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公布条例:明确规定升学考试应有盲文试卷

国务院新规:升学考试应有盲文试卷

  盲人有望参加普通高考

  本报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张洋)国务院日前公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方便地获取、交流信息对残疾人等社会成员显得愈发重要。为了推进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重要政府信息和与残疾人相关的信息,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务。国家举办的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视力残疾人参加的,应当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完善报警、医疗急救等紧急呼叫系统,方便残疾人等社会成员报警、呼救;对需要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的贫困家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补助;组织选举的部门应当为残疾人参加选举提供便利,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选票。   

  同时,根据《条例》要求,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电视台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字幕,每周播放至少一次配播手语的新闻节目;公共图书馆应当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人民政府网站、政府公益活动网站,逐步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 

  此外,《条例》对道路和建筑物的无障碍设施、无障碍社区服务等方面内容也作了规定。比如,城镇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和相关建筑物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无障碍设施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新建的无障碍设施应当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相衔接。

Just start drawing either with www.besttrackingapps.com/ your mouse, or any supported drawing tablet

美国专家给中学生的成长建议

学校篇:校园生活那些事
1.面对重要的考试或其他压力较大的事情时,想办法让自己放松下来:试着做深呼吸,从十开始倒数,或者欣赏你最喜欢的音乐。

2.将你要参加的活动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你全力投入的是对你真正重要的活动,不要让那些你不太在乎的活动占用你的时间。

3.认真思考谁是你的朋友,她们值不值得得到你的友谊。如果你的朋友因为你成绩好而批评你,她们不是你真正的朋友。尽量和喜欢真实的你、支持你为成功而努力的人在一起。

4.如果你遇到了难以独自应对的困难,不要不好意思将之告诉某个成年人。不管你遇到的是被人欺负还是学习障碍问题,都会 有人为你提供帮助。你所要做的就是主动求助。

5.思考一下你在什么环境下觉得比较有信心(比如,和家人或朋友在一起),你擅长什么,你喜欢自己什么。努力把你的自信带到你觉得不那么自信的环境中去。

6.建立生活常规,有助于你增强控制感。将每门课的笔记、家庭作业放在不同的活页夹里,每门课准备一个笔记本,这样,你以后就知道在哪里找到它们。在学生日历或日程簿上记录下有待完成的事项。

7.尝试一些新事物,不管这新事物是参与某项活动,还是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你说不定对自己会有一些不曾关注过的新发现,甚至认识一些非常有趣的人。

8.不要让他人对你的看法来界定你。只有你才能真正界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压力篇:笑对压力不言愁
1.和那些给你施加压力的人实话实说,不管给你压力的人是你的父母、朋友、老师,还是你的教练。让他们知道,你承受的压力太大了。如果他们不给你提供帮助,不妨和学校里的辅导员、医生或者治疗师谈一谈。详细说明哪些你能应对,哪种“帮助”对你最有用。

2.关注你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压力。你是 “完美的 ”大姐姐,而你的小弟弟小妹妹根本无法竞争过你吗?你因为朋友体重过重或认为她们的穿着不对而批评她们吗?始终从他人的视角来分析面临的问题。

3.学习管理你的时间,这样你才不会因为学业、家庭作业和其他活动而感到不知所措。将自己要做的事和日程安排记在日历上、计算机或手机中,这有助于你变得更有条理。

4.体育锻炼是释放压力和保持身体健康的好办法,但是,不要强迫自己参与任何自己体力上吃不消的体育运动或活动。相反,你可以参加那些既有趣又能提升你的自尊水平的活动。

5.总是挤出一些时间留给自己。不管你喜欢的是看电影、听音乐,或者蜷坐着捧读一本好书,要确保每日都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6.不要仰慕那些穿着昂贵服装的受欢迎的女孩子,也不要仰慕那些有钱、漂亮的名人。发现生活中真正激励你的人——比如你的老师、兄弟姐妹或父母。

7.记住所有那些让你显得特别的美好事物。有时候,这有助于你记录下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当你开始对自己感到失望的时候,拿出这个单子来看一看。

8.让赞扬你而不是贬低你的人围绕在你周围。你的朋友应该支持你,当需要他们的时候,随时为你提供帮助。他们应该从不批评你,或者让你觉得自己无关紧要。而且他们绝不应该欺负或者虐待你。

9.如果你的压力是因为受到了虐待 ——身体上的,性方面的,情感方面的——立即向你的父母或健康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自尊篇:告诉自己我爱你
1.在下一次对自己感到失望时,不要将自己的感受憋在心里。和某个亲密的朋友或你信任的家庭成员谈谈你的情况。

2.每一个人都拥有某种特别的才能。如果你并不确切地知道自己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想想你最喜欢从事的活动是什么,什么最让你快乐,你极有可能借此发现自己的特长之所在。

3.关注你的直觉。不要仅仅为了融入群体而强迫自己做你不想做的事情。

4.什么时候都要忠于自己,不要害怕坚守自己的信念。但是记住:要尊重与你持有不同看法的人。有自己的看法是好的,但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算不上酷。

5.到了你这个年纪,开始思考自己的性别身份,是很正常的。记住:不管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只是你真实自我的一部分,并不能界定你的全部。

6.如果你真心想做某件事情,但一开始尝试时并没有成功,不要立马就放弃。多想些法子来应对挑战,比如,你可以请家庭教师,花更多时间学习,或者参加课外班。

7.如果与陌生人交谈让你感到不舒服,即使在你感到不自信的时候,也要尽力保持与对方的眼神交流。眼神交流可以使你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消除紧张情绪。

8.特别重视了解他人的不同之处。如果你尊重他人的信念,他们也有望尊重你的信念。了解其他的文化、宗教、饮食和服饰,可以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

9.划伤自己身体等自我毁灭习惯,可能是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征兆。如果你或你认识的某个人有自我伤害行为,将之告诉你信任的某个人。同时,寻求其他缓解自己压力的办法——比如,逗宠物玩,听音乐,或者开始写日记。

10.防止自杀最重要的办法是将你的情况告诉他人。不管事情可能多么糟糕,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结束自己的生命。治疗,可能还要服用一些药物,有助于缓解情绪沮丧引起的痛苦。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情绪沮丧,或有自杀的念头,请不要将之藏在心底。

朋友篇:你是我的好朋友
1.大幅度改变自己可能会带来的朋友。但是,如果这些变化是被动的,那就不可能让你把新的友谊保持下去。改变自己是一种积极的做法,但是如果这些变化让你怀疑自己将不再是自己,那说不定根本不值得。

2.下一次当你听到有人在闲聊,为被议论的那个人说句公道话。提醒议论的人,被议论的那个人不在场,不能维护自己,这样做不公平。

3.当一个只会谈论自己的朋友让你烦恼不快,尽快把你的感受说出来,不要等到无法忍受、要爆炸的那一刻再说。她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表现。笑着告诉她,现在轮到她来倾听,她会明白你的意思。这样就能避免以后情绪激化,甚至发生争执。

4.尝试参加男孩、女孩都参加的集体活动。这样你可以逐渐适应男生女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可以提高你的沟通技巧。

5.如果你喜欢上了一个男孩,把你喜欢他的原因在纸上一一列举出来,这样有助于你认清自己的感情,避免做冲动的、日后后悔的事情。过几天再拿出来对照这张纸,看看自己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6.记住:没有人,包括最要好的朋友,有权利让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需要的时候,捍卫自己的立场和尊严。尊重自己,做你认为对的事。

7.每周都花时间,和你的父母谈论你的学校生活和你的朋友。告诉他们你们在一起做什么,喜欢什么书和电影等,不是正式的谈话而是随意的闲聊。尝试一下,听听父母怎么说,看看这样的谈话会让你有什么收获。

8.在做出与友谊相关的终极决定——断交之前,问问自己,伤害了你的朋友为什么那样做?发现可能的原因。如果这段友情值得拥有,那就值得挽回。

9.和好朋友有约在先:永远和对方坦诚相待。这样你们有冲突的时候,双方都会谨慎、都会反省。

励志篇:天生我材必有用
1.花时间考虑一下自己热爱的是什么。弄明白自己是谁、你的信仰是什么。这是你最好的防卫,能够阻止自己因缺乏主见而随波逐流,或者在压力之下做你不想做的事情。

2.花时间考虑一下你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有哪些兴趣和特长?什么工作会让你兴奋?

3.确定分段小目标来帮助你实现你的宏伟目标,即使那是未来很多年的目标。让现在每一点积极的努力,都引领今天的你走向理想中成年的你,都指向你的远大目标。

4.如果需要,每次达到目标后都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例如,你可以下载一首新歌。不过必须在达到目标之后。

5.列出清单。这是一个监督自己进步和不走弯路的好办法。看到自己的目标一个一个实现、一个一个从清单上划去,对自己是极好的鞭策和鼓励。

6.如果你受到打击,用你的想象把自己定位在实现目标的路上。你将从自己的想象中获得继续努力的勇气。

7.积极与人交往。去结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的和你一样,有的和你不同。当你和家人在一起,或者结交新朋友时,有意识地锻炼倾听和沟通的技巧。

8.当你在带领一个团队时,确定所有成员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团结一致。在工作开始前,创造每个人都平等参与的机会。这样做,你的成员们将会尊重你,因为你表现出了对他们的尊重。

9.作为团队领导者,做符合团队最大利益和最终目标的决定。实际上,做一个胜任的、出色的领导者,你个人也将会有很多收获。

深度观察:“在家上学”是叛离还是回归?

1268688571

我们可能对公立教育有所逃避,但并不意味着“在家上学”就能替代学校教育,也不能用过于浪漫主义的眼光把“在家上学”看成乌托邦。

  “在家上学”风生水起

  每个人总会有不同的选择。

  袁鸿林,王晓峰、徐雪金、姚泳光……当这些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在家上学”的实践者队伍正变得日益庞大。从家塾和私塾,再到微型学校,“在家上学”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在公众或支持、或狐疑、或反对的目光中,“在家上学”风生水起。

  袁鸿林算是国内“在家上学”的先行者了。他曾在北京大学(微博)、南开大学(微博)读书,在高校教了一段时间书以后下海经商。在其所著《14岁都能上大学》一书中,记录了女儿袁小逸“在家上学”的情况。袁小逸曾经去幼儿园上过一年学,在这一年中,袁小逸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不愿去幼儿园,还经常生病。于是袁鸿林便把女儿接回了家,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来进行教育。

  无独有偶。2011年底,一个名为“在家上学联盟”网站的出现吸引了很多家长(微博)的眼球。网站的创办者叫徐雪金,他希望“在家上学”的家长能通过这个平台即时沟通,寻找志同道合者。

  《在家上学——叛离学校教育》作者、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新玲认为,有些孩子并非在学校上学不适应、不愉快,而是他们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让孩子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样子,于是选择“在家上学”。

  支持个性?

  “差异性的发展”是支持者们认为“在家上学”带给孩子的最重要的益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表示,“在家上学”作为现代教育的探索,给了学校制度之外的选择。教育必须要突破“我们认为社会需要,我就要给你什么,你就要接受什么”的思维。任何一种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无法满足一个儿童、一个学生成长的全面需要。没有人能够知道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多少的东西,也无法提供给他所有教育的类型。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就像吃东西,吃多元复杂的会好一点。

  “孩子适合做什么,他的天赋、能力和爱好在哪里?集体化的学校教育是很难发现和识别的。而面对面的小班教学,可以观察孩子的变化,体察他的爱好、潜力和情绪。其实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人的自我发现,发现我自己能做什么!这种新的教育制度的出现的确有它的价值、合理性和必然性。”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院长杨东平(微博)如是说。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在家上学”?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刘云杉认为,当前选择在公立学校外进行自己的教育尝试的家长更多是中产阶级,他们对教育权利的再理解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这是中国日益壮大的社会力量在教育权利上的表达。

  “‘在家上学’的孩子与在公立学校的孩子们区别不大,但是与家长的教育背景、视野、职业、家庭收入等有关系。”李新玲表示,“在家上学”的实践者确实需要一定的家庭经济保障,但并非需要花费巨额的学费。

  虽说“在家上学”得到了一些专家和家长的认同,但他们同时表示,“在家上学”并不适合所有孩子。

  苇杭书院院长杨汝清认为,“在家上学”可能推动我们现代教育的发展,但不是所有自由自主教育都是好的,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我们必须让孩子认识到学校教育和我们家庭教育是什么关系。他表示,并不赞同让孩子脱离体制教育,完全接受家庭的教育。

  走向何方?

  自“在家上学”出现以来,其在国内的合法地位问题一直饱受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义务教育法》要求孩子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源于此,不合法就成了“在家上学”首先要面对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对接问题,“体制外”的孩子如果要参加中考(微博)高考(微博)(),学籍又是一个大问题。

  对比美国,“在家上学”的背后有着完备的法律支持。

  “在家上学”在美国出现时,曾遭遇强烈的争议。但自1993年起,美国各州先后通过了父母自教自养的法案,确立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加之其家校联合机制的成熟,“在家上学”与公立学校之间形成了很好的对接机制:“在家上学”的孩子随时进入公立或私立学校继续学习,而公立学校的设施也向“在家上学”的孩子开放。有些州有“家庭学校”教育法,规定“在家上学”必须完成公立学校的法定课程和考试。

  “‘在家上学’更多是非制度化的教育。面对新事物,一方面是开放,另一方面也需要谨慎。我们思维中太容易有‘是’和‘非’、‘黑’和‘白’的二分法,但更需要的应该是‘得’和‘失’的分法。”刘云杉认为,我们可能对公立教育有所逃避,但并不意味着“在家上学”就能替代学校教育,也不能用过于浪漫主义的眼光把“在家上学”看成乌托邦。另类学校和体制内学校两个轨道之间如何连接,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

  刘云杉说,“在家上学”最为理想的设计,应该是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结合。家长也好,社会也好,有充分的教育表达权,在家学习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也需要谨慎面对。“在家上学”应该和制度化学校特征互为补充,而不是替代的非制度化教育,这样才能有一个更为良性的发展。她表示,好的教育,不是看最快的群体拿到什么,而是应该看到跑得最慢的人在这个学校里是不是感到自在,是不是得到尊重,是不是有所成长。

This is a www.writemyessay4me.org simple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easy to follow

清华大学在京扩招45% 工科专业受考生热捧

北京作为首都,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基础教育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素质教育水平高,各类优秀高中学生层出不穷。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其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名师云集的科研教学环境、高层次的国际化办学平台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学精神都对京城考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也因而成为众多北京优秀考生的梦想所在。

U4360P352DT20120713100507
李泽同学在清华大学招生办(微博)公室领取“录取通知书”

U4360P352DT20120713100612
清华大学2012年入学手册  

7月12日,清华大学在京高考(微博)录取工作顺利结束。由于报考踊跃,生源充足,经大幅扩招,今年清华大学在高考中共录取北京考生295人。其中,理工类考生268人,分数线为656分;文史类考生27人,分数线为619分。总扩招比例达到45.3%。

  报考踊跃、生源优秀,清华履行承诺以扩招回馈

  由于北京考前填报志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众多考生不得不在追逐梦想与确保被录取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为了鼓励考生们追求梦想,减轻他们的忧虑和压力,清华大学在今年四月份的校园开放日上就向广大北京考生做出承诺,今年会尽力争取在京扩大高考招生规模,让更多的优秀考生梦圆清华。

  虽然今年北京高考题目偏难,但报考的清华大学的考生们充满信心、发挥出色,最终高考实考分在691分以上的考生就达到8人(全市仅有10人),在全市理科实考前30的考生中占到19人,前100的考生中占到55人。面对考生们如此优异的成绩,清华大学积极履行承诺,最终将招生总名额增加了45%,实现了近年来最大幅度的扩招,圆了更多优秀北京学子的“清华梦”。

  北京四中的王乐君子同学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她从小就怀揣着学医的梦想,在考前毅然选择了全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最高殿堂——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高考成绩公布后,当得知自己656分的成绩离清华大学的计划调档线还有些距离,她万分沮丧,一度觉得自己会同梦想失之交臂。7月10日,当她第一时间从电视新闻中看到清华扩招后的分数线竟然就是656分,幸运“撞线”的她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给清华招办打来电话,“今年报考清华的高分学生太多了,我以为自己要落到二志愿了,听到清华扩到656的消息,我都乐坏了”,那时的她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清华工科地位强势,受考生热捧

  北京考生长期生活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地带,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信息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同时北京考生在国际化视野和自身发展规划能力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使得北京考生更能够从自身兴趣和特点出发,以更长远的发展规划来选择就读专业。据清华大学北京招生组组长朱玉杰教授介绍,今年北京考生对清华的各个工科专业认同度都很高,除了传统“高热”的建筑学、电子信息科学类、土木工程等专业外,和国家未来重大发展方向紧密契合的工科专业也都受到了热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等专业更是炙手可热。针对这种局面,清华大学也相应的大幅增加了这些专业在京的投放数量。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的陈安琪同学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92分的好成绩,她本可以自由地选择经济与金融、建筑学等热门专业,但她一直对化学情有独钟,并始终关注着我国的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最终这位第三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高二年级化学学科一等奖、2010年北京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的获得者,选择进入了清华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学习,继续她的追梦之路。

  由于北京考生在专业选择方面的理性和多样化,清华大学今年在京的全部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100%,前三志愿满足率也高达95%以上。今年报考清华大学的北京考生全都可以在清华园中继续追逐自己的专业梦想。

  “新百年计划”认定生表现出色,“通才”、“天才”携手进清华

  2012年,清华大学推出自主选拔新政——“新百年计划”。“新百年计划”包括“领军计划”、“拔尖计划”和“自强计划”三个部分。

  “领军计划”重在给“通才”拓宽通道,就是要在高中毕业生之中发掘出一批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好苗子,让他们在清华园中茁壮成长,未来能够成为在社会各界可堪大任的领军人才。今年北京共有来自19所中学的26位同学获得了“领军计划”60分的自主认定。这些同学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全部达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要求,这也展现了他们在高考这一“大赛”中作为“领跑者”的优秀素质。

  李泽同学是人大(微博)附中推荐到清华的“领军计划”候选人,他在今年高考中以712分的优异成绩拔得北京理科实考头筹,虽然有前往国外名校和香港地区大学读书的机会,但他在清华园“感受了清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看到了清华肩负的对中国未来的担当与责任”,他选择在清华大学“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打下基础”。张肖晖同学是景山学校推荐到清华的“领军计划”候选人,曾在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总决赛中凭借一篇无线网络方面的论文取得一等奖,今年高考他的投档成绩达到了715分,同样是北京最高。面对丰富的专业选择,他坚持了自己对于信息科学的梦想,报考了电子信息科学专业。

  “拔尖计划”重在为“天才”开辟空间,则是发挥清华大学综合性学科布局的优势,给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高中毕业生量身订做的选拔计划和培养计划。今年北京共有12位同学获得了“拔尖计划”的认定,占到全国总认定人数的40%,这也凸显了北京基础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确实是全国领先的。通过高考,这12名同学中最终有8位成功进入清华,可以在清华园继续他们的追梦之路。

  第八十中学的杨际腾同学今年年初与其所属团队在“2011FLL机器人世锦赛中国公开赛”取得全国一等奖,由其主持设计、制造、安装和撰写的“人类外骨骼机器人”论文获得单项第一名,今年九月起他将在清华大学制造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专业继续实现从事机器人研究和制作的理想。清华附中的韩乾同学是一位蝴蝶爱好者,为了更好的分类鉴别蝴蝶,他想到了利用计算机检索技术,在第三届北京青少年翱翔计划项目的论坛上,他的“基于PDA的蝶类数据库建设及其检索系统”被评为优秀课题。他今年的高考成绩虽然未能达到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借助“拔尖计划”的支持他得以如愿进入清华的电子科学信息专业,在更高的平台上完成他的梦想。

  新版录取通知书将陆续发送到考生手中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及突出时代性的特点,今年清华大学对“录取通知书”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改版。今年的新生不但能收到一份带有自己像片的精美“录取通知书”,还将收到一份由陈吉宁校长亲自签发的《2012年入学纪念证书》,作为清华新生的永久纪念。

  同时,清华大学对今年的《新生入学须知》也进行了精心的改版。新版《新生入学须知》的首页就是陈吉宁校长亲写的“致2012级新同学的一封信”。在信中陈校长鼓励新生独立来校报到,走出人生独立的第一步。他寄语所有2012级新生在大学阶段,学会“生活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更要提升精神境界、确立发展目标、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将来步入社会、成就人生做好准备。

  为方便考生及时了解清华大学的招生录取情况,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在首页右上角专门提供了“录取查询”服务。本周末,被录取的北京考生就可以在此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和专业,下周考生们就能陆续收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据悉,清华大学2012级新生的报到时间是8月15日。

Vimeo also uses an iframe for html5 video embedding as it’s necessary for have a glimpse at the web-site ads

专家:教育不公平不均衡已达历史最严重

“小升初”病根在于义务教育资源不均

校际差距,“沟壑”难填?

“虽然我们的小升初不太成功,但各方面都努力过了,无怨无悔。”这位家长的网名叫“太不容易”,一如这个夏天所历经的择校过程。推优轮空、特长失利、点招失败,在折腾一圈后,她的孩子还是回到原点到最早被录取的北京建华实验学校2+4实验班就读。

相形之下,另一位家长齐女士还未得到解脱,7月6日是北京市西城区公立学校电脑派位公布结果的日子,她正焦虑地等待孩子最终的归宿。“太煎熬了,真希望以后的孩子和家长可以不再如此受折磨,虽然很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梦……”

每个家庭的“小升初”之苦,浓缩的是整个社会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校际强弱悬殊几成民怨之源。“现在教育不均衡、不公平已经到了历史最严重的时候。”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如此感叹。当民众诉求从“有学上”向“上好学”加速转变时,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日程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硬件分化之困
“国家办学校,既要有质量的底线,更要有不能突破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