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学院
 
学院首页 > 学习研讨 > 小语教学中 “小”与“大”
小语教学中 “小”与“大”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0.03.26  浏览量:12828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针对这一要求,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小语文”和“大语文”相结合教学,才能相得益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什么是“小语文”?什么是“大语文”?谁也没有具体给它下定义。笔者认为,“小语文”就是至于语文体系中最基本的东西,即音、字、词、句、段、篇之类。“大语文” 是以课堂为教学主轴,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阔延伸,全方位的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联系起来。指既包括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史,又包括与文学关系较近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还包括与语文难以彻底分家的哲学、社会等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知识,甚至还包括与语文相提并论的数学学科。
一、夯实根基、不可忽视的“小语文” 
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不能一味的追求其中的“大语文”,而忽视“小语文”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掌握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规的表达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提的这些要求就要我们舍得花大力气,要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字,多懂得一些词,多掌握一些句式,会谋篇布局,能写出文从字顺的一般应用性文章。这是根基,容不得半点马虎,要一丝不苟、不厌其烦。一字一音,一笔一画都要认真指导好,让学生书写好。小学课本中的每一个练习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认识、去理解、去记忆、去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课本中安排的要求背诵的课文或片断、诗歌,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去理解、去有感情的朗读、去背诵。细作要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说话、写话、写出文从字顺、表述明确的文章。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小语文”教学这一环放松了,那再大的理想、再多的“大语文”教学也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二、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的“大语文” 
鲁迅的“不要只读文学书”,孔子的“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就告诉我们,天文地理历史知识,从街谈巷议到官方消息,从国内时事到国际风云都得让学生知道一些。语文课不是封闭的,而应是开放的,联系社会生活教学,就会有丰富的内容,就会注进充实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读有嚼头,写有源头,说得生动。还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去学,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教学《我爱你啊,中国》,对于 “江南丝绸”“景德镇瓷器”“龙井”“茅台”,帕米尔高原、东海等,如果空洞的说教,学生是不能理解的。这就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涉及到社会、自然等学科。这就要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于多媒体展现,听一听专题讲解,让学生对景德镇陶瓷、龙井等有个认识。地理位置借助于地图,给学生一个客观的认识,可以让学生量一量在地图上东海到帕米尔高原的距离,再用比例算一算它们的距离,教学二十四个时区,让学生知道东海和帕米尔高原所在的时区。课文教学后,让学生画一画美丽的祖国,比一比谁画得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只有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文章的中心,才能体会出文章的真情实感。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寻找到这一系列的答案。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思想、新事物、新词句不断出现,语文教学不能将其关闭在课堂之外。“缩千里于咫尺”,将触角伸到课堂之外,这是语文教学的必走之路。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得好:“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早在八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大语文”教学的观点。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学习语文除了课堂外,还包括其他各科的学习。每一门学科都在进行语文教学,家庭也是学习语文的场所。孩子生下来学说话,其父母及家庭成员都是孩子的语文老师。看电视、听广播也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渠道。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运用语言,运用语言就会对小学生产生影响,就是潜移默化的学习。明东林党人的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教学观的真实写照。
当然,要摆正“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关系。要学好语文,应先学好小语文,扎扎实实地抓好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切不可犯建“空中楼阁”,在沙滩上建大厦的错误。语文教学应实行开放型、多元式、立体式教学,实行语文课与社会生活对接,把语文课同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同发展能力、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训练。只有在教学生学好了小语文的基础上学好大语文,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将来才能立足于世界,才能为我们祖国的21世纪建设做出贡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针对这一要求,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小语文”和“大语文”相结合教学,才能相得益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什么是“小语文”?什么是“大语文”?谁也没有具体给它下定义。笔者认为,“小语文”就是至于语文体系中最基本的东西,即音、字、词、句、段、篇之类。“大语文” 是以课堂为教学主轴,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阔延伸,全方位的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联系起来。指既包括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史,又包括与文学关系较近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还包括与语文难以彻底分家的哲学、社会等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知识,甚至还包括与语文相提并论的数学学科。
一、夯实根基、不可忽视的“小语文” 
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不能一味的追求其中的“大语文”,而忽视“小语文”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掌握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规的表达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提的这些要求就要我们舍得花大力气,要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字,多懂得一些词,多掌握一些句式,会谋篇布局,能写出文从字顺的一般应用性文章。这是根基,容不得半点马虎,要一丝不苟、不厌其烦。一字一音,一笔一画都要认真指导好,让学生书写好。小学课本中的每一个练习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认识、去理解、去记忆、去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课本中安排的要求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