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学院
 
学院首页 > 校长在线 > 关于创办校外辅导站的探索与思考(一)
关于创办校外辅导站的探索与思考(一)
作者:welson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9.07.06  浏览量:26544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江苏省基层关工委在社会(校外)教育实践中的一大创造。2007年7月,江苏省关工委在南通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后,全省各级关工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文明办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推进建设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全省校外教育辅导站发展到近2万个,已经取得显著 成效,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中关工委主任、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亲临江苏调研,并充分肯定校外辅导站是基层关工委在社会教育中的创新。南通市“城乡社区校外辅导站”获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奖,南通市关工委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据调查,南通、无锡、苏州昆山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举办校外辅导站,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她的优势性和生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而且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有效载体,真正成为“五老”热心、学校支持、家长欢迎、学生喜爱的一种校外教育好形式。

  一、校外辅导站是加强社会(校外)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整体素质的好形式

  校外辅导站是基层关工委的创造,以南通创办最早,在南通市关工委强有力的组织推动下,成果显著。2007年5月中旬,江苏省关工委由主任带队一行六人,赴南通专题调研。同年6月29日至7月1日,江苏省关工委在南通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向全省全面推开,并向中关工委报送调研报告。2007年11月,中关工委副主任闵振环专程到江苏南通调研。无锡市锡山区推广南通经验,并有许多的创新。2008年4月,江苏省关工委一行三人赴锡山区调研。2008年8月,由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关工委联合举办校外教育辅导站培训班,进一步介绍南通和锡山的经验。2008年10月,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关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的意见》。

  (一)校外辅导站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

  学校教育的新变化,对社会、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在校生教育应该以学校为主,但是现在大礼拜、节假日较多,一年中小学生在学校190天,在社会和家庭中有160多天,所以学校教育越来越迫切需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锡山区提出做好“160工程”,是很有道理的。在校生一年有160多天回到社会,这是社会教育的主体,加上社会闲散青少年,有劣迹、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和刑满释放的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这就迫切需要城乡社区校外教育面对新情况,探索新途径。

  加强广大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大规模流动,出现了诸如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弟就读和单亲家庭等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迫切要求解决当前存在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脱节、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脱节、大课堂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脱节的问题,切实解决德育工作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

  新时期的社会环境总体上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但也有不少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环境和因素,不良文化使孩子们走向歧途的问题十分突出,家长非常忧愁。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方面无论在数量上、布局上、规模上都难以满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加强和改进校外教育,已成为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

  大批老教师、老校长和基层老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们发现许多农村孩子在漫长的暑假里,一是无课外书籍阅读,二是由于缺乏看护和约束,有的到镇上东游西荡,有的进网吧,玩游戏机,甚至染上赌博、打架斗殴的恶习。老教师、老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而激发了对青少年的关爱之心,重新燃起了从事社会教育的念头。海门市天补镇老校长沈汉超于1996年从教育岗位上退下来,就同老伴商量腾出两间生活用房办起了“清澄书屋”。“书屋飘芬芳,花香蝶自来。”每次来活动的孩子从十几人到三四十人,到一百多人。一年青少年到辅导站借阅图书的就有一千多人次。许多老教师、老干部像沈汉超一样张罗办校外辅导站,热闹非凡。正是由于学生的需要,家长的要求,社会的呼吁,回乡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的热诚关爱,校外辅导站应运而生。

  (二)校外辅导站的主要形式。

  校外辅导站是新的教育形势发展的产物,从一开始就体现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总结南通、锡山、昆山、盐城、淮安的经验,总的讲要坚持立足基层、小型就地、灵活多样,大小不拘,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一是社区、村举办中心辅导站。依托社区活动中心和条件较好的村文化服务中心,通过资源共享,腾出房屋,购买图书,添置文体活动器材、聘请辅导员,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校外教育活动。这种中心辅导站规模比较大,条件比较好,一般还承担本地区校外辅导站的示范、指导职能。锡山区还依托并村前的行政村,在老村所在地及较大的自然村建立校外辅导站。二是村校联办校外辅导站。由行政村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有关方面资助活动设施,学校派出联系代表,村(社区)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联合组织校外教育活动。江苏大学同镇江市丹徒区一个贫困村联办校外辅导站,效果很好。三是家庭辅导站。主要由一些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教师、老干部腾出房屋,开展校外教育辅导活动。这种形式在南通比较多,也深受家长欢迎。海安县大公镇王院小学79岁退休老校长刘振宇,5年前回到老家城东镇刘缺村,腾出自家四间房子,办起了校外辅导站,下面还设了3个分站,带动了全村60%以上的“五老”参加校外辅导站的工作,经常参加辅导站活动的有125人,他自己还花了一千元买了跑步机等,小孩子学习休息时可以让他们开展文体活动。有一次村支部奖励他一百元,他全部买了图书,有人问他,“你快80岁了,一分钱不挣,图个啥?”他说,“图的是把后代教育好!”家庭式的辅导站,由于辅导员是老教师、老干部,对孩子有深厚的感情,对校外教育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完全出于自愿办辅导站,形式又是就地、就近、方便、适宜,有利于老少互动,都会受到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欢迎。四是民营企业家出资办辅导站。民营企业家事业有成后,作为对社会的回报,出资或辟出专门的活动场所,聘请老教师当辅导员,办起校外辅导站,开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关爱活动。五是一些学校利用现有多余的教室和设备,建立校外辅导站。由退休的老教师当辅导员,在双休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从各地发展的情况来看,多数是家庭办和村、社区办;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都在重视民生、重视文化建设,可以将村(社区)办的辅导站纳入其规划,完全有可能办成集教育、文化、科技、娱乐、体育“五位一体”的活动中心,完全可以形成以中心站、联办站、家庭辅导站为主要形式的校外教育网络,健全校外辅导站的组织结构。

  (三)校外辅导站的功能和作用。

  经过几年的建设,校外辅导站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显示出来,我的思考,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第一,校外辅导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校外辅导站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不是重复学校教育,而是以德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为主,辅之以一人一事的教育和困难学生、少数差生的学习辅导,体现了学校普遍性教育之外的个性化教育。

  第二,校外辅导站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纽带和载体。校外辅导站好就好在扎根社会,依靠学校,联系家长,贴近学生,很自然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起来,辅导员绝大多数是老教师、老校长,他们对孩子有爱心、有耐心、有奉献之心,还有舔犊深情,同父母对子女一样。

  第三,校外辅导站是基层关工委开展工作的最好平台。普遍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使校外辅导站成为开展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型课堂。有的基层关工委同志说得好,有了校外辅导站,手里有抓手,工作有奔头,心里尝甜头。

  第四,校外辅导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广大中小学生,是青少年教育的主体,要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而且通过校外辅导站能得到良好的社会教育和健康向上的社会活动的熏陶。同时校外站十分注意将社会闲散青少年、问题青少年和刑释解教青少年吸纳其中,这对现实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