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学院
 
学院首页 > 物、化、生 > 高中物理复习资料 非常全面
高中物理复习资料 非常全面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9.04.29  浏览量:15251
上海家教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第一章 力

 第五明哲


一、  力

    [教学目标]⑴知道什麽是力,知道力的单位,知道力是有方向的;⑵使学生能够正确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会画力的图时。

[    时]1课时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式与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问题1:什麽是力?

在复习初中内容、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1、力的概念: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练习:指出下列物体建立的是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①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②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

    问题2: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问题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麽?

3、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问题4: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4、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问题5:如何表示力?

先由教师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5、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例题:用5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粉笔盒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

教师边画边讲解,图参见图1。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参见图2。通过画图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

练习:画出下面几个力的图示,并说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6、力的分类。请同学们看书。

二、布置作业:

    练习一(2)课堂练习;(1)、(3)写在作业本上。

 

第一节 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二)能力目标:

    通过具体的例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三)德育目标

    从实际的物理情景出发,养成一种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教学方法

    启发式、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磁铁、铁钉、弹簧秤、钩码(学生用)

    圆规、三角板、讲练所用的投影片(教师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力的现象太多了,打过篮球吗?提过水吗?举过哑铃吗?帮人推过车吗?……都干过,这些事情通俗的话就是出点力气,可在物理学里力是一个什么概念?产生力的条件又是什么?

    板书:第一节   力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矢量

    2、力的图示要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3、力的分类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学生实验:①磁铁吸引铁钉

                   ②用手拉弹簧秤的挂钩

    引导回答出:磁铁对铁定施加了力,同时感觉出力铁钉也在吸引磁铁;用于拉弹簧时,手也被弹簧所拉。

    (2)出示投影片

效果

施力

物体

作 用

受力

物体

效果

 

 

 

 

 

 

 

    引导学生回答: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板书: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强调: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力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找出下列带“·”的物体所受的力,指出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A木块飘浮在水面上

    B手里托着一本书

    2、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1)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轻轻地拉一下弹簧的挂钩,测一下拉力的大小。

    (2)测钩码的重力的大小

    引导得出: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提问:在初中学习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竖直向上

    老师归纳:所以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板书:力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方向由具体的作用去定。

    3、力的图示

    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引导回答: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其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总结归纳引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那在物理学当中可以形成准确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就是力的图示。

    (1)教师板演: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100N的力F,如何表示这个力呢?

    首先选一标度(比如1cm长表示20N的大小)。

    其次,从力的作用点向右画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度要是标度的5倍,表示100N,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学生:根据过程总结什么是力的图示。

    板书:力的图示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力的示意图。

    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3)巩固训练

AG=50N,表示其所受中立的力的图示:

    B与水平面成300角的斜向右上房的500N的力的图示。

    师生公平学生答案。

归纳:标度可以任意选取,但要依题而定,还要使所选取的标度有利于作图。在力的图示中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

    4、力的种类:

    提问:同学总结一下学过什么名称的力

    学生答:拉力、支持力、压力、重力、动力、阻力……

    教师分析:象拉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一听名称,同学够知道力的作用形式及效果,这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分类的。但这些力产生的条件及性质不一定是一样的。比如:象重力、拉力是不同性质的力,但都可以作为动力或阻力;而性质相同的力,又可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支持力、压力是同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效果却不同。所以力的分类按效果和性质来分。

板书: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等。

    三、小结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图示和步骤

    (3)能从效果和性质两方面区分力。

    以上内容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基本内容,我们下节课就分别学习按性质分类的三种常见力产生的条件及大小、方向的确定。

    四、作业

    1、P5  练习一(1)(2)

    2、我们在游泳时,用手向后划水,身子却会向前游去,为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高一物理教案1.1.3]

第一章  力

1.1 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

物体和受力物体。

2.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二、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图示

三、难点

正确找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四、能力渗透点

通过对力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理解能力。

五、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六、教学方法

讨论、练习、归纳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互相讨论,研究教材(5分钟)

二、力的概念(讲解)

例举受力作用的物体,引出力的概念。

1.  力的概念:

⑴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练习】(举例)

①  力学中的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

②  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由研究的对象确定

③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同种性质的力。

④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由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所受。

⑤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一定能有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

⑵  力的作用离不开物体(不论是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

①  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只有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②  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存在作用力

③  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2.  力的作用效果

①  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②  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变化)

    【演示】木块放在海绵上,海绵会发生形变

【演示】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3.  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SI制)中,力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千克力=9.8牛(换算关系不随时间、地点发生变化。)

三、力的图示

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称)来测量。

3.  力的图示

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叫力的图示。线段

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例1】如图1-1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牛顿,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分析】画力的图示,应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  选定标度

选5毫米长的线段表示2N的力

②  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标刻度。

③  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有时为了使画图简便,不画B物体,而用一个点表示物体,然后

       做力F的图示。

 

  

四、  力的分类

①  把力按性质分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②  力按效果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五、作业

[高一物理教案1.1.1]

第一章  力

1.1 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正确找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⑵ 知道力是有方向的量;知道力的国际单位是N(牛顿);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⑶ 会画力的图示。

⑷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

⑸ 初步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来命名或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2.能力目标

⑴ 通过力的图示,体会用形象描述抽象的物理概念(量)的方法。

⑵ 通过指明受力物和施力物来体会如何挖掘“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内涵。

二、重点、难点分析

⑴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准确把握这一力的初步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力的物质性体现在:没有脱离物体的力存在,一个孤立的物体也不存在力的作用,即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在这里,不宜提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也不宜举沿斜面下滑的物体不受下滑力的例子。

⑵ 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应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把握。虽然把物体“用一个点代表”,也不要过早地提出“质点”的概念。

三、教具

磁铁、小铁块、细线;弹簧秤、钩码(学生用,2人一组);刻度尺、圆规。

有条件地可利用投影设备,并准备相应的作力的图示的投影片或实物投影图。

四、主要教学过程

⑴ 引入课题

我们在初中学习了力学知识、热学知识、电磁学知识和光的知识,到高中还要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上节课已经提到,无论从内容要求、学习方法和能力要求都要深化。

我们初中所学力和运动、功和能都属于力学知识,其中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又是重点和基础。无论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还是功和能和关系,都是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准确把握力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第一章就讨论力。

⑵ 教学过程设计

一、力

提问:什么是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演示: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

引导答出:细线对钩码施加了力。

演示:磁铁吸引铁块。

引导答出:磁铁对铁块施加了作用力。

提问:再举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实例,要求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对学生举出的目前不好说明的实例,不要过多分析,可指明以后会涉及。)

小结:力是一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当我们研究某一个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例如说物体受重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提问: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N)能不能完整地表达了这个力?

引导学生答出力是有方向的物理量。(力的作用点)

2.力的大小和方向

(1)力的大小用弹簧秤来测量。单位是N(牛)。

(2)力是有方向的物理量。

提问:物体受的重力方向是____;水里的船受到的浮力方向是____。

(3)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代表)。

例1  (教师做):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000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

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cm长的线段表示500N的力。

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水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cm),然后画上箭头(图1):

 

例2  (学生做):作出下列力的图示:(可同时出三个题,全班分三组,每组做一个题,并分别选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①物体受250N的重力。

②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

③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1000N。

答案:

说明:①选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

②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示。

提问:上述三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提问:回忆初中所学过的知识。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利用已有的弹簧秤等演示,总结上述两方面效果。)

今后我们将定量地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小结: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不要忘记定标度。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

提问:说出不同力的名称。

(学生边答,教师边在黑板写出,并有意识地分成两类:按性质命名的力和按效果命名的力。)

总结:

4.力的分类

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浮力、向心力都是按效果命名的力,而且是合力,不宜过多说明。)

不同效果的力可以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如绳子的拉力、车轮的压力、路面的支持力,实际上都是弹力。

按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如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力、磁力都可以是动力。

上述关于力的分类,还要在不断学习中扩展并深化。

在力学范围内,接力的性质划分,常见的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为了学好力学,首先要从产生、方向及作用效果上认清这三种力。下面几节就分别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这三种力。

(三)课堂小结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方向和作用力是力的三个要素。

要会力的图示,它体现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四)作业

p.9:练习一(1)

(五)板书(建议)

第一章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单位:N(牛),大小用弹簧秤测量。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

力的图示:标度

3.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

按效果分:

(北京八中 刘千捷)

[高一物理教案1.1.0]

第一章  力

1.1 力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弄清力的作用效果.

4、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运用几何图形表达物理概念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理解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应着重理解力的物质性、相互性、同时性和方向性.

2、在弄清力的作用效果的同时,明确力的两种分类方法.

3、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教材,以培养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练习、归纳

 

四、教具

弹簧秤2个,气球2个,米尺

 

五、课时:1节

 

六、教学过程

(一)演示实验

实验1:将两根弹簧秤钩在一起水平拉开,观察现象.

          两弹簧秤均被拉开,并显示相等的示数.

实验2:两手各拿一个气球,让它们水平接触,然后用手挤压其中的一个,最后停止挤压,观察现象.

          两气球均发生压缩形变,停止挤压时两气球的形变同时消失.

(二)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讨论:

(1)“作用”指的是什么意思?

物体之间相互拉、压、挤、推、吸、……等过程的统称,可见“作用”的意思是实际问题的抽象.

(2)以两个演示实验为例,分析“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句话的含义.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可能有脱离两个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这就是力的物质性.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后者是施力物体,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而找不到施力物体,这样的力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既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样也是受力物体,因此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相对的.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只分析物体的受力.

(3)施力和受力过程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2、力的三要素(学生自学、归纳)

(1)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方向

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不同方向的力对物体作用效果不同,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来,除了力的大小,还要指明力的方向.

(3)力的作用点

 

(三)怎样形象而完整地表示一个力呢?这就需要力的图示.

1、 什么是力的图示?(学生看书)

2、 示例:作用在小车上并且方向向左的100N的力.

3、 小结步骤(师生共同小结)

(1)选定研究对象,标出作用点;

(2)沿着力的方向,画出作用线;

F

 
(3)选取适当长度,作力的标度;

(4)依据力的大小,画有向线段;

(5)标明箭头指向,写力的符号.

4、 什么是力的示意图?(看书)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有什么区别?

示意图只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并不要求按比例画长度,因而也不需要建立标度,表示物体在该方向受到了一个力.

 

(四)力的种类(学生看书,归纳总结)

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五)课堂练习

教材练习一:(2),三人上台演板

评讲:(1)强调箭头画法

     (2)指明力的作用点一般标在箭尾,而不要与箭头重合,例如标推力.

(六)课堂小结

         力的概念:物质性、相互性、同时性、方向性

 

 

       力      力的图示:用带有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按力的性质分类

               力的分类

 

                              按力的效果分类

 

(七)课外作业:①教材P5(3)

②略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