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学院
 
学院首页 > 老师心语 > 课堂拿什么吸引学生
课堂拿什么吸引学生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7.07.14  浏览量:16783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网】【家教】推荐阅读。

如果用心观察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你就会发现:目不转睛、端坐着盯黑板的,不一定是专心听讲的;一手转着笔一边摇晃着身体的学生,不一定就没听讲。而且不论是学优生还是后进生,他们在听讲的时候偶尔习惯做其他的“杂事儿”,如玩手、玩笔、眼睛到处瞟、晃腿等,他们到底听进去几分?这个因人而异。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专门研究“不听讲”一族,发现原因众多:“已经学会了,不愿意听老师反复讲”“内容确实太深,超出我的接受能力”“晚上睡眠不足,身体不大舒服”“被其他声音扰乱”,等等。就课堂学习来说,要做到“人人主动参与”“个个学有所获”真非易事,因为影响学生听讲的因素太多了,如何让他们在课堂上能真正学习,我的感触有以下几点。

首先,课堂应有起伏波澜,要有留白。为了不浪费每一分钟课堂时间,许多教师精心策划课堂教学,不多说一句话,不多做一个动作,甚至不多走一步,学生如果没马上回答到点子上,教师就迫不及待进行“点拨”了。教师在课堂花样百出,变换不同的方式灌输知识,恨不得每一分钟都让知识源源不断地流进学生的脑袋。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课堂听讲注意力是有限的,比如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10-20分钟,再多花样的教学方式也会让他们厌倦。如果把一节课分为几段,允许学生看看窗外、独立思考、听听趣事,或者干脆让他们闭上眼睛趴在课桌上休息一分钟,这些课堂插曲都会很有妙用。

其次,备课要充分,课堂要有“趣点”,要值得回味,值得课后“咀嚼”。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里,作者描述一节历史公开课,讲课教师旁征博引、引古论今,引人入胜,课后有人问他:“你准备这节课用了不少时间吧?”教师答道:“是的,准确地说,我一生都在准备这节课,但是真正上这节课我只用了30分钟。”许多教师明白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或者流于形式。比如“备教材”,正如那位历史教师一样,需要游刃有余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再如“备学生”,学生的家庭背景、心理状态和以前的学习历程等都需要了解,家访也属于“备学生”的范畴。如果准备不充分,那就只能主观臆断。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可能找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兴趣的支撑点。

比如,以前我教英语单词hungry(饥饿)时,惯用的动作是“手捂肚子、佝偻身子、表情痛苦”,学生很快反应“饥饿”。但是今年在教这个单词时,同样的方法,学生争相举手回答:胃疼、肚子疼、腰疼、生病,没一个学生回答“饥饿”,后来我问学生:“你们很饿的时候是什么感觉?”“饿?我们没那种感觉,只有吃多了撑的感觉。”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饿肚子的经历,当然很难体会那种感觉。所以我转换了思路,用PPT出示“早餐时五个孩子只有三个馒头”,问学生:如果你是没吃到馒头的孩子,现在会是什么感觉?学生很快就明白是“饥饿”了。

再次,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用学生的姿态教授。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方式,我在三年级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方法是“玩英语”,直接让学生用游戏的方式学英语。这样有两点好处:一是体验式学习。三年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是先有感性再慢慢有理性,比如教“大象”这个单词,我让学生先看PPT,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大象的特点。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学走路的,有演示长鼻子的,有学大象叫的。二是人人参与。让学生的口、眼、脑、手都动起来,跳一跳、跑一跑、踢一踢,还让学生评价“谁的表现最好”。试想,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会不愿意参与吗?

认真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众生相”,然后巧妙应对,你会发现那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更是提升教学智慧的迅捷之径。我虽年近五十,却对课堂教学情有独钟。教室是我“最忘我”的地方,“40分钟就到了?”我们师生经常带着这样的疑问下课。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