生也同样面临评价难题。廖宗延介绍,除了参考学生平日里的学业成绩,还将参看“苗圃基地”的学生拥有的3个档案:学生的成长手册,记录学习体会;班主任的管理手册,记录学生的品德状况;参与合作培养的同济大学教授的记录手册,呈现学生的见解、对学科的兴趣、科学活动表现等。“对于创新能力的量化衡量标准,我们还在探索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熊海贝说。

  “成为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高中阶段只不过是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如何评价创新班的尝试是否成功?仅仅是以学生上了哪所大学来评价吗?这也是一个问题。”李凌起说。

  对于机制层面的欠缺,很多实践者也感受颇深。

  “我们现在指导高中生,不算工作量,没有相应的机制支撑,往往都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责任感在做。”一位大学教授说。

  胡卫平说:“‘春笋计划’实施过程中,高校教师往往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甚至自己投入了一些费用,但在学校里得不到认可,甚至会被评价为不务正业。”

  “其实,如果能够有机制与经费的支撑,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们的教授有时候出去上半天课有上万元的收入,而现在就仅仅有一点课时费。”吴晓玲说,“我校还有相关项目的经费支持,可对于多数高校来说,并没有这样的条件。”

  在胡卫平看来,这与当前高校的评价制度密切相关。“我国当前对高校教师的评价都围绕课题、论文和获奖,而不是关注为人才长远发展作出的贡献。高校的主管部门对高校的评价、对重点实验室的评价,也不以对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为指标。”

  除了评价与机制,一些探索者还提出,当前大学资源有限,能够享受到大学资源的中学生仍是少数,如何使大学资源对中学生的引领实现点面结合?一些高校创新教育师资、硬件等本就有限,在校内尚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大学、中学及教育部门如何在早期人才培养上共担责任、相互协作?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高中和大学都适合进行这种合作,这种创新不应成为一种竞相追逐的工程。同时,中学阶段是学生兴趣的探索期,如何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给所有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不应该被忽视。”曾晓东说。

  《中国教育报》2012年6月30日第3版

Im linken bildteil andere sieht man johannes, der das geschehen beobachtet

教育是民富国强的“一本万利”

教育“十二五”规划 专家解读 

教育是民富国强的“一本万利”

  教育兴,人民兴;教育强,国家强。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人民富裕和国家强盛的根本途径,尤其是对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人口的国家而言,优先发展教育更是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前提条件和必然战略选择。 

  我国最丰富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最优先的发展战略就是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不断强化教育投资,提高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先后制定了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刚刚发布的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对“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对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和落实。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十二五”规划部署,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将达到3350万人,相当于美国当前在校生总规模(约1700万人)的近两倍;全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达到1.5亿,这相当于美国劳动力总量,也超过了世界第九大人口国家(2011年俄罗斯为1.38亿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那时劳动年龄人口在10亿人左右,尽管占世界劳动人口的比重在下降(为20.7%),但是总人力资本(即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乘积)为105亿人年, 仍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量比重的1/4左右。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再乘上我国十几亿的人口基数,就会形成巨大的总人力资本优势。因此,尽管中国人口红利在总劳动年龄人口达到高峰后逐步下降,但是教育红利仍然持续扩大,能显著抵消人口红利下降的负面作用。因此,可以预见,未来20年,中国经济不但不会因为人口红利下降而下降,还会因人力资源红利特别是教育红利的上升而持续上升。 

  教育发展还有明显的多重溢出效应。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提升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提高劳动参与率特别是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从而直接促进就业总量增长;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促使劳动力从低劳动生产率的农业向高劳动生产率的非农产业转移,从而促进就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非农业比重上升,这种结构效应也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还可以直接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促进现代人口转型。因此,教育发展不仅可以产生教育红利,还会产生其他外溢红利即人力资源红利,这远大于人口红利。可以说,教育及其外溢性作用决定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人力资本快速积累是经济迅速增长、社会加速转型的重要推动因素。尽管目前还难以从定量的角度估算教育的外溢性和长期影响性,但总体上来看,教育的协调发展能极大地促进和影响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回顾历史,1949年,我国总人口为5.4亿人,文盲率达到80%,高等教育人口只有18.5万人,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三点六,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年,人口成为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包袱。经过60多年的教育发展,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人口不再是发展的沉重“包袱”,而是发展的最大“源泉”;不再是发展的制约“劣势”,而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不再是发展的“负债”,而是发展的最大“资产”。在各类战略性资源中,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最具优势的资源;在各类发展资本中,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资本,教育是富民强国的“一本万利”。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黄金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好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我国从世界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世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作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胡鞍钢) 

  《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26日第2版

You can even create buddy groups within buddypress, making it easy for users to communicate via threaded comment phone tracker within besttrackingapps.com/ stream and m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