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学院
 
学院首页 > 物、化、生 > 高三二轮复习资料总结(前三个专题)
高三二轮复习资料总结(前三个专题)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9.05.01  浏览量:17067
上海家教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高三的复习备考必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然而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牢固地掌握了知识,才能提高能力。考前三个月的复习应把凌乱、模糊的知识加以梳理、明辨。下面分七大块将各章节易忽视、易混淆、重要且难以理解的知识加以归纳、比较。

专题一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知识讲解
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⑴最基本的元素是 C,基本元素有 C、H、O、N,主要元素有 C、H、O、N、P、S。
⑵P是核酸、磷脂、NADP+、ATP、生物膜等的组成成分,参与许多代谢过程。血液中的 Ca2+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若骨中缺少碳酸钙,会引起骨质疏松。K+对神经兴奋的传导和肌肉收缩有重要作用,当血钾含量过低时,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K+与光合作用中糖类的合成、运输有关。
2..水
⑴自由水和结合水比例会影响新陈代谢,自由水比例上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相反,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时,新陈代谢就缓慢。
⑵亲水性物质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依次递减,脂肪的亲水力最弱。
3.细胞内产生水的细胞器
核糖体(蛋白质缩合脱水),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水),线粒体(呼吸作用产生水),高尔基体(合成多糖产生水)。
4.易混淆的几组概念
⑴赤道板和细胞板:赤道板是指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的一个平面,是一个虚拟的无形结构。而细胞板则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原赤道板的位置上形成的将来要向四周扩展成新的细胞壁的结构,是有形的,实实在在的,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⑵细胞质与细胞质基质:细胞质是指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例如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就是在此进行的。
5.有丝分裂相关知识小结
⑴细胞周期的起点在一次分裂结束之时,而非一次分裂开始之时。
⑵低等植物细胞由于有中心体,因此有丝分裂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完成复制。
⑶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因此可直接通过细胞分裂(无丝分裂)进行增殖,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不能直接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是由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⑷着丝点的分开并非由纺锤丝的拉力所致,即使无纺锤体结构,着丝点也能一分为,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如多倍体的形成)。纺锤丝的作用是牵引着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6.解读对有丝分裂曲线图

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各时期划分的依据主要是细胞核形态的变化。
分裂间期:包括复制前期(G1期)、复制期(S期)和复制后期(G2期)。G1期从细胞前一次分裂结束到 DNA 合成开始,在此时期,主要进行 RNA 和各类蛋白质的合成。当细胞开始进行 DNA 的复制,就意味着进入 S期,在此期间,DNA 的复制和组蛋白 (构成染色体的主要蛋白质)的合成基本完成。接着进入 G2期,同样有活跃的 RNA 和蛋白质合成,为纺锤丝形成等做准备。
G2期结束后,细胞便进入分裂期。标志前期开始的第一个特征是染色质不断浓缩,实质上是染色质的螺旋化、折叠和包装过程。此时出现纺锤体线状纤维。随着前期的发展,染色质进一步缩短、变粗,已经能够看到每条染色体包含2条染色单体了。前期末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核膜一解体就意味着进入分裂中期。中期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染色体、纺锤体十分明显。后期的特征是染色体分成两组子染色体,两组子染色体朝两极移动。后期开始,几乎所有的姐妹染色单体同时分离。末期是染色体到达两极,直至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子细胞。核膜、核仁重新出现与细胞板的扩散同步,此时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在时间上很短。综上所述,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DNA 的变化可用下图来表示:
7.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是生物体重要的生命特征。细胞分裂与分化往往相伴相随,常常出现边分裂边分化的现象。其次,细胞的分化并不是单个或少数细胞的孤立变化,而必须以细胞增殖生成一定数量的细胞做基础。
8.常见的原核生物及与之易混淆的真核生物

典型例题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
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OOH
2.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了大田油菜的受粉。防止减产的补救措施是(  )
A.喷施硼肥
B.追施氮肥
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D.以上措施均不可取
3.能够检验细胞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的方法最好是(  )
A.研磨组织细胞,检验研磨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
B.分离细胞研磨液中各种膜成分,分别检验是否存在蛋白质
C.将活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D.分离细胞结构获得液泡,检验液泡内容物是否存在蛋白质
4.玉米的根冠被切除后,约5天即可再生出完整的新根冠。但在飞行中的宇宙飞船内却不能再生出根冠,其理由最可能是下列各条件中的哪条(  )
A.根冠的形成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关
B.根冠的形成与光周期有关
C.根冠的形成与昼夜温差有关
D.根冠的形成与重力有关
5.现有4瓶失去标签的无色透明液体,分别装有:溶解着DNA分子的NaCl溶液、大肠杆菌超标的自来水、葡萄糖溶液及淀粉酶溶液。下列用于鉴别这4种溶液的方法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倒入4支试管中,再缓慢加入蒸馏水,出现丝状物的为溶解着DNA分子的NaCl溶液
B.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加入4个含有伊红美蓝的培养基中,把培养基放在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出现深紫色菌落的培养基中加入的液体是大肠杆菌超标的自来水
C.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放入4支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在沸水中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为葡萄糖溶液
D.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放入4支试管中,滴入少量碘液,溶液变蓝的为淀粉酶溶液
6.自2004年5月以来,在安徽阜阳农村出现了170名“大头娃娃”。这些婴儿生长发育迟缓,有的甚至比出生时体重还轻,头大,四肢短小,经诊断为营养不良,元凶即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奶粉。下列关于人体每天必须吃一定量的蛋白质和婴幼儿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远比成年人要多的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大量、长期贮存
B.蛋白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每天都有大量被分解供能,构成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是人自身不能“制造”的,蛋白质不能全部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
C.组织蛋白质等自身蛋白质每时媚愫锰都在“降解更新”
D.婴幼儿生长发育快,要产生很多的新细胞,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7.肽键断裂。假使该种酶也能使下述物质水解, ,则断裂的键应为_________,水解后形成的产物分别是_________。根据生物知识判断它们是不是氨基酸?为什么?_________。
8. 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中是否存在蛋白质和DNA?某生物小组对此进行研究,他们从网上查阅资料得知:①蛋白质在10%NaCl溶液中可沉淀析出;②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现特有的颜色;③DNA溶于10%NaCl溶液但在95%酒精中呈白色絮状沉淀,析出。
实验材料:白萝卜。
实验用具:粉碎机、烧杯、漏斗、试管、滤纸、玻棒、镊子、载玻片、天平、纱布。
药品及试剂:蒸馏水、NaCl、95%酒精、甲基绿染液、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标准样品。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参与实验设计并完成实验。
一、材料处理: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取:__________________。
三、鉴定及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四、讨论:
1.蛋白质在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NA主要来自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依次代表大肠杆菌、黑藻、酵母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可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哪项属于这种物质或结构(  )
A.线粒体
B.核糖体
C.染色体
D.细胞核

10.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  )
A.抗体
B.胆固醇
C.维生素D
D.核酸
11.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  )
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B.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
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
D.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
12.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13.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可由核糖体进入内质网
B.DNA可由细胞质进入线粒体
C.m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D.tRNA可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核糖体
14.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15.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__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图中HAT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________。
(4)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_。
(5)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_________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________特点。
(6)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________中的________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7)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16._________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表示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是图________;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中,则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________,图中结构[  ]________起重要作用。([ ]中填标号)
(2)图中标号6所示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甲、乙两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________。
(4)对标号4和标号5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水
B.前者有片层结构,后者有嵴
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
(5)细胞进行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________,图乙细胞________。(填入编号)
①不增殖 ②能继续增殖 ③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 ④出现染色体结构 ⑤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专题二 新陈代谢
知识讲解
1.    对绿色植物新陈代谢全过程的认识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包括四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矿质元素离子。根吸收的水和叶吸收的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矿质营养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酶、ATP、色素等提供必需的元素,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呼吸作用为植物(除暗反应外)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而四个代谢过程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此外,根吸收必需的矿质元素与光合作用产物可以合成植物体必需的各种化合物,这是植物一切重要生命活动的基础。
2.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的终产物三大营养物质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是在消化道(主要是小肠)内完成。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主要在细胞内完成,代谢的最终产物都有二氧化碳和水,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还有尿素。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4.各种能源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图可知:⑴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⑵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蛋白质通常不做能源物质。⑶糖类等有机物所含的能量最终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因此,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是太阳能。⑷生物体内的高能化合物除 ATP 外,在动物和人体骨骼肌中还含有磷酸肌酸。当人或动物体内由于能量大量消耗而使ATP过分减少时,磷酸肌酸可把能量转移给 ADP形成 ATP。
5.ADP与 ATP转化发生的场所、生理过程小结(+ 表示是,- 表示否)

典型例题
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2.下列关于人体内物质代谢以及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等过程转化为各种蛋白质
B.只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人就不会发胖
C.当血糖含量低于45 mg/dL时,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发生功能障碍
D.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而非必需氨基酸只能在体内合成
3.如下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碎片,密闭后,设法减小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  )

A.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
B.溶液内产生的CO2大量附着在叶面上
C.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附着在叶面上
D.NaHCO3溶液因放出CO2而密度增大
4.下列是两类不同植物叶片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在CO2浓度较低时,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乙是C4植物,CO2的移动途径是:CO2→含四碳的有机酸→三碳化合物
B.甲是C3植物,CO2的移动途径是: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C.甲是C4植物,CO2的移动途径是:CO2→含四碳的有机酸→三碳化合物
D.乙是C3植物,CO2的移动途径是:CO2→三碳化合物→四碳化合物
5.在a、b、c,3个密封的锥形瓶内分别盛有等量的、成分相同的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现进行如下处理:a瓶通入空气;b瓶通入氮气;c瓶通入空气并90℃恒温,则呼吸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c>b>a
B.b>a>c
C.a>b>c
D.a>c>b
6.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
B.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矿质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C.用15N标记的蛋白质饲喂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可在其肝糖元中发现15N
D.用14CO2研究玉米的光合作用过程,最早在C4化合物中检测到14C
7.请根据以下图、表完成有关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等问题:

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氮源    (NH4)2SO4      NaNO3
干重增加量(g)
土壤溶液原始Ph
土壤溶液最终pH    0.31    0.13
5.2      5.2
3.0      6.0
(1)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区。若要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宜选择根的________区细胞为材料;若要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宜选择根的________区细胞为材料。
(2)图中真菌菌丝能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和水分供植物使用,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又可供真菌利用,两者属于________关系。
(3)上表是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表中可以得出结论: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4)氮素被植物体吸收后,可参与多种物质的合成,其中包括________(多项选择)。
A.核酸
B.NADP上标+
C.纤维素
D.酶
8._________请完成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下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合作用速度(CO2 mg/100 cm2叶•小时)
1.0    -2.0
3.0    +2.0
5.0    +6.0
7.0    +10.0
8.0    +12.0
10.0    +12.0
(1)在下侧坐标系上绘出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图。

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2)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CO2 mg/100 cm2叶•小时)。
(3)在光照强度为________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叶片光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4)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 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________ mg将转化为淀粉。(取小数点后一位)
(5)据图分析,在0~8千勒克司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受________因素影响;超过8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受________因素影响。
专题三 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讲解
1.地心引力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是地心引力所致,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极性运输依然存在,因此,顶端优势不会消失。向光性也不会消失。但根的向地性和根的背地性会消失。
2.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几种实验方法
⑴饲喂法:如用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喂养蝌蚪或在其生活的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⑵摘除法:如摘除小狗的甲状腺。
⑶割除移植法:如割除公鸡的睾丸并植入母鸡的卵巢。
⑷摘除注射法:如摘除小狗的垂体并注射生长激素。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沿着反射弧的传递也是单向的,但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为什么教材中的图显示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呢?这是因为在动物体内神经元接受刺激的地方通常是神经末端,从而决定了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4.激素调节和相关激素间的作用

从图中可知:⑴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对其他腺体的调节既可以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来影响垂体的分泌活动,而间接地调节腺体对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可以通过某种神经对腺体进行调节,如对胰岛和肾上腺的调节。⑵垂体具有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分泌促激素实现的。⑶直接对人和高等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5.人体内几种常见激素的化学本质

6.脱水与渗透压的变化

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钠盐,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典型例题
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2.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3.下图中甲和乙分别为青蛙和海星发育过程中的原肠胚时期的模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青蛙原肠胚已经分化成三个胚层
B.海星原肠胚形成过程中动物极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比植物极短
C.青蛙原肠胚的发育变化是基因表达的结果
D.海星原肠胚所含的有机物总量比受精卵多
4.现有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一个极体,染色体数为M个,核DNA分子数为N个,又已知M≠N,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一个卵原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分别是(  )
A.M和N
B.2M和N
C.2M和4N
D.4M和2N
5.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
B.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
C.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
D.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
6.水螅的生殖腺是由外胚层的间细胞分化形成的临时性结构,精巢为圆锥形,卵巢为卵圆形。卵在成熟时,卵巢破裂,使卵露出。精巢内的精子游出精巢与卵子受精。受精卵完全卵裂,最终发育成水螅。下列与水螅这种生殖方式相同一项是(  )
A.在不良环境下,炭疽杆菌产生休眠孢子(芽孢),在环境适宜时,芽孢萌发,重新发育成个体
B.将红花月季的芽嫁接到黄花月季枝条上,结果黄花月季的植株上开出红色月季花
C.将土豆(马铃薯)切成带芽的小块,种下去发育成马铃薯植株
D.秋天播下小麦种子,种子发芽后长成麦苗,发育成植株
7.近年来常有音乐、噪音对动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报道,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声音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材料和用具: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的豌豆种子、分贝计(能测声音大小的仪器)、若干台收录机、《蓝色多瑙河》磁带、从磨具车间录制的磁带等。
方法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细胞分裂的五个示意图以及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完成:


(1)若这些细胞来自同一个生物,则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条,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图A、B、C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________。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Yy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与图D相对应的基因组成可能为________。
(2)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有关的主要是图________,使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遗传信息相同的过程与图________有关。与图F中曲线相对应的细胞有________。
(3)在雄牛的个体发育中会出现与图________类似的过程,在雄蜂的个体发育中会出现与图________类似的过程。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