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学院
 
学院首页 > 校长在线 > 养成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石(三)
养成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石(三)
作者:welson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9.07.05  浏览量:27785

三、大众传媒应成为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助推器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大众传媒样式的变革更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青少年思想最活跃,也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当许多成年人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MP4、智能化手机、数字电视、博客等等仍一头雾水的时候,不少青少年已经驾轻就熟,可以当成年人的老师了。窗子打开了,进来的不只是新鲜空气,苍蝇也会随之而来,现代传媒不只带来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不容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在目前社会中,不良文化泛滥,暴力、色情、恐怖的电影、电视、录像、书刊等充斥媒体和市场,影视作品大多渲染吸烟、婚外情、暴力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了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甚至犯罪。所有这些现象均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越来越远,造成的后果令人担忧,有关专家呼吁:“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投向未来,一个有远见的媒体也应该肩负起对孩子成长的责任” 。因此, 在教育引导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上,大众传媒应发挥其正确的教育作用。

1、大众传媒在舆论导向方面应多一点正面教育,少一点反面“教材”。正面教育的形式多了、灵活真实了,就能对青少年熏陶渐染,促使其从心中升起对时代英雄的敬仰之情、自豪之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荣辱观等。

2、国家应加强执法力度,依法治理文化环境。要严厉打击一些不法分子和教唆犯,取缔一些具有反面诱惑力的影视片、录像片、淫秽书刊等,关闭具有赌博、色情性质的“卡厅”、游戏厅和录像厅,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

3、提高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各类文化作品流入市场要严格把关。

4、高扬传统文化、优秀文化、先进文化主旋律。加大中外文化名著名篇、公益广告、英模人物事迹,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作品、“五个一工程作品的播放时间和频率,减少调侃、搞笑、色情、暴力等灰色文学的上映和出版,用精品文化武装青少年,给青少年成长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四、社会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环境保障    

    社会环境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先决条件,积极进步的社会环境是强有力的催化剂,可以鼓舞和激励孩子们奋发上进、健康成长;消极的社会环境因素是具有一定毒性的腐蚀剂,使人意志消沉,思想颓废,行为堕落。当前社会环境从主流上说是好的,应当肯定,但也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些消极因素。

    一是市场经济对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价值观上,诱发价值取向功利,因此很容易导致拜金主义的产生。在道德观念上,导致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淡漠。在生活方面,引发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

    二是一些贪污腐化、滥用公权、消极厌世、度天混日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灵。社会上对学生毒害最大的是:

1、色情、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时有出现,带有色情、赌博色彩的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台球室等屡禁不止。

2、坏人教唆,不少青少年在坏人教唆下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针对这一现状,全社会应当为青少年养成教育营造健康的环境。一是要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意识,纯洁社会风气,成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了,社会风气好转了,就给青少年的养成教育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是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水平,为促进青少年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物质条件。“仓廪实而知礼节”,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可以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养成青少年良好习惯。

三是加快青少年立法步伐,加强青少年工作法律建设。要贴近青少年思想实际,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各项法制教育活动,如讲座、参观、报告会等,为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形成良好氛围。

四是社会各个部门要建立联系,及时向家庭和学校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形成一种监督、引导青少年奋发向上的激励机制和导向机制。

五是充分少年宫、活动中心、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文化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未成年人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场所。

六是关爱问题学生和失足青少年,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温暖和爱心感化他们,使他们悬崖勒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重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总之,青少年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艰苦卓绝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家庭是基础,学校是主导,大众传媒和社会环境为两翼。因此,只有这四个方面紧密结合,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才能确保广大青少年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起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