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为师之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对中国教师这一职业进行溯源,我想孔子应该是真正的中国教师第一人。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有四种教育家:
一、政客教育家,借教育以图政治上之活动;
二、空想教育家,有空想而未能实行;
三、经验教育家,以经验自居,不肯研究理论;
四、科学教育家,则实用科学为教育者。中国现在的教育家只有政客空想经验三种,但教育的科学家为最重要。由此可见,孔子是科学未发达时代的科学教育家。总结孔子的教育成就可以概括:有胆有识、有目有标、有理有节、有方有法。
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但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却深谙此道。
他鼓励学生正道而行,以德为先。“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一个人能生存,是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不过是由于侥幸而避免于祸患,他鼓励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君子关心的是道德教化,小人关心的是乡土田宅;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实惠。“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真正的君子要做到内外兼修。“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未免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只有做到了内外兼修,就必然有人和你接近。“德不孤,必有邻。”“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要在道义上团结人但不能因私情而相互勾结;小人善于拉拢勾结而不在道义上团结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散见于《论语》各篇章,却因果明晰的系统,难道不能看作是一部以德育人的教育理论专著吗?
孔子以德育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他的志向育人,他鼓励他的学生一定要有 远大的理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以失去他的主帅,一个人却不能丧失他的志向。智慧和命运交锋的时候,如果你有远大的理想,超人的胆识,命运就不能将你动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到了最寒冷的季节,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同时,孔子尊重学生的不同志向,《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当然,执著于自己的理想就能成功吗?非也。永动机的制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面对这种情况孔子又是怎样说的呢?“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凭空猜测意料,不要绝对肯定,不要固执拘束,不自以为是。因为生活中总是有路可走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套用现在的说法,以德育人可以算作孔子的教育观。那么孔子的学生观又是怎样的呢?
“君子不器”,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固定的某一方面的用处。言外之意就是说君子应有多种才能。这使我想起了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加纳德认为,智力不是某种简单、可以完全用纸笔式测试来衡量的,不是只有少数人才拥有较高的 水平,而是每个人不同程度的拥有着、并且表现在各自的社会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能力,而且,每个人都至少拥有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几年之后,又加入了第八种:自然智能)。(选自刘竑波著《多元智能与教师》)难道这不可以看作是多元智能理论最朴素的表达吗?如果这不足以证明孔子有多元智能的思想,那么请看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历史文献、行为规范、忠诚老实、讲究信用。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文献呢?孔子认为学习历史文献有助于培养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呢?”《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和情感,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矣可以弗衅矣夫!”
孔子说:“广泛的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违背君子之德了吧!”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想念感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张问自己的主张如何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敦厚恭敬,即使在蛮貊地区,也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为不笃敬,即使在本州乡里,能行得通吗?‘忠信笃敬’这几个字站着,仿佛看见它直立在眼前;坐车,仿佛看见它依靠在车辕的横木上。这样做了以后就能行得通。”子张把孔子的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既有理论设想,又有实践论证,难道还不能证明孔子与多元智能是有关联的吗?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孔子是身居古代的现代教育家。
“有教无类”对谁都进行教育,不分贫富,智愚的类别。在那个教育被贵族垄断的时代,孔子能够提出如此论断,足见孔子的胆识与才华。孔子弟子三千,其中著名的七十二人,在这七十二人中,贫穷的如颜回,孔子对他十分赞赏。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品德好啊,颜回啊!一竹筒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爱好乐善的快乐。品德好啊,颜回啊!”
颜回生活的确贫困。据说,当年颜回上学,总是第一个先到校。有一次,孔子问他,为何吃饭那么快,来校这么早?颜回回答说:“回到家中勿需等,一碗香粥一张饼。”孔子并不相信,后经了解,发现颜回每次回家,仅有只有一碗放在锅里的野菜汤充饥。由于汤水冷却后表面有一层薄皮,颜回称他为“麦饼”。
孔子另一个贫困学生就是原思,孔子对原思也十分照顾。原思为孔子家做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斗,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拿给你家乡的人们吧!”同时孔子主张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而不继富。”
公西华出使去齐国,冉有为公西华母亲请求给些小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再多些,孔子说:“再给他两斗四升。”冉有给了他小米十八石。孔子说:“公西华到齐国去,乘坐肥马驾的车,身穿又轻又暖的皮衣。我听说过,君子应周济急需的人,而不要使富人更富。”
富有的有冉有、子贡。地位高的有鲁国的贵族孟懿子。地位低的有卞野之人子路。迟钝一点的有曾参。愚笨一点的有高柴。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可见在孔子的眼中,学生没有富贵贫贱,等级地位高低,天资优劣智愚,地域近远等种种区别与限制,从这一点看,孔子是提倡全民教育的,因此,孔子也算得上大众教育第一人啦!
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是臧否有度,点拨恰当。在《先进》篇中有孔子对他学生的评价。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是《论语》中孔子较大范围评价他的学生。他说,在德行方面弟子中优秀的有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言语的弟子有宰我、子贡。有政事才干的弟子有冉有、季路。在文学方面出色的有子游、子夏。言语之间,我们似乎体会得到孔子说话时的喜悦之情。
孔子再一次较集中评价学生就选入高中课本的同是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闲坐。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长你们一些,不要因我而拘束。你们时常说:‘你们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轻率爽快的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受到别国军队的威胁,又遇上凶年饥荒,让我去治理,只需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勇敢,而且知道遵守礼仪。”孔子微笑了一下。又问:“冉有,你怎么样呢?”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无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方面的事情,那就要等待君子去实行了。”孔子又问:“公西华,你呢?”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做些什么,而是很愿意学习啊。在宗庙祭祀的事情上,或者和别国的会盟中,我穿上礼服,戴上礼帽,愿意做一个司仪。”孔子又问:“曾皙,你呢?”曾皙放下手中的瑟,回答说:“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人不同。”孔子又说:“那有什么呢?也就是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服装已经穿上了,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一路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子路、冉有、公西华出去后,曾皙问:“这三位说的话如何呢?”孔子说:“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又问:“夫子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他说话却不谦让,所以笑他。”曾皙又问:“难道冉有讲的不是治理国家的大事吗?”孔子说:“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吗?”曾皙再问:“难道公西铪讲的不是邦国之事吗?”孔子说:“有宗庙,有同别的国家的会盟,那不是诸侯国是什么?如果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谁还能做大相呢?”
民主和谐的氛围当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长者,然而这位至圣先师也有责骂学生的时候。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何必再责骂他呢?”孔子又说:“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这个人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有节有制的责难,再次显示出孔子的高超教学艺术。其实对学生的一味赏识,容易让学生在一片“好好”声中丧失自我。必要的训斥是必不可少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要溺爱也不要戾爱。
更值得探讨的是孔子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孔子认为人要善于学习,学习有助于提升人生境界。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的去求得知识的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的学习是很努力的,有一个成语叫“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易》、《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反复读《易》,使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几次。那么现实生活中究竟有没有“生而知之”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季氏篇》中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知识,是上等人;经过学习而有知识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然后学习的人,再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是下等人。”“生而知之”上等人是谁呢?尧、舜、禹。这些圣人都死了,也就是说,“生而知之”的人都死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学而知之”的人,只有学习才能提升人生境界。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日用之,则吾从先进。”子曰:“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人,是野人;先做官而后学习礼乐的人,是卿大夫子弟,如果要选用人才,我将先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学习可以根治“六弊”。有一次孔子问仲由:“你听说过六个字的德行,会有六种弊病吗?”仲由回答说:“没有。”孔子让仲由坐下,我告诉你吧。爱好仁德却不好学习,其弊病是愚蠢;爱好聪明却不好学习,其弊病是放荡;爱好诚实却不学习,其弊病是伤害自己和亲人;爱好直率却不学习,其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爱好勇敢却不学习,其弊病是容易闹乱子闯祸;爱好刚强却不好学习,其弊病是狂妄。
不知自己无知,是双倍的无知。只有学习才能生存,学习是生存之本。学习没有早晚,处处是学习之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时时是学习之时,“朝闻道,夕死可矣。”切记学习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沽名钓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学习没有思考,没有创新,不如不学。“学而不思则惘”。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只转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文化,我把自己比作老彭。没有创新人们的思想就会顽固,僵化,一个民族也将停滞不前。但只思考不学习也是危险的,“思而不学则怠。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多么严密的论述,多么深刻的见解,除孔子外几人能及。
另外,在学习中孔子还主张“因材施教”适时点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推知另外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孔子的后半部值得商榷,学生学习必须让他明,只要他举三反一就可以了。
最后引用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一句话作为本节的结束语:“真实和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与孔子对话
考生
一天,神来路过列子门口,听见里面有说话声音,推门而入,见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贡正在说什么“生无所息/生有所息”的当今时代最伟大的理论课题。列子在旁边做记录。
神来作了揖,说:“孔老师,今天俺粉丝终于撞着您粉主了!得以见您真面目,真是三生有幸,热泪盈眶啊!俺藏在心里多年的话终于可以向您当面倾吐了!您所著的天下第一宝书《论语》,也是您布置给世界人民的作业,俺是倒背如流了。子贡、列子哥哥们的著作,作为学习辅导材料俺也认真拜读了。还有后人董仲舒、二程兄弟、朱熹这些您表扬过的学习表率,他们的学习笔记,俺都认真研读了!”
孔子高兴地说:“神来小兄弟,俺要给你颁发年度最具潜力奖!”
神来说:“谢谢!——孔老师,有一事您还不知道呢,俺特来向您汇报!——现在全世界人民正在深入学习贯彻您的‘生无所息’的伟大论述呢!昨天,德国的康德、歌德率先表态。康德说,“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歌德说,“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康、歌两人可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全球最大的博士生导师呵,他们的表态非不小可,必将促进全球各地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您的伟大论述!据俺侦探得知,明天,英国的莎士比亚、理查一世皇帝,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夫人,俄国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布哈林,意大利的但丁等人,都要发表理论文章,阐述您的观点,拥护您的论述。并表示要向您老人家学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停下手头的工作!”
孔子高兴地说:“听神来这么一说,这形势真是大好还不是小好呢!”
神来又说:“老师,也有不妙的情况呢!——昨天,俺们的卧底吕不韦来报告说,俺国那个周天子跟您唱反调呢,说什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他的观点倒是跟子贡哥哥差不多。还有呢,今天接到一封署名老军医的医学专家来信,他从人体医学科学的角度,大肆宣扬‘生有所息’。信是这样说的,‘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
神来喝了口水,接着说:“更糟糕的是,俺国浙江省有个杭州市,他们举办什么世界休闲博览会,不工作开休闲大会了,还请好多洋人助阵,这不是明显跟您对着干吗!第一才女杨澜和第一美女周迅都出场了,她俩的任务就是抬子贡哥哥的那块‘生有所息’牌匾,走在队伍最前列。影响很大哎!她们可都是您教出来的学生嗬!——子贡,你的错误可犯大了,这些搞休闲的女学生打你牌子,跟老师对着干呢!不过,这些女学生本来就不好,稀奇古怪,像林黛玉一样写猜谜诗的!孔老师老早给她们下过定论,‘唯女子和小人难养矣’!俺看,从今往后,俺们儒家大学不要再*****女学生了!”
孔子黯然地说:“唉,世界也不是一片好!现在主要是灯下黑的问题,所以内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针对目前形势,俺看这样处理,周天子那边,俺亲自找他谈谈话,进行点理论教育,叫他转变立场观点和治国理念,牢固确立‘生无所息’的思想。另外,组织一个报告团,由子贡担任团长,到各国巡回做报告,宣讲‘生无所息’理论,进一步筑牢各国人民的思想防线。让子贡做自己的反面教材,批驳‘生有所息’这种不思进取的腐朽论调。列子可作为报告团成员,一起到各国宣讲。吕不韦继续留在周天子那里当卧底,但不允许做工作、休闲两不误的卧底,有情况要随时报告,并记到《列子》大事记里去。神来兄弟你要辛苦一点,去做女学生工作,听说你的话她们还能听几句,叫她们不要再举子贡的那块牌了!”
孔子部署完毕,颓然靠倒在太师椅上,说:“太累了!俺要休息一下——到良子足浴洗个脚,再来点桑拿什么之类的……”
神来上前扶了他一把,说:“孔老师,您不是说生无所息吗!您就不用休息了,跟俺一起去做女学生工作好了!——想当初,俺们陪您熬夜熬到天亮还不是经常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