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生命状态
自序一
曹文轩教授认为:“一个人最优雅迷人、最经得起审美的姿态,不是舞台上的狂歌劲舞,不是阳光下的健步如飞,而是阅读。一个有书卷气的人,实上就是最有质量的人。而书卷气从哪里来?是通过长期的阅读慢慢形成的。”可见阅读是灵魂在文字世界里的遨游,在遨游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升华自我。简言之,阅读就是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
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格,涵养人文情怀与精神。要培养人文情怀与精神,那就必须阅读人文经典。因为只有人文经典才是真正关注思考和人类问题的精神问题的。每个民族的人文经典,都是这个民族人文精神承传的伟大系统。然而纵观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科学主义泛滥,“追求教材体系的逻辑化,教学要点的细密化,教学过程的程式化、序列化;教学方法上对语言和内容的透析化、准确理解化;阅读能力的层次化等。”学生学会的只是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人格的修养,人文精神的承传。虽然新课程标准也对中学生的阅读量与范围作出了规定,但而对严峻的应试压力,再加上一般的人文经典读起来都比较吃力,多数因借口时间不够而做罢。
面对如此形势,我在日常教学中本着以“化整为零,多元解读”原则,以“背吟诵”为主要学习方法的教学构想,将中学生应阅读的人文经典引入课堂。本套丛书总名称为“养性、明智、怡情系列丛书”共五类分别为“国学解读”、“哲理阅读”、“黑色阅读”、“绿色阅读”、“通俗阅读”。本次结集出版“国学解读”
中的两本以试行,其它系列正在进一步的研究与整理当中。
构想是宏伟的,工作是艰苦的,能力是有限的;但读者的心灵是无限广阔的,敬请各位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不吝赐教,使这一构想更加完善,真正地给广大学生带去最大的精神享受。
自序二
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大博士生孔庆东则说:“《论语》一 部世故盛典,贤人讲的头头是道,今人毁的千疮百孔。”类似的论述不可胜数,作为一个中国人将以何种态度面对这一国学经典呢?毁坏的目的是为了重建,重建并非凭空而想。考察中国的历史,一言以蔽之,“一治一乱”。每逢动乱之时,拨乱反正的都是道家思想之功劳,儒家思想则是治世之根本。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国泰民安,生机盎然。重新解读这部治世盛典,其意义非同小可,正本清源,以新的视角来审读它,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温馨的劝慰。
面对这部历久弥新的国学经典,本书将三个角度进行分解:
第一个角度为“心得导引”,共六讲。题目分别分:
第一讲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孔子其人;
第二讲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未— 道德之门;
第三讲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为师之范;
第四讲
富与贵得之以道,义与利舍之有据 — 孔子富贵义利观;
第五讲 通习文行忠信,践行仁义礼孝 — 为生之率
第六讲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为人之道
“心得导引”的六讲皆属个人学习《论语》心得,不值得大家推敲,但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在每讲后面分设一个小栏目,“它山之石”,意在提供同龄人的解读佳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与思路。
第二个角度为“成语解读”共摘录论语中成语209个。成语既有原文出处又有释义。这是对《论语》的最低程度解读。据不完全统计《论语》中的成语共400多个,所选209个皆属中学常用成语。这些成语分别取自《论语》每一章,可以这样说,学会了所选成语,也就读懂了整部《论语》。这些成语的记忆与背诵最好是每天5个,这样既省时用高效,40天就可以完成整部《论语》的学习,但要“学而时习之”。
第三个角度为“名言解读”,分章节摘录《论语》中名言共200多条,每条名言都有译文,并且这些名言分别可以看作是《论语》每章节的思想的浓缩,所以200多条名言就是一部微型《论语》。敬请同学们分时记忆背诵,效果定佳。
另外本书还收录了两篇“百度引擎”中搜索两篇文章“漫谈论语中的成语 ”、“历代对孔子研究”以加深学者对《论语》理解,敬请二文作者与本人联系,以表达谢意。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林管局教育局领导张利明副局长,校领导苗孔新、赵成刚、边立新、王永利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高一学部全体成员在资料方面、情感方面予以的大力支持,在此对关心和爱护我成长的人致以深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