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学院
 
学院首页 > 学习研讨 >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是培养人材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是培养人材
作者:Cynthia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9.07.08  浏览量:14541

“人才”与“人材”在字意上可以互相替代,但“人材”的字形可能更能够体现人们的本意。

什么是人材?“材”,形声字,左形右声,根据形旁推断字意,就是树木成长为适宜于盖房子或架桥梁的木料,所谓成为“栋梁”就是取的这个意思。“人材”,把人比作树木,指的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树木”成为“木料”,符合不符合自身的成长规律?答案是:不符合;符合不符合自身的意愿?答案也是不符合。“树木”成为“木料”符合的是不顾树木成长规律的人的意愿。在这里,树木是手段,不是目的,自身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的评价与选择。遭如此境遇,假如树木有灵,自会悲痛万分,愤怒万分!我无论是长在山峦上还是长在沟壑旁,承阳光,沐雨露,担雷雨,迎飞霜,愿长几个枝杈长几个枝杈,愿发几个叶片发几个叶片,愿意长高就长高,愿意长低就长低,多自由,多快乐!即使遭遇冰冻、干旱死掉了,那也是天使然。我是宁愿接受天灾,也不愿接受人祸啊!

“人”,是自然之子,生来自由。他会跑,会跳,也会栽跟头,会歌,会舞,也会哭泣,当然也会劳动,会工作,会有道德,有理想——本性使然。还要不要教育?要。怎样教育?按照人性教育,为人性的更加顺利展开而教育。

问题的悲哀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人性进行教育,而是按照社会的规范进行教育,不是为培养“人”来教育,而是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使其成为“人材”进行教育。社会是标准,是先在的静态框架,人是按照标准和框架任意砍削的树木,社会是目的,人是手段。这就造成了我们教育的下一代的许多病症:人生目的茫然,人生活力衰竭,人生样式单一,人生情感枯涩,人生行为被动,缺乏对自我意识与自我能力的感受,缺乏对成功与幸福的深切体验。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材。人与社会应该是改造与被改造、建设与被建设的关系,建设与改造的目的还是为了人。人是教育的目的,社会应该为人的生存、发展、幸福服务。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