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学院
 
学院首页 > 百家讲坛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四部儒法之争(六)儒法是非 易中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四部儒法之争(六)儒法是非 易中天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8.12.19  浏览量:10481

主讲人简介: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邓晓芒合作)等著作。近年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以及《帝国的惆怅》等。
内容简介:
    我们来回顾一下儒家,孔子不谈人性,孟子主张人性向善,荀子主张人性有恶,韩非呢?人性本恶。在先秦诸子当中,只有韩非才是真正的人性本恶论。好了,我们来看荀子和韩非,荀子人性有恶,韩非人性本恶,只差一个字。是不是?这一个字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在于,人性有恶,意味着人性同时还有善,叫做有善有恶,只不过他强调有恶的那一面,他还是不否认有善的一面。这就可以怎么样呢?可以通过礼乐教化来引导,因为他还有善的一面。所以,就可以实行德治,就是以德治国,因为还有希望。而韩非说,人性本恶是什么意思呢?没有善,根本就没有善。没有善怎么办呢?强权镇压。逼着你改。这就不能用德治了,就是不能以德治国了,怎么办呢?以法治国。
    这样一说,我们也就可以弄清楚了前面讲过的三场大辩论的关键。儒墨之争的关键,是要兼爱还是要仁爱,区别儒墨两家的是一个“兼”字。儒道之争的关键是有为还是无为,区别儒道两家的关键是一个“无”字。区别儒法之争的关键,是要德治还是要法治?因此它的分界点也是一个字,“法”字。
    孔子是不谈人性,孟子主张人性向善,荀子主张人性有恶,虽然他们对人性的看法不一,但是他们都认为民众可以通过礼乐教化来引导,因此可以实行德治,所以儒家追求的是人人都做好人。但是法家人物不这么看,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认为人性本恶,只有把人可能做坏事的方方面面都想到,漏洞都堵死,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法家追求的是人人不做坏事。那么,儒法两家的主张,究竟谁是谁非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四部《儒法之争》之《儒法是非》。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