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学院
 
学院首页 > 考生经验 > 高三·作文
高三·作文
作者:陈荣生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0.11.24  浏览量:29812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当我的目光触及这两个字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李敖和韩寒。

    因为他们都狂得呛人,狂得真实,狂得牛!

    而且值得说的是,他们都没有读到高三就辍学了,所以说他们错过了所谓的人生中无数个重要的一年中的一年。然而我却为他们感到庆幸,因为他们多出了一年可以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成就是打拼出来的,他们的成就比起那些所谓的出题专家,那就好比陨石和沙子一般。只要不是瞎子,我相信不难看出差别。

    当然,专家与应试教育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这其中也涌出了许多的“异类”,像余秋雨,文史学家,散文独树一帜,潇洒飞扬;小四,80后作家,文字灵动飘逸,张扬婉转。也是一方名人。

    为什么我要抬出这些人呢?因为现在的老师(至少我的语文老师)的作文评分标准是:必须引用名人事例,材料事例。如果我不先打响旗号,那接下来要写的也就师出无名了。

    上了高三,语文科目当然免不了作文这一模块的练习,也恰恰是这一我认为还算过得去的模块成了继数学,英语之后的又一道伤疤。因为老师说,作文你必须把握好开头与结尾,你必须引用事例,你必须按照考纲,你必须紧贴一些规定,这些还好,最最重要的是,你要符合评卷老师的心意,这问题就来了,我将他说的种种总结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写作文,你必须揣摩评卷老师们的心思,按照他们的意图去写,只有让他们觉得你的作文符合他们的心意,那样才是一篇好作文,那样你才能拿高分,至少也不会差到哪去。

    问题也随着我的这个总结而冒出来了,我总算明白了高三这一年为什么这么苦,原因很简单,就好比是你开了一间商店,别人无意于你的东西,而你却跑过去求着他收下这不需要钱的东西。也就是说他在收下了不要钱的你的东西的同时,也卖给了你一个人情。

    这就不得不引起沉思了。作文,是我们自己的事,虽然为了应付考试,可总也不能写些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写的是什么的东西吧!要注意评卷老师的想法,要符合他们的要求,就是说要写些让他们觉得要是他们本人写的话,也会像我们这样写的东西。这是一种高超的心理摸索战呢,还是悲哀我说不清楚。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抬出开头所讲人物的原因吧。

    李敖,高一的时候他就觉得他不需要再读那些无用的书,所以缀学回家自习,读些自己想读的东西。之后他的狂文横扫八方,谁能奈他何?!

    韩寒,那就更不用说了,应试教育在他的笔下千疮百孔,无一是处。那些每年的高考状元可能人们过后就会忘了,或者根本就不认识,却不会有人会不认识韩寒,忘了韩寒。

    余秋雨,他倒没有说现行教育怎么怎么样,或许有我没有看到,听到。这不作议论。

    在这里我之所以提到他,是因为我觉得他作为一个文史学家,他的散文不可能是揣摩读者的心思而写出来的吧!要是那样,他就太累了,也太虚伪了。当然我相信他的文字魅力源于他那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史学底蕴,以及丰富的阅历和实践。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应有的严谨的治学精神。

    在这里,小四是最乖巧和安静的了。他是应试教育的宠儿,他成绩棒,文采更棒。但是同样,小四也写属于自己的文字和自己喜欢写的东西。虽然他说他很乖巧,但凡是文人墨客骨子里都有一种与文字俱来的傲气,他绝对不会写那些无聊的,自己不喜欢的,或者说是揣摩着读者的心思写出来的文字。

    写一篇文章,不是由着自己的思想去写,而是未了别人的思想而写,必须揣摩他人的心思而写,我不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为文方式。学了这样的方式去写文章就真的会得到高分?就算得到高分那又有什么用?这样的高三能不累,那才怪。

    “我手写我心”这是教育部打出来的为文招牌,可是它的意义和本质却是怎样的被扭曲了。这布恩那个不引起很多人的思考。

    站在窗边,我看着过往的车辆,猛然发现李敖,韩寒等去远了,而思绪也走远了.

    后记:我无意于和现行教育叫板,因为那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就算你喊破嗓子也没人理你。我也相信大多人写文章还是写出真实的自我本色的。

    只不过我是由于老师在我的作文的评语:高三是人生值得一书的篇章,再加上他最近教的我以上所说的作文要点,才想到原来高三真的值得大书特书,于是我就超大书,特大书的写了这篇文章。并无其他意思!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