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作为含辛茹苦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高考,确实需要慎重,是让孩子在国内读大学,还是去国外读大学?我们不着急做决定,先来看看,国内当今的教育状况和就业形势:
1、填鸭式教学
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更多时候我们只能选择服从,每个人几乎都在被动地接受填鸭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我们如此,我们的孩子如此,也许很长时间里还将如此,无人能够例外。
现在的用人单位一般比较青睐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至少是有相关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对于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尴尬。当然现在有的院校也提供或帮助找一些实习单位,可是时间比较短,各别院校也基本上是应付了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毕业后快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
2、功利化考研
有很多学生为了逃避就业压力,选择考研,于是考研随之大热,根据统计的结果来看,201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40万人,较上年增加13%。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现在研究生的就业率并没有比本科生高多少,甚至在某些领域,还不如本科生。因为研究生对薪资待遇要求比较高,但是工作能力又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比如说一个本科生和一个研究生的能力差不多,本科生要求月薪只有2000元人民币,但是研究生期望月薪3000元人民币,用人单位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我接触的多个公司的新员工中间,不少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的薪资待遇大概也就是2000元上下,又尴尬又无奈。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出国留学,不仅手握一张国外大学的文凭会自信不少,还有国外大学注重实践能力的特点,也是国内学生出国留学的一个原因。但出国留学也不是绝无问题,至少出国留学并非适合每个孩子的选择,因为出国和留学伴随着的一定是高昂的学习费用和生活开支。出国留学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得住的,经济条件是一个基本,花了几十万人民币去国外镀金,到底值不值得呢?这笔账到底划不划算呢?
一个我走访的学生案例
这个例子未必能够代表全部出去留学的孩子,但至少也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来。这个孩子是个女孩,去年高考,高考之前几次重要的摸底考试成绩基本上都在600分左右,考取一个国内大学不是什么难题,所以当时就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之间犹豫不绝。这个女孩和她的亲戚朋友都觉得只有高考落榜,没办法才去国外上大学,而她能考到600分左右,完全能考上一个一本大学。
女孩家的邻居老宋的女儿五年前考上了一本,后来上学到中途决定放弃。转而选择了一个国际本科1+3项目,去英国留学。当时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不理解,可是孩子坚持要去读,因为她在国内大学中度过了一阵子之后就发现未来似乎没有出路,大学也不是她想象的样子。家人最后选择了支持孩子的决定。现在老宋的女儿毕业后在英国就职于汇丰银行,第一年年薪大约3.2万英镑。
英国的本科教育体制是三年,硕士是一年,硕士毕业后在英国还有两年的工作签证,这也是一个较好的条件。这个女孩和家人商量了很久,最终觉得虽然将来未必一定能像老宋的闺女一样进入汇丰工作,但留学的前途似乎远比在国内读书要强,于是选择了出国留学。不过学费和将来的就业仍然是他们的首要考虑因素,经过比对,他们选择了工业大学双学位交流生项目,因为这个学校有“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的孩子即便不能在国外就业,也可以在校方支持下在北京进行自主创业和发展,校方在资金、政策和户籍上对回国创业的海归学生给予支持,学生因此少了很多顾虑。
女孩最终选定了英国的基尔大学。它是英国校园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2010泰晤士报综合排名42位。这个学校设有中国学生特殊奖学金,每年3000英镑。北京还有不少的大学也有英国留学项目,而且对留学的学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扶助政策,因此如果家里有条件,能够到国外去学习和成长,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
我特地走访了这个女孩最终选择的北京工业大学双学位交流生项目的工作人员,他们给我算了一笔账,从中可以看得出来通过该项目到英国留学的总体费用,可以给有需要的人参考:
很显然,这笔留学费用并不少。我将前文提到的那个在英国汇丰工作的女孩的收入情况与其留学成本做了一下对比:第一年年薪3.2万英镑,如果未来2年不加薪,收入大约6.5万英镑,依照这种情况来看,毕业后的两年内即可收回留学四年的成本,略有盈余。
但这仍然只是一个个案,未必每个留学的孩子都能进入汇丰工作。不过,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行为,所以在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之后,一定得考虑好未来的定位和要求,无论在国外工作还是回到国内,都需要有充分的考虑和安排。按照国内目前的大概收入情况,要收回上述留学成本,大概至少需要5年。目前在国内上大学四年的成本应该在6万元以上,按照应届毕业生的实际收入,收回上大学的教育成本大概需要3年左右。两者在实践上差异不是非常大,不过对未来的影响可能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当然,学习与就业、成本与回报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最关键的还是靠自己的实力与努力。即便是选择了一个很好的一个平台,考取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一所好学校,关键还是要好好珍惜和努力,锻炼成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使自己成为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