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学院
 
学院首页 > 人文与社会 > 英子
英子
作者:刘景珍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0.12.08  浏览量:18053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住黄河口的英子,打小心灵手巧。

英子的奶奶会纺线。冬夜漫长,一盏油灯如豆,奶奶盘腿坐在纺车前。弹好的棉花又白又软,攒成长条状,捻个线头,挂在掟杆子上。右手摇纺车,左手往后一拉,伴着“嘤嘤嘤”好听的声音,一根又白又细的棉线,就从奶奶手底下神奇的抽出来了。奶奶的身子微微向前倾,左手也跟着往前一送,那根细线就顺势绕在了掟杆子上。每夜每夜,那嘤嘤嘤的声音不断,一个个白白胖胖的线穗子从掟杆子上摘下来。

英子跟着奶奶学搓麻线。从线穗子上绕下一根线,找个门鼻儿当固定点,人远远地站着拉出两根长长的线,一根咬在嘴里用牙齿拉紧,另一根,放在手心里,两只手灵巧地上下搓动。搓好一根,再换另一根,然后两根线和在一起,再向反方向搓在一起。用指甲砺一砺,一根光滑柔软,结实耐用的麻线就搓好了。

英子会做鞋。熬上一锅桨子,搬来和面板子,用旧衣服片子做底料,铺在和面板子的背面,铺一层,打一层桨子,铺了一层又一层,这叫打袷褙,打好了,放在太阳底下晾干。从邻居那里铰个鞋样子,比着样子铰下来。鞋底要四五层才结实耐穿。每一层,都用白布沿边,层层叠在一起,开始纳鞋底。纳鞋底,大多用边角碎料的功夫,吃过晌饭,闲聊的时候,妇女们哄孩子的时候,门口、饭桌边、拉家常的妇女们人手一个鞋底子。英子做事用心,每逢纳鞋底,必把顶针、锥子等用具准备好,英子做的鞋底厚实,须得用锥子才能穿得透,英子用的针大,中指上须得戴上顶针,才能把针顶进去。英子纳的鞋底,针脚细密匀净,鞋底纳完了,边上的白布纤尘不染。用好看的软布铰成鞋帮,跟鞋底缝在一起,一双鞋就做好了。英子做的给大人穿的鞋,鞋底厚实,结实耐用,出门干活走路不硌脚;英子做的小孩穿的鞋,颜色好看,样子可爱,一经穿出去,就成了大姑娘小媳妇争相讨论效仿的对象,她的屋子里因此来学艺的女人络绎不绝。

英子还会绣花。这是跟同伴们学的,十几岁的小姑娘聚在一块儿,一人拿一个绷子(两个木圈套在一块儿,把布绷紧了。),白色底布上的横竖纹路清晰可见,开始比着样子绣,当时最时兴的是白手绢上绣一朵儿大红花。人人口袋里装着这样一块花手绢,见人就拿出来比比谁绣的好看。英子喜欢坐在自家院子里绣花,高高的天空下面,英子拿着小小的绷子。她抬头望着天,天空蓝底子白花,甚是好看,不时有飞鸟扑棱棱从墙头飞起,眨眼间飞到天上去了。瞬时英子心里有了样子,低头穿针引线,几天后,那蓝天和飞鸟就印到英子的手绢上去了。大嫂子们都说,英子姑娘有灵性,心里头有样子哩。

英子就是这样,从小跟针和线结了缘。就连做游戏,也是跟线有关,拿一根红头绳,挽上个疙瘩系成圆圈,两个人翻“牛槽”:你翻出一扇门,我挑出一个牛槽,玩的不亦乐乎。

黄河口边上的女孩不仅打小就会做布和线上的营生,而且还是把劳动的好手。英子勤劳能干,性格爽朗。家里种着四五亩稻田,种稻子先要育秧,分秧插秧要集中忙活两天,四邻右舍、亲戚六人都来帮忙,英子在家做饭当后勤,蒸馒头炒菜一人能顶仨人干。插完秧的人一人两条泥腿子,来到饭桌前。英子忙里忙外,热情招待:

“二叔,你插秧辛苦了,酒可要多喝两盅哩。”

“不辛苦,这点活儿算啥哩。”二叔卷卷裤腿子,笑着回答。

“三伯,尝尝英子的手艺进步了没?”英子端上一盘蒜苗炒肉丝。

“嗯,好吃,好吃!手艺可超过你娘哩。”三伯笑得胡子都在翘。

人语喧哗,一番觥筹交错之后,众人散去,剩下杯盘狼藉。英子又是一番忙活,刷锅洗碗,擦桌子扫地,转眼间把屋里收拾得利利索索。

稻子浇上水后,见了太阳疯长。不仅稻子长,穇子野草也跟着长。侍弄稻田是个细致活儿,英子头顶烈日,脚踩泥水,一遍遍去拔草。穇子和稻子长得像,要不是叶子中心那条白线还真认不出来,因此,拔下穇子就远远地扔到地头外。借此伸一伸那久弯后酸痛的腰,抹一把额头的汗。回身一望,整饬的稻田里绿油油一片,人勤地不懒,肯定又是个好收成。

 

喝着黄河水长大了的英子出落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健健康康的肤色,黝黑的眸子忽闪忽闪的,两条油亮的黑粗辫子垂在胸前。手脚勤快,嘴巴甜,见了婶子大娘亲热的很,人人都夸她是个好姑娘。快嘴李婶子说:“英子,我给你说个婆婆家吧。”英子害羞得低下了头。

二十岁的英子出嫁了,丈夫是邻村的一个裁缝。英子的嫁妆是一台崭新的“蜜蜂”牌缝纫机。这下,英子小时候就学会的那点缝补刺绣的本事可派上用场了。丈夫买来了学裁剪的书,英子看着样子做,简直是着了迷。还出去拜师学艺,夫妻俩回家后吃着饭还讨论,中山服的口袋什么做法好,上海服装的样式,领子是斜口的。……一段时间后,英子夫妻俩的“国英裁缝店”就正式开业了。来做衣裳的大姑娘小媳妇还真不少,夫妻俩收了不少活。俩人一个裁剪,一个缝纫。每天,英子都端庄地坐在缝纫机前,布边对得整整齐齐,按下机子压脚,脚下一蹬,轮子飞转,“哒哒哒”一阵轻快悦耳的的机器声过后,一排细密匀整的针脚就出现了。英子心里有样子,脑子里有灵感,每逢量衣服,她都留心人家穿的衣服样式,举止言谈之间,顾客的喜好,英子就记在心里了。因此,英子做出来的衣服,不仅肥瘦大小合适,而且样式新颖好看。平常里,左邻右舍有啥事,英子都肯帮忙,比如撩个裤脚啊,缝个扣子啊,谁家小孩玩耍,衣服不小心撕破了口子,英子拿块能对上颜色的布头,巧妙地贴上图案,搭配起来简直比原来的衣服还要好看。渐渐地,夫妻俩的店,越来越红火;渐渐地,那一溜老街上,出现了好几家裁缝店,裁缝店里的老板娘,引领着这座小小县城的服装新潮流。她们用心灵和手巧,打扮着文明,装扮着美丽,人们走向摇曳多姿的新生活。

 

毗邻黄河的这个村庄,房屋前后和地边都有湾,人们用湾里的水浇地,也有人在湾里打渔,勤快惯了的英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清晨早早起床,端着脸盆到湾沿头去洗衣裳。黄河水在湾里沉淀,绿个盈盈蓝个汪汪的清亮,英子先用水洗把脸,清凉凉的,真舒服。然后找一块石头,端过盆,把衣服放在在光滑的石头上,用木捶敲打,于是,寂静的清晨就传出一声声有节奏的回响。这和着鸡鸣鸟叫、带着回音的捶衣声,远比早晨卖豆腐的梆子声更柔和、更好听。英子喜欢把捶好的衣服展开,投放到湾里洗涮的感觉,全家人的衣服花花绿绿,一飘在水上,就像展开一张大荷叶一样好看,一圈圈涟漪扩散扩散,灰尘、油腻都被水冲走了。英子把衣服拧干,放回盆里,端回家挂到铅条上晾晒。回头该烧火做饭了,孩子们该上学的上学,然后她和丈夫开门迎接前来做衣服的顾客。

 

日子在天天的劳作中溜走,孩子们一年年长大。

儿子娶了媳妇生了孙子,闺女嫁了人家,当了母亲。岁月藏进皱纹里,风霜染白了头发。英子步入了人生的老年时期,大半生辛勤的劳作换来一副硬铮铮的身子骨。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能一口气能爬上四楼。英子早就不用到湾沿边洗衣裳了,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早先住着的是平房土屋,现在,住在小区公寓里。生活好了,吃不愁,穿不愁。家里冰箱、彩电、空调一应俱全。

 

英子是谁啊?你到五天一赶的集市上找。农贸集市上,道路中间一溜摊子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布,卖布人的身后,是用杆子支起来的“墙”,上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衣裳。人潮流动,三五个老太太推着她们的电动三轮车,她们或花白或银白色的短发梳得整整齐齐一律挽在耳后,岁月在她们脸上留下刀刻般的痕迹,皱纹里凝固着辛劳,眉目间舒展着慈祥。对襟褂,黑布裤,绣花小布鞋,衣着透露着干干净净和整整齐齐。一手扶车把,一手扶车座,迈着从容的小碎步,边走边唠嗑——

一个老太太说:“你赶集买点啥呀?”

另一个老太太回答:“我想买件褂子,要肥的。”

这个老太太说:“白(béi)的,那不难洗(chóu)吗?”

那老太太回答说:“我是说,肥大一些的哩。你听成是‘白’(béi)的了”

“哈哈哈……”一群人都笑了。

这些老太太,都是当年的英子。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