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学院
 
学院首页 > 考试心理辅导 > 岳晓东谈高考超常发挥
岳晓东谈高考超常发挥
作者:岳晓东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0.11.08  浏览量:47344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一、什么是发挥的三种状态

高考的最佳结果莫过于超常发挥,而超常发挥的出现是靠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这当中既有考生学习实力及考试的作用,也有考生心理素质的作用。本章将探讨什么是考试超常发挥的条件及其问题。

一般说来,考试的临场发挥可有三种状态:失常发挥、正常发挥、超常发挥。所谓失常发挥,就是说学的多,考的少,考出来的知识只是考生平时所学的10-30%左右,那完全就是考试失控了;所谓正常发挥,就是说考出来的知识是考生平时所学的60-80%,也就是平时学的东西,考试中基本都用上了,那就是相当如意了;所谓超常发挥,就是说考出来的指示竟是考生平时所学的100120%左右,也就是说考的比学的还多,那就是在创造考场的奇迹!

就心理学而言,超常发挥就是考生处在一个高度心理流畅的状态,它极大限度地激发一个考生的答题热情和能力,并使他非常享受整个考试过程。套用俗话来说,就是处在一种“思维如奔驰,下笔如有神”的状态。或用古罗马著名军事统帅凯撒的话来讲,超常发挥就是一种“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的豪情感觉!

1 考试三种状态描述

考试状态

通俗描述

行为表现

心理学归因

失常发挥

考砸了

思维迟钝记忆丧失

焦虑失控

正常发挥

考好了

思维清楚记忆有效

自信镇定

超常发挥

考绝了

思维清晰记忆敏捷

心理流畅

心理学还认为,考试的超常发挥也是积极心态的作用。如果一个考生的焦虑过高或过低,都无利于考试的临场发挥。特别是焦虑也可以有一种激励作用,若调适得当可产生神乎其神的能量。而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研究员在2000年对北京大学51名高考状元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考试心态是高考成败与否的关键。这正如2000年全国高考甘肃省文科状元郭洋所言:“考试什么情况都有,实力是基础,发挥是关键,你再有好的实力基础,你发挥不出来也不成。”

二、发挥好靠实、技、心

考试要想超常发挥,必须是一个“实、技、心”三者相互结合的结果。在这里,“实”就是指实力,这包括一个考生的学习智力、学习能力、掌握知识、参加过的学习竞赛等因素;“技”就是指一个考生的考试技术,这包括考试技巧、考试信息、考试经验等因素;“心”就是指一个考生的心理调适,这包括各式各样的心理暗示方法,如音乐暗示、语言暗示、情景暗示、放松练习等方法。

在三者关系中,首先要实力到位,实力不到位则无从谈考试的超常发挥,那完全是空手道;其次要有技术到位,技术不到位则无法在考试中避免出现种种不该出的错误和漏洞;最后要心理调适到位,心理调适不到位则无法把握考试中的心态变化,那样再怎么复习也都可能是徒劳无益的。由此,实、技、心三者的关系犹如一个金字塔的结构,底层是学习实力,中层是考试技术,顶层是心理调适。

实、技、心只有“三结合”,才能确保一个考生在考试中做到心理流畅,超常发挥。相反,如果实、技、心处于三分离的状态,则一个考生无论怎样复习的好,都无法避免在考试中出现这样活那样的失误。所以,怎样在复习中实现实、技、心的“三结合”,这可谓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2 答题检查注意事项

答题注意事项

 

1.题没看清别下手,急着下手必出错。

2.考场上是越急越错,越错越急。

3.阅卷时,给容易忽视的题做记号。

4.为集中答题,把疑问做个记号。

5.碰到简单题时要格外小心。

6.解题力求一遍正确。

7.把做过的题遮住,以便集中注意力。

8.答卷时要留空,不要一开始就写满。

9.猜题也不能让答案空着。

10.考试快结束时,不要做新题。

检查注意事项

 

1.我是否带上了所有的考试用具?

2.我是否在答题中写错了数/?

3.我是否在答题中答非所问?

4.我是否在答题中混淆了概念?

5.我是否在答题中漏答题了?

6.我是否自以为容易,匆匆答题?

7.我是否翻错了页?

8.我是否看错了行?

9.我是否忘记写自己的名字?

10.我是否忘记做前面没答的题?

岳博士评语:在考试中,不丢分就是得分;在心态上,不自信就是失分。

 

三、什么是考试的心理调适

所谓心理调适,就是在帮助考生养就对高考的积极心态,并练就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心理暗示及放松方法。心理调适的核心在于合理变通,有效自控,就是通过积极有益的心理调适方法,来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化压力为动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量,并不受种种不良外界因素的干扰。

具体地说,心理调适希望培养考生以下四条:

坚定的高考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与实力,相信自己会尽力而为的;

适度的考试焦虑——将自己的考试焦虑调适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地步;

有效的心理暗示——不断地磨练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

简便的放松方法——不断地磨练出一套对自己有效而又简便的身心放松方法。

在每年的高考当中,有许多考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他们掌握的知识不扎实,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必要的考试技巧,而是因为他们的心态不佳,不能有效地把握自己的情绪破洞,所以导致临场发挥失常。据一项研究表明,高考前90%的心理问题,都是情绪焦虑不安造成的。

例如,在运动心理学上,临场发挥失常被称之为“克拉克现象”。“克拉克现象”指的是平时成绩好却在赛场上失手的现象。克拉克是澳大利亚1960年代的长跑健将,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然而,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连连发挥失常,没有拿到奖牌,这都是因为他不能在国际大赛中很好地调整心态。同样,在考场上,学生面对试卷就心跳加快,脑海一片空白,这也是典型的“克拉克现象”的表现。由此,他们亟需培养个人心理调适的能力。

总之,我们可以这样说:

“实技心”指考生临考前的实力、技术与心理调适均臻最佳状态。

“实技心”指考生临考前的心理训练已产生了暗示作用。

“实技心”指考生临考前的心理处于流畅状态,并有充分的自信。

“实技心”有了,考生就会有个人成长的“世纪新”。

 

高考揭榜后考生的心理调适

2006726日下午,网易特意邀请北京军区总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张倩作客网易在线聊天室,与大家共同探讨高考揭榜后考生与家长正确面对成绩的相关心理问题,其要点有:

● 高考后考生易出现心理失衡,过度兴奋或焦虑都是有害的

● 用阿Q精神、开放式的态度,乐观积极地调整失败情绪

● 家长要避免随意发泄失落情绪,应该理解并鼓励失利考生

● 失败是暂时的,父母考生要加深交流选择好今后的道路

● 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正确的心境才能让未来充满希望。

岳博士评语:心态决定状态,思路决定出路。

四、减压训练的五大误区 

高考中心理调适如此重要,几乎每间中学都会在高考前组织学生听取“高考减压”的报告会。这些报告会,虽然会对学生的考前心理准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却普遍存在以下五大误区:

 

(一)只讲不练缺乏交流

高考减压,多年来一直采取聘请心理教师、中学名师或高考状元举办讲座的方式,以图“传经送宝”,交流经验。但这种讲座式的指导多是一次性,既缺乏现场的互动交流,也缺乏后来的实效检验。更重要的是,这种指导方法犯了“懂不等于会”的学习大忌。

(二)只讲减压不讲发挥

高考减压,一向只讲如何化解考试焦虑,不讲如何提高临场发挥。其结果,人们只关注负面情绪,不关注正面情绪。这种做法,大大缩小了高考减压训练的受益面。

(三)缺乏成效评估

高考减压之训练,不仅有各类专家、学者来举办报告会,每个学校也至少每年举办一场讲座。但无论是学校组织的报考会,还是学校举办的讲座,都缺乏有效的评估与检测手段。由此,不少接受过高考减压训练的考生对于其是否有成效毫无感觉。

(四)缺乏专家指导

高考减压之训练,需要有心理学专家的具体指导,甚至是陪同练习。特别是要根据每个考生的具体状况,考生要与专家共同设计出个性化的心理训练计划,并加以实施,不断调整。目前的高考减压培训市场,绝少有人提供这类“售后服务”。

(五)缺乏统一管理

高考减压之讲座与训练,还需要有统一的协调管理。这包括提供有针对性的专家指导,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及时调整或纠正不当的心理训练方式等。目前的高考减压培训市场,可谓十分之混乱,根本没有人协调、管理考生的训练进展情况。

据此,怎样帮助学生学会有效把握心态,学会心理调适,以在考试中超常发挥,这是当前考试心理训练亟待解决的问题。

 

考试的箴言(岳博士做)

1.考场上真正较量的对手是自己。

2.成绩上真正追求的目标是突破。

3.复习上真正磨练的功夫是心态。

4.答卷上真正决胜的能力是发挥。

 

五、考生8大极端思维

1.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凡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假如某种情况未臻完美,就认为是个彻底的失败。如:“我没有考上大学,那我的一生就完蛋了。”

2.灾难式的心理过滤

总爱挑出某个事件的消极因素,并把它不着边际地夸大,将问题朝最坏的方向去想。如“我不受欢迎。”——其实只不过是某一个人批评了你,而你却连其他人的微笑也看不见了。

3.以偏概全

将偶尔发生过的消极事件看成是无止境的,认为它会经常发生。如“我从来就没有过好成绩。”“我总是运气不好。”

4.给好事打折扣

拒绝积极的经验,认为那些好事“不算数”、“没什么”。如即使自己完成了任务,仍认为自己不过是运气好,自己做得并不好,别人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5.胡乱预测结果

事情还没有发生或还没有结果,就主观臆断地对事态发展作了消极的推测与断言。如考试还没考,就说:“我肯定完了。”“要是我不及格,怎么办?”等等。

6.感情论事

进行情绪化推理,将感觉当事实,认定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我心烦意乱,一定有什么不对的事发生。”“我心慌,这次考试一定完蛋。”

7.乱贴标签

责怪自己:“我是傻瓜、白痴、笨蛋。”“你是个坏蛋。”“你没有一点良

心。”

8.以己度人

总以为自己知道他人内心的想法,“他们都不把我当朋友看。”“她一定知道我很紧张。”

岳博士寄语:过分夸大自己的问缺点与过分的夸大自己的优点一样愚蠢。

 

六、李婷、孙甜甜怎样夺冠

考试与比赛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是竞技状态的较量。所以,超常发挥是考生与运动员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在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比赛中,中国队夺冠的最大“黑马”莫过于网球女双选手李婷、孙甜甜夺得冠军。按照他们原来的设想,能够闯入8强就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了。可没想到,她们俩在比赛中竟能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摘取桂冠,令所有人都称奇不已!中国代表团团长袁伟民闻之后欣然夸奖道:“两个小姑娘简直是打疯了!”就运动心理学而言,李婷、孙甜甜的夺冠是典型的心理流畅的结果[1][1]

那么,是什么因素使李婷、孙甜甜在比赛中进入了心理流畅状态,超常发挥的呢?答案是超强的自信以及充分的训练,包括心理训练!

首先,李婷、孙甜甜的晋级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如,两人在与意大利对手埃莉娅/斯齐亚沃尼的比赛中,第一盘以6-1轻松赢得第一局。但在第二盘中,两人虽一度以5-2分领先埃莉娅/斯齐亚沃尼,却被对手接连破发,连扳4分后以6-5的比分反超。在第三局的比赛中,李婷、孙甜甜发挥出第一局的自信状态,不但拿下发球局后,又在抢七局中7-1轻松获胜,顺利进入女双八强。
在女双半决赛中,李婷、孙甜甜整场比赛都打得相当自信,她们不但把自己在力量、速度和发球上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在被动、甚至落后的时刻,都没有怀疑自己。李婷曾丢掉了一个关键的发球局,可是在第三盘最关键的时刻,李婷的二发都能打出极刁的角度和极好的速度。看台上的教练们也都认为,比赛的胜利,在于执行战术的坚决,在于处理关键球的自信。在最后的决赛中,网球女双金牌争夺战在奥林匹克网球中心球场展开,李婷、孙甜甜以超强的自信痛击西班牙名将帕斯奎尔/马丁内兹,摘取了奥运会女双比赛的金牌。对此,俩人一时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面对记者的提问,孙甜甜大声地说:“简直不可思议,我们都不相信这是真的。我们都非常的兴奋!”李婷则说:“我们确实也没想到会拿这块金牌,我们当时只是抱着参加奥运会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而来的,并不是冲着金牌而来。”符明秋教授的实践充分说明,有效的心理训练可以极大限度地推动运动员进入心理流畅的状态!

 

七、马俊仁的训练方法

著名长跑教练马俊仁带领队员做长跑训练,常会用“导游训练法”和“语言激励法”。在做一般训练时,他会像个旅游那样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叫:

“向左看,这草坪的草长得多棒,你们知道大连为什么会常青吗?这草里有四种不同的草种,败了一茬又长一茬……”

“向右看,大海!看到边吗?想想看我们人类多么渺小……”

“现在往前看新建的别墅,漂亮吧,今后你们的家比那更漂亮……”

“抬头,望着看高楼,你们知道什么事摩天大楼吗?”

临到比赛前,马俊仁还会用“语录激励法”来训练队员。他编了几道口令,训练时他猫在树丛后,在“幕后”提词,队员一跑到他的位置就形成条件反射。当队员跑了一圈后,马俊仁高喊:“现在心里想什么?”队员回答:“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再跑了一圈,他又喊:“现在想到什么?”答:“比起革命前辈,这点苦算什么!”又跑了一圈,“该想什么了?”队员回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到最后冲刺阶段,当队员跑到他的位置时,只听马俊仁与队员一起高声疾呼:“不成功,便成仁!”

马俊仁的训练方法,情趣盎然,不仅使运动员克服了训练中的枯燥,也强化了运动员的斗志,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训练课。在心理学上讲,马俊仁的训练方法可谓是“表象训练法”加“语言暗示法”。长跑训练是一项极为枯燥的运动训练,运动员必须在长时间内忍受巨大的紧张压力,此时搞一些心理调适活动,无疑会强化人的行为动机。在这里,马俊仁的景点想象,与曹操当初的“望梅止渴”训练有异曲同工之美;他的语言暗示,又与张飞当初在“当阳桥”上气拔山河的大吼“谁敢上前”有同等的自我激励作用。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