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学院
 
学院首页 > 百家讲坛 > 范进中举(二)范进其人 高日晖
范进中举(二)范进其人 高日晖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8.12.19  浏览量:10362

主讲人简介:
    高日晖,1969年12月出生,文学博士,大连大学副教授,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经典赏析等课程。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90年代主要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发表过论文《诸葛亮形象与〈三国演义〉的价值观》。
    2000年以后,转入中国文学的接受研究,对中国文学接受研究的范畴、内容等进行了界定,对接受理论的中国化问题进行了阐发。同时,提出了古代小说的接受方式、历时性接受和共时性接受、读者的分类接受等理论观点,并以《水浒传》为中心,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接受的具体问题。在《水浒传》接受史研究领域成果较为丰硕,提出了经典小说的接受史就是文化史等观点,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2005年,开始涉足当代文化研究,已经完成了大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大连民俗与大连市民的文化心理结构》,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是《大学文化在大连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表过论文《大学课程设置的文化思考》并出版学术著作《水浒传接受史》。
内容简介:
    吴敬梓笔下的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科举制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从二十岁开始,他便“矢志不渝”于科举。虽然屡试屡败,却能屡败屡试,他将自己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在三十多年科考的岁月中,他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除了考试,连最起码的生存技能都不具备,“书中自有黄金屋”成为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座右铭。既然范进读书读了三十多年,整天埋头于八股文之中,那么,他的文化底蕴是否就非常丰富呢?
    在几十年忍饥挨饿的岁月里,范进毫不厌倦地经历了二十多次考试,最后虽然中了举人,但却是一个无知无能的高分低能儿。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里,“学而优则仕”决定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顷刻间就会光宗耀祖,蓬荜生辉。范进的命运戏剧性地改变以后,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是,他的道德灵魂是否也随之改变呢?
    范进的“遵制丁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原本善良的知识分子,由于封建科举制度对他沦肌浃髓的毒害,结果变成了一个利禄熏心、怯懦腐朽的可怜虫。范进从一个极端——热衷功名,跳向了另一个极端——由于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漠,造成的极度的自卑和压抑。随后,又使他从一个极端——极度的自卑和压抑中,抛向了另一个极端——中举。当我们读到这段故事时,我们是否会被他戏剧性的命运而感到可笑呢?
    清人作家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以极尽嘲讽之妙笔,以辛辣刚劲之语言,绘声绘色地刻画了一个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儒生。穷困潦倒的腐儒范进,侥幸中举,因喜而疯,他做出的种种丑态,绝妙的闹剧,令读者捧腹大笑。那么,捧腹之余,我们是否还会顿有所悟呢?
    大连大学高日晖副教授为您精彩讲述讽刺小说《范进中举》第二集——《范进其人》。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