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学院
 
学院首页 > 物、化、生 > 高三复习化学的方法
高三复习化学的方法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0.12.09  浏览量:44565
 锦囊一:中学常见量器的精确度和误差分析

  1.中学化学常用量器的精确度:①精确度为0.1量器有:量筒、托盘天平②精确度为0.01有:酸、碱式滴定管。

  2.仰视俯视读数偏差问题:由于量筒大刻度在上,小刻度在下,所以仰视读出读数比实际读数小,俯视读数比实际读数大;滴定管小刻度在上,大刻度在下,所以仰视读出读数比实际读数大,俯视读数比实际读数小;

  3.滴定管结构特点:滴定管最大刻度到尖嘴口处有一定空间,但是无法读出其体积,当把滴定管中液体体积全部放出,需要考虑这部分体积。

  锦囊二:存放不同药品对使用试剂瓶和瓶塞不同巧记忆

  
锦囊三:常见试剂的保存方法巧记忆

  


  锦囊四:实验室操作必须做到的五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气体(如H2、CO、CH4、C2H2、C2H4)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或酒精中;加热液液混合物时要加沸石;

  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SO2、H2S、NO2、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注意熄灯先将导管从液体中拿出,在熄灭酒精灯或加装安全瓶。

  锦囊五:实验室事故的防止和处理

  中学实验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有中毒、化学灼烧、烫伤或烧伤、燃烧、爆炸等。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归纳如下:

  有毒药品特别是剧毒药品(如白磷、氰化物)的取用必须十分小心,严禁与皮肤接触,更不得入口。有毒气体(如Cl2、H2S、CO、NO、NO2、SO2等)的制取、收集、检验尽可能在通风橱中进行,并要作好尾气处理。

  化学灼伤主要是强酸(如浓H2SO4、浓HNO3)、强碱(如NaOH、KOH),溴、酚等对人体的腐蚀。被浓H2SO4灼伤后,立即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若被浓碱灼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溴、酚灼伤立即用酒精洗涤。

  易燃物要妥善保存,小心取用。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也不能用两只酒精相互引燃。万一酒精灯碰翻着火,立即用湿布覆盖。切割白磷时要水下进行。钠、钾着火,立即用砂覆盖。易爆物质的取用要严格控制用量。点燃H2、CO、CH4、C2H2等气体前必须验纯。KClO3、NH4NO3等固体不能敲击。 锦囊六:化学实验中仪器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汇总

  
 锦囊七:溶液、胶体、浊液巧分辨

  高考中有关胶体知识的考查都比较简单,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可能性较大,且常常与科技、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注意以下几点: 

  1.要准确理解胶体的概念: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大小不同。

  2.对胶体性质的认识:丁达尔现象是胶体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造成的,可区别溶液与胶体;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3.注意胶体知识与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考查对胶体知识的运用情况。

  溶液、胶体、浊液比较

  


  注:抓住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即与胶体粒子直径大小相当,那么这种粒子与胶体粒子性质具有相似性,由此可以推断新情景纳米颗粒性质。

锦囊八: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七看”

(1)反应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一般只有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离子反应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实验室用氨盐和碱反应制氨气则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反应产物与事实是否相符。如Cu与稀硝酸反应: Cu + 2NO3-+ 4H+ = Cu2++ 2NO2↑+ 2H2O这类错误往往在配平上正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3)各物质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书写是否正确。不管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只有可溶性的强电解质才能在离子方程式中用离子符号表示。弱酸、弱碱、水、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单质、氧化物一律写化学式。对于微溶物的处理:若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若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时,应写离子符号;若反应物里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化学式。

(4)是否漏写离子反应。同一个离子反应,若有多种沉淀或弱电解质等物质生成时,往往漏写某一沉淀或弱电解质的离子反应。如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Ba2++ SO42- = BaSO4↓或 H++OH-= H2O也不能分成两个式子写,而应写为:Ba2++ 2OH- +2H++ SO42- = BaSO4↓+2H2O

(5)离子的配比。离子方程式中,相同离子可以合并,全体系数可同时约简,但不能进行局部约简。实际反应的离子的配比,必须符合原物质的组成和反应的实际情况,如H2SO4与Ba(OH)2反应不能写成Ba2++ OH-+H++ SO42- = BaSO4↓+H2O

(6)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要看是否遵循电荷守恒。如:铁和氯化铁反应不能写成:Fe + Fe3+ = 2Fe2+反应物的用量是否加以考虑。

(7)所用的连接符号与生成物的状态符号是否正确。离子反应趋于完成的用“=”号,可逆时用“ ”号,反应程度较小时,生成物的沉淀和气体均不标气体和沉淀箭头。

锦囊九: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9种方法
   

(1)根椐方程式判断

    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周期:从左到右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

(3)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比较判断

①常见金属元素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常见非金属元素活动性顺序:(F、Cl、Br、I、S)从左到右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条件越低,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5)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

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氧化产物的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6)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

①原电池,负极>正极,负极的还原性较强;  ②电解池(以惰性电极为例)  阳极:易失电子的先放电,其还原性 S2>I>Br>Cl>OH;阴极:易得电子的先放电,其氧化性 Ag>Fe3>Hg2>Cu2>H

(7)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8)根据反应剧烈程度进行判断

同种还原剂作用于不同氧化剂时,反应越剧烈,其还原性越强

(9)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溶液的酸碱性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也有影响,如高锰酸钾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在酸性溶液中镁的还原性强于铝,而在碱性溶液中铝的还原性强于镁;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表现出强氧化性,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则不表现出强氧化性。 锦囊十: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须知的方法与步骤

  1.须知方法:从左向右配。

  2.须知步骤:标变价、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即

  (1)标出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始态和终态;

  (2)求升价元素或降价元素变化数(顾前不顾后)

  (3)求升价与降价变化的最小最小公倍数,分别作为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系数

  (4)配平变价元素,采用先平变价元素变价部分后平变价元素非变价部分

  (5)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

  (6)检查配平后的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离子方程式还要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

  3.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特殊技巧

  配平时若同一物质内既有元素化合上升也有元素化合价下降,从左向右配较困难,此时可以采用从右向左配平,称为逆向配平法。

  锦囊十一: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三大规律
  

锦囊十二: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像的归纳总结

  ⑴ 向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与产生CO2的关系可表示为如图1所示;

  ⑵ 向NaH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与产生CO2的关系可表示为如图2所示;

  ⑶ 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与产生CO2的关系可表示为如图3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可以自己推测分析一下);

  ⑷ 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与产生CO2的关系可表示为如图4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锦囊十三:铝、铁的性质巧区分

  1.铝、铁与酸反应规律

  (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其中铁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的盐为亚铁盐;

  (2)与氧化性冷的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3)与氧化性酸(稀硝酸)反应,不是置换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2.铝、铁单质化学性质两大区别

  
锦囊十四:如何熟记“铝三角”离子方程式

  


  锦囊十五:Fe3+、Fe2+、Fe之间的转化关系

  
锦囊十六:氨气制备必须要注意的5个问题
   

 

 1.不能用NH4NO3跟Ca(OH)2反应制氨气,因为加热时生成NH3和HNO3,随着温度升高,硝酸的强氧化性发挥作用使生成的氨进一步被氧化生成氮气和氮的氧化物,所以不能用NH4NO3跟Ca(OH)2反应制氨气。


    2.实验室制NH3不能用NaOH、KOH代替Ca(OH)2,因为NaOH、KOH是强碱,具有吸湿性(潮解)易结块,不易与铵盐混合充分接触反应。   KOH、NaOH具有强腐蚀性在加热情况下,对玻璃仪器有腐蚀作用,所以不用NaOH、KOH代替Ca(OH)2制NH3


    3.用试管收集氨气为什么要堵棉花,因为NH3分子微粒直径小,易与空气发生对流,堵棉花目的是防止NH3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纯净。


    4.实验室制NH3除水蒸气为什么用碱石灰,而不采用浓H2SO4和固体CaCl2,因为浓H2SO4与NH3反应生成(NH4)2SO4,NH3与CaCl2反应也能生成其它物质


    5.实验室快速制得氨气的方法:用浓氨水加固体NaOH(或加热浓氨水)

 

 
  锦囊十七:在较复杂的氧化还原计算中如何利用“守恒”
    

1.分析氧化剂的得电子数和还原剂的失电子数

 

2.分析某种主要元素的原子守恒:如HNO3中N原子生成物中NOx和NO3--中N原子的守恒。

 

3.如果是离子反应还要考虑: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量相等即电荷守恒。

 

利用守恒解题利用守恒关系解题,可以不必纠缠过程的细节,只要注意问题始态与终态之间某种守恒关系,建立等式求解,以达到减少运算量,增强运算准确率的效果,从而在测试中取得更多的主动权,以获取更佳的成绩,即“时间就是分数,效率就是成绩”。 锦囊十八:物质的特殊颜色汇总

1.火焰颜色:①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 ②蓝色(CO在空气中燃烧) ③淡蓝色(CH4、H2在空气中燃烧)。

 

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红色)、溴水(红棕色)、I2的四氯化碳溶液(紫色)。

 

3.有色固体:①红色:Cu、Cu2O、Fe2O3   ②红褐色:Fe(OH)3  ③ 绿色:Cu2(OH)2CO3、FeSO4·7H2O  ④蓝色:Cu(OH)2、CuSO4·5H2O   ⑤黑色:CuO、FeO、FeS、Fe3O4、CuS、MnO2、炭黑   ⑥浅黄色:S、Na2O2、AgBr。⑦黄色:AgI、FeS2。 ⑧白色:Mg(OH)2、Fe(OH)2、Al(OH)3、CaCO3、BaSO4、AgCl、BaSO3、H2SiO3

 

4.有色气体:①黄绿色:Cl2    ②红棕色:NO2


  锦囊十九:常见物质的14条特殊性质一览

1.I2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2.Fe3+能使无色苯酚溶液变紫色、能使含SCN-的溶液呈血红色

 

3.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NH3

 

4.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NO;

 

5.能与SO2等气体或其水溶液作用析出浅黄色固体的H2S;

 

6.在一定条件下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为Na2O2、无色液体为H2O2、有色液体为氯水、无色刺激性气体为SO2、有色刺激性气体为Cl2

 

7.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白磷;

 

8.可溶于氢氟酸的酸性氧化物只有SiO2

 

9.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且通人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含CO32-或HCO3-的物质;

 

10.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且通人品红溶液中能使之褪色,加热又复原的只有含SO32-或HSO3-的物质;

 

11.能与浓H2SO4、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晶体只有硝酸盐;

 

12.通入CO2能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酸的溶液中一定含有SiO32-

 

13.与水反应产生氧气的单质是氟气

 

14.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的化合物有:BaSO4(白色)、AgCl(白色)、CuS(黑色)等。

锦囊二十:6个特殊化学反应现象

某些物质在发生一定变化时能够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特殊现象,这些特殊现象对于无机化合物的判断有着重要作用。重要特征反应现象:

 

1.焰色反应:Na+(黄色)、K+(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

 

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 (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3.白色沉淀Fe(OH)2置于空气中最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Fe(OH)3(由白色→灰绿→红褐色)。

 

4.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NO。

 

5.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6.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Br2、FeCl3、碘水等(即有能力将I-氧化为I2,不一定是碘分子)。


  锦囊二十一:物质间转化的三大特征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