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考 语 文 十 五 种 丢 分 现 象 及 相 应 的 对 策     

1、字音字形题,耗时过多而丢分。

字音字形题耗时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既降低了答对的机率,还挤压了其他题的时间。俗称“丢双份”。我个人觉的,高考语文选择题多为复查负效题,不复查还好,越查越易改错。

【对策】选择常见100个多音字和100个常错形近字,遵循“以义定音定形”原则,适度联想发散,逐一记忆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词语(成语)运用题,不知分类而丢分。

成语题中只要出双重语义的一般是选择项,比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等。当然成语还有因不了解成语意思误用、因不明成语适用对象误用、因不明成语感情色彩误用等角度进行分类。

【对策】

1)选择100个常考成语和100个常错成语,逐一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其他实词虚词不能放松。

3、语病辨析题,不分轻重而丢分。

语病题是命题人最头疼的题目,因为语言本就讲求约定俗成,因此答题时不要苛求完美,只比较哪个选择项更好一些——“认对不认错”。

【对策】汇总高考题,熟悉六种语病类型,分类解析,每周一题,适应训练。语病题是训练低效题。

4、实词理解题,教材不熟而丢分。

实词题与教材文言文联系最紧,出题点一般为教材内容。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的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梳理过关。

5、文言筛选题、分析概括题,忽略原文而丢分。

【对策】文言筛选信息题的关键是将选择项内容代入原文,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排除。分析概括题除了要重视原文,代入原文外,还须盯紧该题设错的五大方面(搅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语意逻辑)。

6、文言翻译题,得分点不全而丢分。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过关。重视四个落实;

一是字字落实,重点在单音节词翻译为以该单音节词为核心的双音节词;

二是句式落实,不仅有句式还包括活用法;

三是文从句顺语言落实;

四是得分点定位落实,是得分点的绝对不能译错更不能译掉。

被偏爱的人才有恃无恐:

7、文言断句题,不懂标志而丢分。

【对策】断句题命题点在于标志。标志有哪些?

句前“犹、况、夫、其”,句末“耶、者”,当然还有句中的“而”等。此外,要善于利用句式特点、主谓、动宾关系等技巧。断句答问命题自由,但无非内容概括和常识考查。内容概括摘原文,常识考查适当须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8、诗歌鉴赏题,“意”“象”“法”范围不清而丢分。

【对策】区分意,象,法。

意,即“为什么写”,主体是“情”与“理”。

象,即“写了什么”,大致分四类——物、景、人、事。

法,即“怎么写的”,大致分为三类,A类是表达方式,B类是艺术手法,C类是修辞方法。

A.表达方式五种:描写(点与面、正与侧、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虚与实、明与暗、视听结合等,白描与工笔,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记叙、说明。

B.艺术手法六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化用典故,联想想像,比兴象征。

C.修辞方法七种: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夸张、反复、对偶。

1)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还包括诗歌的结构技巧,如篇章结构上的起承转合、承上启下、首尾圆合、卒章显志、呼应、重章叠句、抑扬顿挫、叠词、铺垫、曲笔、悬念等等。

2)命题无非是意象法角度,答案也是以意象法为主要答题角度。角度大过其他。

3)不是答不准而是答不全,不是答不好而是答不规范。记住: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规范)答案。

9、名句默写题,只背不写而丢分。

【对策】

1)懂、背、写、用相结合;

2)高考重视考查课内次名句,名句采用的是将第一句空掉进行考查,去年33%的句子空掉第一句请学生填。

3)注意选择要求。

10、现代文,“意”“象”“法”范围不清而丢分。

【对策】

1)命题无非是意象法(为什么写,写了什么,怎么写)角度,或单列或多选,答案也是以意象法为主要答题角度。因此内容无须过多,方法不能繁杂,看准采分点,选准分析角度很关键。角度大过其他。

2)不是答不准而是答不全,不是答不好而是答不规范,须从“全”“规范”上下功夫。

3)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你的答案有时其实已经很完整。

11、课本链接题,链接不当而丢分。

【对策】

1)这类题,课本内容是基础,有条件有目的的表达是关键,通过审题明了这些要求是答好题的前提。

2)看清表达要求,如句式、修辞、简明、得体、字数等。

3)如给了示例或背景材料,看所答是否能紧密衔接。

12、信息概括题,不会删除而丢分。

答概括题最紧要的是删除法,按题目要求删除冗余信息,删除非主干信息,删除修饰信息等。“留存的”含金量就很高,然后合并并抄录。

【对策】回顾近三至五年高考卷的概括题,用删除法梳理并体悟,用提关键词法比较并领悟。

13、情景表述题,审题不全而丢分。

如给读书活动写宣传语,给校园禁烟提示牌写温馨提示语、给蔺相如、刘和珍写颁奖词等,都是情景表述题。

【对策】先划全审题点,摸清情景要求,然后再答题,第三检查是否全都落实在答案中。回顾高考考查情况,须全面审题,一一体悟。

14、作文题,时间不够、审题不准、硬伤太多、亮点缺乏而丢分。

【对策】

1)作文务必给足一小时。

2)明确三项目标——审题过关、减少硬伤、高分突破,其中,审题过关第一重要。

3)一个月准备一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和利用,自己的生活故事材料加感悟,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文体,擦亮四个左右的亮点),字数在780到850字为最佳。

4)有选择性地读一些标杆文章,并从中借鉴。

5)每周写一篇作文,请求老师面批。

汇总复习内容与做法建议:

1、每周写改一篇作文,

2、每天翻译一篇课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

3、每天理解背写一首名诗,

4、每天完成最弱项目的一道练习,

5、每天读思一则新闻,

6、每天读思一则短文。

汇总注意事项:

1、关于复习目标。始终要保持空杯心态,每天每节课都要有具体的复习目标和得力的执行计划,做到有事做,能做事,做得好。

2、关于复习方式。练习少做,回顾教材,回顾经典题,回顾错题,回顾方法,回顾自己的弱项,最大限度地减负增效。

3、关于记忆范文。反对机械性记忆别人范文,赞成领悟性记忆美文并在考试中能灵活运用。

第一家教(家教中心)部分电话变更公告

因为第一家教(家教中心)部迁址嘉定安亭,我公司从 2017 年 4月20日起,新增电话号码如下:021-31821511、59275438、59275466、59275468、59275348、59275248。此前使用的电话号码6个月内仍可呼入。给各位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

特此公告。

第一家教

Like any institution, insead runs buy essay online very well but there are areas where it could improve

习近平向全国教师致以节日祝贺诚挚祝福

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日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

   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一年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培”课堂上,我同大家座谈,你们对教育的执着、对知识的渴望、对学生的关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年来,你们取得了新的进步,我感到很高兴。

   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习近平强调,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你们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走进“国培”课堂,看望正在参加培训的贵州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并同他们座谈,勉励他们加强学习、提升能力,为西部教育发展多作贡献。近日,当年参加座谈的教师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思想情况。他们在信中表示,要让总书记的期盼和嘱托通过他们的辛勤付出变成现实,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新闻辞典

   “国培计划”

   2010年,国家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到2014年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00多万人次,实现了对中西部640万农村教师培训一轮的目标。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3点希望

   教育承载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教师是国家大厦的基石。全国1500多万教师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是最宝贵的社会财富。李克强提出三点希望

   ●坚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要播撒创新的火种

   ●促进社会公平

However, there are buy essay not many customized writing companies implementing such a policy

朱永新:教育改革是系统工程

一.中国教育很多问题不在教育内部,而是属于社会问题。

比如说收入分配。最近法国经济学家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本书讲的是贫富差距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过大的收入差距,导致人们都想办法提高收入,积累财富。由于不同工作的收入差距过大,一个人想提高自己的收入,实现向更高社会阶层的流动,就得找到更好的工作,想找到更好的工作就必须上更好的大学,想要上更好的大学就要上更好的中学、小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本来教育是推动社会阶层流动的力量,可是财富差距造成了教育差距的拉大。所以,收入差距是制约整个教育发展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不解决,教育的诸多问题也很难解决。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战略来调节收入分配,而不能仅仅依靠教育促进社会公平。

劳动人事制度也是个大问题。现行的劳动人事制度非常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变革。以公务员考试为例,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的公务员要求大学生以上学历。一个人自学拥有了相应的能力,为什么不能通过考试成为公务员呢?当然相对来说,受过高等教育者的竞争力会更强,但是不能把低学历者排除在外。如果在发达国家,这就属于严重的学历歧视。美国一个高中生都可以做市长,没有大学背景做各种职位都有可能性。我们应该通过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从学历社会走向学力社会。上不上大学没关系,只要自己努力,照样可以做公务员,得到提升。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教育改革就难以深入。

另外还有社会保障制度。由于政府不能为全民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人们就不得不千方百计要挤进收入有保障的单位,这就是“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的动力所在。板子能只打在教育身上吗?

所以,解决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教育改革需要政治、经济、社会改革配套,当然也需要教育内部的系统变革。

二.从教育内部来说,教育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改革。为什么?因为民间办学的活力没有被激发出来,一个是民间财力,一个是民间智力,都没有得到释放。

中国是一个有民间办学传统的国家,但现在对民间办学的限制过多。并不是所有企业只想敛财,并不是所有企业家都想把钱带进棺材,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上市公司和富翁想投资教育而不能?关键是门槛太高、管制太严、民间财力进不来,从而民间智力也无法发挥。

以大学为例。香港科技大学十年时间建成了一个相对世界一流大学,无非是政府“以四两拨千斤”,利用马会的钱作种子基金,然后获得了社会支持,聘请了全世界最好的老师,大学就做起来了。我们内地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对办大学有严苛规定:第一,必须有五百亩地的校园面积;第二,必须先从专科开始,三年以后才有资格升本科,本科有毕业生以后才可以招收研究生。诸如此类的高门槛让社会资本望而却步。

我认为,不仅应该鼓励民间资本办大学,而且应该把现有的一部分大学交给民间去办。放眼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办这么多大学,因为政府主要精力就是办义务教育。一个国家有二、三十所国立大学,以保证国家竞争力和特殊领域人才培养,每个省有一两所省属大学为地方服务,每个市办一所市属大学,这样的高等教育格局就足够了,其他的应该交给民间去。

民间智力也可以有力地促进教育发展,但是目前受到各种限制。例如,一些中产阶级家庭不愿意送孩子到公立学校,而是在家庭里自己办幼儿园或学校,却往往被禁止或取缔。

其实,微小学校是教育应该鼓励的方向,中国应该像鼓励微小企业一样,鼓励微小学校的发展。中国的巨型学校太多了,动辄几千、上万学生。俄罗斯的学校平均就是六百人,而且是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所以校长基本上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整个学校就像大家庭一样,这种教育环境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巨型学校是最工厂化、最流水线化的办学模式,不是个性化的办学。

除此之外,真正的社会智力人才也没有进入到教育领域。例如,艺术家、作家完全可以进入学校,成为驻校画家、驻校诗人,学校不但增添了人才,而且增加了吸引力。现在政府的各种研究机构过多,实际上国外相关机构和研究人才主要在聚集在大学里面。应该通过制度设计,把社会的优秀人才放进教育机构里去。还有,可以考虑把退休教师、退休科技人员等人才组织起来,到农村边远地区去支教。

只有通过改革,吸引民间财力、智力进入教育领域,教育发展才会焕发活力。

三.如何扎扎实实地有序推进教育改革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开展全民教育大讨论,形成教育改革的基本共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多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一些地方和学校的草根变革也悄然进行。但是总的来说没有形成浩荡之势,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变革。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社会没有形成对于改革的共识。尤其是对于“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究竟应该把孩子们带向何方”、“究竟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等根本问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许多改革刚刚开始就受多方掣肘,步履艰难而往往半途而废,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各方意见不一。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对教育的关注与理解程度。所以,有必要像当年真理标准的讨论一样,开展一场什么是好教育的全民讨论,提升整个民族的教育素养,形成教育改革的全民共识,为接下去的行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注重市场的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和智慧进入教育。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入市场的机制和第三方力量变革教育。所以,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构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多元评价的良性体系,并通过立法保障实施。

法治滞后也是中国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教育当然同样如此。法治仅仅强调操作显然不够,其基础必须是完善立法。而我国的教育立法,长期滞后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都已经实行了数十年,许多条文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目前来看,调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学校与教育者关系、学校与受教育者关系的法律规则,显得非常薄弱和欠缺。这样一来,教育关系的相关领域存在着明显的法律真空地带,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以《学校法》为例,建立现代化的学校制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但是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至今却没有一部与之相对应的法律。而现实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与学校相关的法律纠纷。因此,我多次呼吁制定《学校法》是当务之急。

     总之,教育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推进教育改革,需要有勇气、有耐心,积极稳妥,还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需要劳动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

Io follows the concept of salon style try this web-site hanging, where different-sized artworks with a common theme or creator are arranged together on a wall

为祖国点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We think that’s pretty impressive technology, but best post to consider we know we’re in the minority here

聂建国:做一等事业 育一流人才

做一等事业 育一流人才

——记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聂建国

 聂建国和他参与建设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项目——彩虹桥。(资料图片)

  1994年秋,聂建国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完成博士后研究并留校任教。20年来,他不仅潜心于结构工程的研究,摘得土木工程领域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还培养了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突出的组合结构专业人才。

  头戴安全帽、身着工作服,穿梭于施工现场,与混凝土和钢材为伴。如果不说,很难想象这就是象牙塔里的教授。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聂建国。

  “结合国情做研究、解决本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难题”,这是聂建国给自己和学生定下的目标。多年来,聂建国不仅自己潜心于结构工程的研究,一举摘得土木工程领域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还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突出的组合结构专业人才,在国家的工程建设中担当重任。

  2014年,是聂建国在清华大学执教的第20个年头,此时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正是对他20年辛勤工作的最好总结。

  做一等事业,构建土木强国蓝图

  1994年秋,聂建国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完成博士后研究并留校任教。从那时起,他坚持继续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组合结构在当时并非国际热门方向,因为“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已基本完成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由于缺乏应用需求,发达国家对新的结构形式、体系和技术的研究动力明显不足”。但是,我国在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土木工程仍会维持在高速发展的水平,聂建国认为,在中国开展组合结构研究将会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他决心在国家发展建设中急需技术创新的土木工程领域“做一流科研,做一等事业”。

  的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层建筑、交通枢纽、桥梁隧道、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这对新的结构形式和体系提出了巨大需求。作为对传统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重要补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为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提供新的选择。

  回顾自己从教治学的历程,聂建国并没有多少起伏跌宕、感人至深的故事,更多的是略显平淡甚至枯燥的分析、计算、设计、试验、观察。“一个结构模型试验从设计、准备到制作,往往需要2至3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而试验的破坏过程却只有短短几分钟,为了这宝贵的几分钟,我们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结构工程的新技术最终需要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建设工地则是检验研究成果最重要的平台。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聂建国总是带着学生第一时间出现在施工现场,头戴安全帽,手持相机,不惧艰险爬到高处的脚手架上或钻到桥底下,用最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最大的工作热情,保证新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科学合理和安全可靠。

  目前,聂建国团队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新体系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组合结构的基本性能、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完成了大量组合结构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了相关设计计算方法,拓宽了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范围,解决了大型复杂工程结构中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如果说我们上世纪80年代时是‘跟踪’研究,那么到了90年代就开始加紧步伐不断‘赶超’,90年代末以后我们已基本实现‘跨越’,进入21世纪,在组合结构研究领域内,我们团队在部分方向上已逐渐处于‘引领’地位。”聂建国自豪地告诉记者。

  而聂建国的底气正是来自于他始终坚持“不唯书,不唯他,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的信念。他时常告诫学生,“不崇洋媚外、不妄自菲薄,结合国情做研究和解决本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难题,是科学家尤其是工程技术专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育工程人才,实践方能出真知

  每年研究生招生,希望报考聂建国研究生的学生总是特别多,清华土木工程系就有9名本科年级第一的学生,主动要求进入聂建国团队攻读。吸引这些学生的,不仅是聂建国的科研成就和学术地位,更重要的是他为学生创造的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已经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陶慕轩至今记得,第一次与导师见面,聂建国就提出,“希望你们毕业后能做到四个‘不一样’:开展科学研究的思路‘不一样’,评价工程问题的观点‘不一样’,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不一样’,展示科研成果的风格‘不一样’”。

  结构工程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聂建国坚信,只有坚持在实践的第一线,才能对结构性能有最透彻的理解。结合土木工程的学科特点,他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

  模型试验是结构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聂建国团队有个很好的传统,每个大型试验项目,聂建国及其所有研究生都要一起参加并协作完成,聂建国在试验中边给他们讲解,边启发他们对试验现象进行思考。“如果每次只是在试验结束后看试验照片的话,我想,永远都不会有亲临试验现场才会有的那种深刻体会以及随之激发出来的灵感。”聂建国说。

  带领学生进行实际工程的科研咨询工作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另一重要途径。聂建国对于每一个项目,都力求精益求精,不仅大胆创新,而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完善直至证明其确实安全可靠。

  已经毕业的博士生王宇航告诉记者:“我好几次跟聂老师一起出差,老师在车上看到已投入使用的高架桥或施工中的建筑结构存在设计不合理或者抗震安全隐患时,都会让司机停下车,亲自为同行人员指出问题所在,引起大家的思考。老师总是告诫我们:‘土木工程这个学科关系到国计民生,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科技工作者,责任尤其重大。看看那些短命的建筑和在地震、桥梁事故中垮塌的工程,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绝不允许失败!’”

  做良师益友,“为人”才能更好“为学”

  优秀科研成果的背后反映的是人才培养的成功,优秀的人才团队才能成就一流的科研事业。作为一名教师,聂建国始终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2003年,聂建国获清华大学首届教书育人奖,2013年再次被评为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他还曾连续4年被研究生推选为清华大学“良师益友”。

  对于人才培养,聂建国有他的独到理解:“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更重要的是首先要‘为人’,‘为人’才能更好地‘为学’。”

  从学生刚刚走上科研之路起,聂建国就会耐心仔细地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体会告诉他们。“要做好一个人,就要学会感恩,感谢曾经在人生各个阶段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充分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聂建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一直以来,无论取得怎样的成绩,聂建国始终谦虚谨慎,他经常说自己只是赶上了好机遇,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做了一些发展。

  已经毕业的陶慕轩博士回想起自己大三时初识导师时的情景,至今仍非常感动:“那时,聂老师专门为我制定了一个小课题。当我把现在看来尚显粗浅的研究想法整理好,并给聂老师发了一封邮件,聂老师很快回复并约我讨论。去了之后发现聂老师已经把我写的文档逐字逐句进行了仔细的修改。”陶慕轩说:“聂老师当时给了我很大鼓励,并告诉我几个能够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这在我科研启蒙时期非常重要,他启发了我对科研工作的极大兴趣,并树立了我的自信。”

  在科研上,聂建国要求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对每一个试验细节都一丝不苟,理论分析严密准确,写论文要反复修改,文献资料引用要真实客观。在生活上,聂建国却对学生十分宽容,他时常主动和学生谈心聊天,发现学生的困难,就热心帮助解决。有一位学生因为身体不适,担心影响学业,压力很大。聂建国让他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养病,课题方面尽量不给压力,后来经过调整顺利毕业,现在也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如果想找聂老师,几乎每天晚上都能在办公室找到他,随时可以跟他讨论问题,畅谈研究方向和工作方法,而他永远都充满热情,总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问题的关键,启发我们产生新的创意。”聂建国培养的毕业博士、青年教师樊健生说。无论多忙,聂建国坚持参加每周学生组织的学术沙龙,交流近期科研进展、难题与困惑,也借沙龙机会,与学生分享他近期的所感所想,起到举一反三的引导作用。

  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两大重任,聂建国没有顾此失彼,秘诀就在于他对时间的珍惜。熟悉聂建国的人都知道,他每天8点以前到办公室,晚上11点离开,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大都如此。聂建国常说,“时间对于每个人是相同的,但每个人对待时间却不同”。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聂建国身上的生动体现。从他身上,记者不仅感受到了他对专业的执着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看到了他脚踏实地、务实求真的精神风貌以及永不息止、奋发向上的品德。(记者 高靓)

    《中国教育报》2014年10月28日第1版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

  教育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实现全课程融入、全方位融入。

  一是融入课程标准。修订完善大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系统化。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形成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分层递进的目标要求。

  二是融入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在中小学生中依次开展启蒙教育、认知教育,提高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

  三是融入实践课程。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促进知行合一,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制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完善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制度,把实践课程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时学分,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

  四是融入网络课程。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坚持与时俱进,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形象化。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课件和授课视频,推送给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学生。普遍开设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博客和校务、班级微博微信,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

The undergraduate online www.essay4today.com programs offered by mckendree university include, 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 bachel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bachelor of arts in psychology

为“改变”而教

——“美国年度教师中国行”上海站演讲摘录
主题:“你的教学改变世界”
  丽贝卡•米沃基(美国2012年年度国家教师)
    我对学生的相信是无底限的。
  我相信很多老师很好奇一个问题,我是如何作为全国最优秀的老师被挑选出来的?
  答案是:其实并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挑选出最好的老师。但是,我所具有的这些素质是所有好老师都应该具备的。
  首先我有非常坚定地教育学生的热情,我对学生的未来是无底限的绝对相信的,我对于我自己每天做的事情是充满渴望的,我对我学生的未来也都充满希望,并且我有坚定的信念,相信我所教出来的学生有一天一定会改变这个国家和世界。我们现在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他们未来都可能是这个国家,包括这个世界的领导者。所以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会走进我的教室,去努力把我该教的东西教好。这就是为什么我被选为国家最好的老师。
  作为一个教师,你除了要教课本的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变得优雅,变成品行良好的人。我们作为老师是有责任让学生变得更好的,因为这些学生,因为我们所创造的每一代人都是未来的接班人。
  我也希望给大家分享两点:一是请老师们永远、永远、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是谁。不管在座老师信或者不信,你都要记住,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他的光芒,是他的英雄,他会一直放在脑海里。
  二是作为一个老师,永远、永远、永远不要停止学习,因为一旦你停止学习了,你就会变成一个无法呼吸的雕塑,而不是一个别人来学习你的老师。你们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那股可以改变他们人生的力量。我们做老师的拥有这个世界上最棒的工作,因为我们有能力去教学生,有能力去改变世界。
【关于丽贝卡•米沃基】
丽贝卡•米沃基来自加利福尼亚州路德伯班克中学。在她看来,作为教师,要始终充满激情,保持好奇心,设置高期待。要知道,可能在你全然不知的某一刻,某个孩子的潜能已被你点亮。
    她会用一些小技巧让课堂变得刺激而有趣。比如,将班上学生的姓名做成一副扑克牌,抽到谁就由谁来回答某个问题或者朗读某篇文章;她的讲台上放着一个旅馆服务铃铛,回答正确的学生就会听到“叮铃”一声;学生一边做课堂作业,一边还能欣赏到从她的iPod里播放的美妙音乐;她很爱讲自己家乡的故事,学生们也很爱听……
    她善于用爱和孩子们建立亲密关系。这要归功于她对“联系”(connection)的重视。丽贝卡•米沃基说:“刚做教师时,我急切地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几年后,我意识到,教书最重要的不是学科层面的东西,而是用爱与孩子们建立起一种联系、一种亲密的关系。”
    丽贝卡•米沃基还非常注重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她每周会给家长们寄去备忘录,以告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她还为班级建立了Facebook账户,并随时保持更新,方便家长查阅相关信息。
    因为对学生及其家庭背景相当了解,丽贝卡•米沃基能准确判断学生情绪变化的态势,以及他们能力的极限,同时也很清楚和每一个学生开玩笑,可以开到什么程度。“只要老师们愿意变得有创造力、变得有趣,和孩子们建立联系,并乐于尝试所有有益的新技术,课堂就会成为学习和创新的乐园。”她说。
主题:“每一天都有意义:通过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朱莉•波义耳(美国罗德岛州2012年年度教师)
  我在这里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发展型评估,以及如何通过发展型评估让学生有提高,并且通过对发展型思评估思考,让学校变成一个更强大的学校,让老师变成更强大的老师。
  在不久的过去,我们做教育非常倾向于以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而发展型评估或形成性评价就是我们在学生的发展中,给其不断地评估。形成性评估是一种活的、不断演变的东西,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现状有了深刻理解之后不断改变的过程。
  大家知道,如果我们只采用我们总结性评估的话,那只有期末考试的时候才发现学生的问题,再改变就已经太晚了。形成性评估就是不断地去发现学生的问题,不断地帮他们做改变,这就是形成性评估优越的地方。
  学生放下手里的枪 拿起了课本
  我多年前有个学生叫JOSH,他来自非常偏远贫穷的地方,家庭环境也非常糟糕,还参加帮派活动。他的叔叔把他送到我们学校,是希望最后拯救他一下。当时JOSH刚到我班级时,他有这些标签:有读写能力,有阅读能力,但读写能力比同龄人整整低了五个年级。
  有一天,我们做一个写作练习, JOSH的故事非常有意思,是关于儿童英雄的故事。当时我们所有学生听了以后都非常喜欢他的故事,为了表示对他的鼓励,我们数一二三一起拍手(也许在座的老师可以把这种方法用在自己的课堂上)。
  我对JOSH说,这个故事非常好,你可以课后找我,我们一起修改给出版商发表出来。我们做了很大努力把这个故事发送给了出版商。如果这是发生在好莱坞的荧幕上,他应该是获得了大奖——但是在现实中他没有得到任何的奖项,也没有出版商回应他。但成功的一点是,JOSH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开始用功学习了。JOSH也把我这个老师当做了他学习联盟的一员。
  正是通过形成性评估这样不断地交流,才能把他发展成一个更好的学生,然后让他成功地毕业。从此以后,JOSH也一点点开始展现出了自己的领导能力。目前JOSH是一个造型理发师,晚上参加社区大学继续学业。后来他在我班级演讲的最后这样说:你们一定要听朱莉.利玛.波义耳老师的话,正是因为她,我才放下了手里的枪,拿起了课本。
  其实关于形成性评估有很多不同的工具以及策略,虽然听上去都是非常简单的,但一个成功的老师一定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说JOSH的例子就要用适合他的一些方法来做。
  拿起笔和纸 观察你的学生
  每一个老师都应该仔细观察学生,而不是猜测这个学生是什么样的人。你还要记下笔记,这样可以避免妄下论断。
  另外,老师也一定要跟学生讨论和交流,可以是一些口头的调研报告,也可以是面谈。比如一个学生在阅读上有障碍的话,我可能会问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让你想要放弃阅读,这也是形成性评估的策略,那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老师一定要努力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要往哪个学习的目标走,并要做学习上的自我监督者。我们要打开一扇自由进出的门,让他们有自我监督和循环过程,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们,让他们自己通过检验自己的作业、学习方法去反思自己现有的学习状态。同时作为老师,我们也应该不断地跟我们周围的同事去交流,去看看他们对于学生的印象,他们对不同学生的理解,才能去对不同的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不同的学生有更好地规划。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个性不同,背景不同,要通过形成性评估来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作出不同的教学方针政策。正是因为我们的观察才可以保证我们不断地提供教学工作。
【关于朱莉•波义耳】
朱莉戴的一个手环上写着“Ancora Imparo”,意思是“我仍在学习”。她以每天作为一个教育者努力学习和发展的行为诠释着这句话。秉持“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朱莉始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可以一生受用的良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她让一个孩子放下了手枪、捧起了书本。她说:“作为教师,我们每天在学生的生命中留下清晰可见的足迹。学生带着我们直接或间接传授的想法、技能走向他们的未来。同样地,学生也把他们的足迹留在我们身上。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我一天天变得更好,因为我教学生,和他们一起学习,从他们身上学习。” 
    我最喜欢听学生讲这样一句话:“我很好奇……”当一个学生有好奇心时,他就有了内在的动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去解决一个问题,去改良一个系统或者一样产品。这样的学生都是极好的学习者。而每当学生对什么东西感到好奇的时候,作为教师,我的工作就是协助和指导他们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这些协助和指导包括: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与真实世界相联系的主题和内容、细心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以确保不偏离学习目标、及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情况反馈,等等。这样,学生就能自由自在、充满干劲地去探索他们所好奇的东西。
  
主题:“培养具备21世纪技能的终身学习者”
  戴安•斯莫克罗维斯基(美国堪萨斯州2013年年度教师)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关于21世纪的学生应该有哪些技能。首先创造性,然后交流技能,合作技能以及辩证思考能力,对于新事物的渴望认知,还有就是对于新科技的掌握。
  我今天要讲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是不同课程的,是给不同年龄的学生上的,但是都是给21世纪课堂所上的课。
  故事一:动物玩具环游世界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动物玩具去参观全球社区帮手的项目。这个课程是给一年级的学生上课的,他们大概的年龄是5~6岁的样子。我们用一些不同的玩具打扮成不同的角色,在五大洲做“巡回”。这个项目我们是用来考验学生想问题的。
  学生问:全世界各地的社区帮手他们所穿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是不是我们堪萨斯州警察穿的制服和中国警察穿的制服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把这些小动物们一个个传递到下一个教师,一直传递到不同的国家。这个项目一共进行了9周,在这9周里面这些小动物去拜访了不同的国家,这些动物有两项任务要完成。
  第一项工作是在当地的学生中间去展开我们一些文体教育,并且跟当地的学生变成好朋友;第二项工作就是要去搜寻出来在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这些大使们要去调查的东西非常多,包括天气、文化还有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我们告诉这些大使们,你们每到一个国家要拍五张照片,第一个是警察的照片,然后我们的学生就发现原来全世界的警察都是穿蓝色制服的;那全世界的消防员又是穿什么样衣服呢?学生注意到消防员的衣服上都有反光条。那医务人员全球又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就收集到了澳大利亚、美国和捷克的医务人员照片,学生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医务人员的服装种类非常多。
  我们给大使派的任务中四张照片是选定的,第五张照片是由当地学生自己去选择拍摄的。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点,所谓的21世纪学生所要具有的第一条技能是要懂得去选择,做决定。
  故事二:四条线的魔法
  第二个故事,这个项目的名字叫做“四条线的魔法”,是给二年级的学生做的,他们的年龄层差不多在7~8岁的样子。
  我会给学生发上纸和笔,上面有四条线,我会让他们用这些线组成不同的图片。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可以让学生们展示语言并不会成为一个沟通的障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且这个项目也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展示他们的知识。
  看到学生的作品,我对他们的创造力感到非常惊讶。后来我们也建立了一个网站,让所有学生可以把作品上传。
  这个项目其实也是很好地展示了21世纪的技能,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的技能以及生产力。我们再次看到,科学技术在这个项目中其实并没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最重要的部分是我们如何来完成这份工作,然后把这项东西跟全世界的人分享。
  故事三:我们都是海盗?
  这是给八年级学生做的项目,我们针对的学生是13~14岁左右的年龄,我的学生在读了罗伯特的《金银岛》之后,我就被他们提问现实生活中哪些部分和书里面讲的是共通的?要知道在21世纪技能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项是,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真正一些生活中的东西结合起来。
  《金银岛》是关于海盗的故事,我就让学生去调查知识产权法有关的东西。我们是如何展开这项调查的?
  首先我们先通过上网搜寻,但是网上那些术语都是非常艰涩的,对学生来说太难了。应该怎么去继续学习呢?一定要找到一个办法,是学生们可以自己去搜寻这些东西的,这些他们能搜寻到的东西又是他们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就找了专家通过视频电话来沟通。
  我们一共找了16位跟知识产权和版权方面有关的专家进行了一个视频会议,他们有的是音乐方面的专家,有的是网络视频方面,有的甚至是联邦调查局的人。一个美国电影协会的CEO告诉我们,其实这个电影盗版的问题不仅仅是在美国有的,这是全世界共有的问题。
  可能会有老师问,像这样重级别的专家我是如何找到的,我又是如何能做成这样一个视频会议的?
  第一步是上网搜索,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适合来回答这些问题的人。通常网站上有一条就是“联系我们”,找到电话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让学生去准备一个非常简单有力的可以说服对方的稿子,我们可以通过邮件或者直接通过电话说服对方。学生们每次在打出这个电话或者是发出这个邮件之前,一定要把这篇东西编辑好,又清楚,又简短。
  到了第三步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步了,当学生们都把准备工作做好以后,我就会把我电脑上面的音响线插在我手机上面,然后把音响和手机相连,这样我打电话的时候,整个教室都可以听到对话。然后我们拨打电话之后会自我介绍和介绍我的学生,我开了这个头之后就会把电话给我的学生们。所以学生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说服这些专家,我是不会做这部分工作的,一定要学生自己来做,正是这样一些尝试,打开了他们的世界,也是带领他们有了一个领导能力的锻炼。
  这个项目我们一共进行了差不多十周的样子,通过这十周的调查报告,我的学生们会通过一个网站向世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所有的工作都是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大家在这里看到学生们自己本身的力量了吧?
  通过我的故事,不知道在座老师有哪些心得体会?
  第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在课堂上,学生的创造力很重要,创造力对于21世纪的课堂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学生一定要通过合作才能创造出一些非常新的,而且非常有意思,了不起的东西;
  第三点:我们需要合理地运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去帮助、增强我们的学习,而不是让科技主导我们的生活;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着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科技来主导我们的生活。
   【关于戴安•斯莫克罗维斯基】
作为一名教师,戴安信奉一种基于项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帮助学生锻炼沟通、策划、研究和项目执行等技能的课堂。她希望学生建立起一种对文学、沟通和技术的热爱,但同时了解如何用这种爱和激情助推自己和社区的未来。
    她说:“我希望学生了解,通过富有想象力、强有力的动词和劝服技巧,可以改变别人的看法。这样学生就能与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交流,还能在公众场合演讲。在每一个项目中,我都极力展现这样一种期望:希望他们能打破教室的墙壁,发出声音。”
    技术能帮助戴安实现目标,但不只是偶尔用Skype打打电话。但技术仅仅是一种工具,推动她前进的动力不是技术,而是要让人们看到“自家后院”以外世界的愿望。
    在成为教师之前,戴安曾在迪斯尼乐园工作过,那里绝对是一个世界级的熔炉。这个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女孩被各种各样的游客迷住了——不同的语言、文化和看法。
    到了开始教师生涯的时候,戴安的想法就很清晰了:她希望学生感受到自己与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自己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力。
    为世界和平奋斗可能是一个白日梦,但在戴安看来,这仍然是一个很合理的目标。她说:“我教什么并不重要,不管教什么,都必须与现实世界产生联系。”
    除了教学之外,戴安和堪萨斯州乃至全美的其他教师合作,帮助他们以一种提升教学效能的方式来运用技术。她以教学技术培训者的身份,为安多佛学区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并为全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师培训21世纪技能、基于项目的学习和技术工具等方面的知识。

主题:“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培养21世纪技能”
  贾斯汀•埃塞克•明凯(美国阿克色州2007年年度教师)
    我今天会用一个故事来开头。
  有一天我在教室的走廊里,看到一个五岁的新生迷路了。这个孩子看上去非常紧张无助,一直到她看到了我。她展开笑颜,情不自禁地张开双手给了我一个拥抱。
  我之后就想了一下这个事儿:这个学生并不认识我,她只知道我是一个老师,所以,在这个学生的印象中,老师是一个在迷失的时候可以去信赖的人。
  这也是我认为做教师这项职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让我们成为学生所信任的人,学生们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礼物就是他们的信任,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去领着这份信任把他们教好。
  孩子们教会我的事情
  我所来自的阿肯色州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我的学生中的大部分都是移民,他们大都家境贫困。
  我班上一个小朋友在一个写作比赛中得了十美金的奖金,我问他准备买什么。我当时心想他一定会买一些电子游戏之类,但他告诉我,要把钱带回家给妈妈买食物。所以我所教的学生就是像他这样的,不仅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很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很好的心。
  虽然说我们是教学生的,但学生也会教会我们很多东西,MELISS就教会了我勇气。这个小女孩家境很差,家里只有一本书,母亲是个文盲。当她的年龄应该读18级阅读水平的时候,她实际的水平只有4级。她非常非常努力,用一年时间做完了两年的阅读训练,达到了28级的阅读水平。后来我问她如何在阅读上有这么大的提高?她说,老师,这可都是靠你给我的书啊!现在我们家庭环境发生改变了,原来一到晚上我们都看电视,现在都是读书。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一个学生不应该是一个有待去装满的杯子,而是一盏有待于点亮的灯。老师应该去点亮他们的好奇心,去点亮他们的智慧。
  我教孩子们的事情
  在过去,一个铜匠只要把一些技能教给他儿子,他儿子就不愁吃饭了;但我们现在教的这些小朋友,他们到2030年会毕业,那时候我不知道有什么新的工作会被创造出来,是不是有新的工作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我的朋友斯蒂文在硅谷工作,我问他现代科技发展这么快,我到底该给现在的7~8岁的孩子教些什么?他告诉我,你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会新鲜事物。
  那我们到底要教些什么?创新、合作以及批判性思维,这三项21世纪的新技能直到2030年也是适用的,这些特点是永远有用的。
  我举两个例子来向大家展示一下我是如何通过一些小项目来帮学生开创创造力的。
  在一个项目里,每个小组四个人来组成一个公司,不同的公司可以创造不同的东西。其中两家公司要生产的同一样产品,就是玩具苹果手机,这两家公司相互之间就要偷偷去询价,为了查询到对方的东西,还会用不同的工具。到了交易那天,他们出售产品,计算收益率。借此他们会学到不同的技能,比如数学,简单的科学技能,另外,他们也学到了“高投入失败”。这种情况我解释一下,就是当你非常努力去做一件事情却还是失败了。
  我们一共有六家公司,其中只有四个公司是赚钱的。但是不管赚钱与否,他们都会对自己这次的买卖进行反思,然后看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争取在下次做得更好。
  第二个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个例子是工程学课,我让大家用各种各样的东西做一些小的楼。我的父亲的工作就是建造大楼,他说建一幢楼有一千种方法,所以我们就要给学生更多的练习,让他们去找到一千个答案,而不只是一个正确答案。
  另外一个我非常喜欢的项目是给小熊玩具设计一个降落伞。所有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来进行降落伞的设计。有的人在失败的时候非常沮丧,但是他们最后还是会找到一个方法来解决问题。做出产品后,他们会进行测试,有时候测试会非常失败,学生就会不断地进行改进。最后我们来到室外进行实验,如果谁的降落伞降落的时候越轻,他的小熊就可以活下来,并且得到降落伞承包商的合同。学生们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数学、几何学等,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团队工作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
【关于贾斯汀·埃塞克·明凯】
贾斯汀·埃塞克·明凯,现任教于美国阿肯色州斯普林代尔的琼斯小学。作为一名教师,他认为教育不是去填满一个个杯子,而是去点亮一盏盏灯,点亮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智慧。通过他的引导,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说:优秀的教师能够发现每个孩子梦想着怎样的生活,然后帮助他们将来能过上自己所梦想的生活。在这里,“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教师能够帮助每一个孩子拓展在真实世界里的选择机会——介绍一本新书,学生将来可能会读到;介绍一个国家,学生将来可能会去到;介绍一门语言,学生将来可能会说到;介绍一个职业,学生将来可能会从事;介绍一位英雄人物,学生可能会以其为榜样……这样的老师能帮助学生选择一条他们将来可能要走的路。而当学生作出选择后,教师更会鼓励他们为自己的选择而付出最大的努力。贾斯汀的演讲,让我们知道了要“教给孩子Ipad做不到的事”,要“让教师成为学生信任的人”,要“为成功而教”。
    贾斯汀认为,美国课堂的焦点应该转移到创造性、高阶思维、应用问题解决,以及“21 世纪技能”,包括合作、创新以及批判性思维上,必须确保学生真正地在这个国家获得成功,而不仅仅是在这里生存。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向学生和你自己的孩子教授最重要的能力?如何帮助其他教师学会培养学生 21 世纪技能的技能?
    贾斯汀认为,有 3 种方法可以促成这种转变:设计的问题应该有成千上万种答案,而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教授非认知性技能,比如毅力、目标设定和合作;建立测量真正重要的元素的评价体系。

Because of this, your photograph will be taken as if the device is in portrait https://spyappsinsider.com orientation

2017年高考不再分文理科 上海浙江先行试点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昨天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一制度关乎莘莘学子,受到千家万户的关注,此轮改革从考试科目、录取机制上做出了重大调整,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4日上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招生考试制度全面改革进行部署,明确将推进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文理不分科、自主招生考试挪到高考后进行、减少加分项目等举措。

  此前制度有利有弊

  4日,《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文件中说,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招生制度不断完善,对于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然而,这一招生制度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出台了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改革举措意义深远

  意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改革的举措,分别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文件明确,要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在考试形式和内容方面,提出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并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提出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在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方面提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同时,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在改革监督管理机制方面,提出要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

  文件明确,将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

  此次改革将在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上海、浙江率先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解读

  改革啃了哪些硬骨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但时至今日,“一考定终身”、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等弊端仍然存在。新一轮改革能否啃下一根又一根的硬骨头?

  能否打破“唯分数论”?

  按照实施意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升格”列入高校招生依据,而计入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由学生根据高校的要求和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吴遵民认为,此举有利于打破现有高中教学的高考“单一导向”,将引导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减轻其应试压力。

  在自主招生方面,实施意见规定,试点高校要合理

  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记者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招生负责人处获悉,今后将逐步把学业水平考试纳入自主招生选拔依据,甚至可能不再安排专门笔试来测试学生的学业水平。

  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北中学语文教师、高一班主任程夕琦说,今后学生的所学所考将与高校的人才需求联系更为紧密,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对应着自主招生和统招,相比高考挤独木桥,不再是“一把尺子量学生”。

  学业负担能否有效减轻?

  按照实施意见,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将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考生高考总成绩由语数外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程夕琦说,根据总体方案,学业水平考试仍然以对学生的基础性考察为主,计入高考的3门课也是不分文理,可自由选择,充分考虑到兴趣和学习情况。

  根据实施意见,改革后的高考,除语文、数学采取统一考试之外,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外语科目考试都分流在高中三年内进行。

  吴遵民告诉记者,在“一考定终身”模式下,每年约有5%左右的学生考试发挥失常,同时也有5%左右的学生考试发挥超常。这说明“一锤定音”的考试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考生平时的学业水平和知识积累,改革方案有望减轻学生的应考心理负担,一定程度上也是保障机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高校能否摆脱三六九等?

  “能挤进一本,绝不上二本;能上本科,绝不上高职。”这是多年来不少家长、考生心中的高考铁律。分批次录取无形之中带来的是学校被划分为三六九等。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高考均采取“分批次录取”方式,有的省份设置5、6个批次。新政将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认为,现在高等教育面临的供需矛盾更突出,在集中力量发展高水平大学的同时,也应让所有学校都有发展特色的机会,打破分批录取,取消用行政手段划分学校优劣是重要切入点。

Marty wa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restaurant, including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restaurant, hiring, firing and scheduling staff, and ordering food homeworkhelper.net and paying suppliers

讲台系国运 丹心铸民魂

讲台系国运 丹心铸民魂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6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刻指出“好老师”对于个人、集体乃至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深情表达对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的殷殷厚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这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史经验的厚重积淀,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书育人,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栋梁之才,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对于广大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而言,如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习得安身立命、为国效力的真本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至关重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位好老师,应是理想的守望者。一声“老师”,寄托了人们多少敬仰之意,又蕴含着学生多少濡慕之情。“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教师必须担当的“传道”之责。观念激发精神,精神凝聚力量。为莘莘学子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就能为党和国家事业造就大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合格人才,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一位好老师,应是灵魂的塑造者。从古代先贤的言传身教,到当代教师“最美”风采,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用高尚的职业操守乃至生命烛照人生前行的道路,加高民族精神的丰碑。当代中国,有为救学生双腿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有为支教事业奉献生命的北大中文系教授孟二冬,更有千千万万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的乡村教师,他们的名字虽不为人所知,但他们用爱心与奉献,呵护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他们以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教师”这个名字写下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最美注解,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高高树立起时代的精神标杆,指引着人生的价值选择。 

  一位好老师,应是知识的传播者。自古名师出高徒。教好书、育良才,归根结底要靠“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形势,满足求知欲旺盛的学生的需求,以渊博学识和专业水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给人生奠定坚实的知识根底,为梦想插上知识的翅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实现人生梦想的阶梯。一方面,应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尊师重教就能蔚然成风,我国教育就能越办越好、越办越强,科教兴国就大有可为、大有希望。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负人民的厚望,光荣的人民教师必将为开创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筑牢希望之基。(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 新华社评论员)

Major in what you want, fill your activities section with whatever extracurriculars interest you, and just focus on what goldessayclub.com makes you a unique and qualified candidate for med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