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学院
 
学院首页 > 老师心语 > 与家长交流中的一些思考
与家长交流中的一些思考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9.04.28  浏览量:9055
上海家教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与家长交流中的一些思考

    学校教育由于有固定的校舍作为教育场所,有专业人员作为教师,又有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和统编的教材,同时有一套相应的教育方法,所以成为一个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但是学校教育又有它的不足,这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了解学生在入学前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等,这将会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产生困惑、矛盾,甚至于无所适从。二、不了解当下孩子在学校之外的行为思想的表现与学校中的表现的比较,从而无法使学校教育形成一个稳定而发展的策略。三、不了解家长所采取的方法恰当与否,学生成长的环境是否有利于他的成长。


    基于以上目的,与家长交流就成了学校、班主任所重视的一个认为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希望利用此契机,互换看法,增强了解,达到观点一致,同时也对一些家长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于是也就有了家长会的集中交流,个别家长的座谈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及成立家长学校等形式。成功的例子固然不少,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失败了不少。那么,为什么一个好的愿望却为什么未能达到目的,其主要症结是什么?如何去解决这一症结?本文拟从与家长交流的方式、时机,培训的有关问题等方面作一番探讨,以求教与大方之家。

交流的方式、时机

    我们在交流的时候,主要分以下几个方式:鼓励,批评及一般性谈论。

    鼓励:主要针对对象是优秀生,但反思我们很多时候的鼓励主要落脚在智育而非德育上;第二是未能发现优秀生身上的个性或不足,从而使这个交流显得“单薄”,难以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未能达到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育人,或可称为一时的智育成功而长久的德育失败;再次是对学困生的鼓励。在与这些学生家长交流中,一种是盲目的鼓励,二是未能进行深入的了解,被学生一时的行动所麻痹,这些都会造成家长的松懈——当然,这里并不是排斥诚信机制的建立——盲目的奖励而导致最后的失败。

    批评:我们很多时候批评的对象是学困生,而且与这些家长交流时会不自觉的情绪化,只是一味的批评,而抹杀了学生的优点,形成“一团黑”的印象,再加上交流时的态度,也就可能在家长心里产生一种失望感:我的孩子已经没有了希望,随他吧!或是有一种受辱的感觉,结果回家给孩子的要么一顿骂,要么一顿打,形成孩子对老师、家长的怨恨,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其次是未能了解学生的近期的向上的变化,但偶然因素又导致了对他的批评,造成时机的错误把握,这也会导致学生的绝望,从而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使教学的一环从中断掉;第三是批评的偏向性,那就是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各种原因,有许多人也许一生只是处于一个平凡的位置,那么,作为一个社会的安定,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德育是其中的支撑,德育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所。而不恰当的批评对一个人,或一个人总生活在批评之中,都将对他的心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其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般性谈论: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在与家长交流中,对学生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使家长产生一种强烈的信心,没有一个目标感,而这种心态实际上不单影响家长,同时也会在潜意识中造成教师对这一类学生的忽视,而这一点不管对哪一个时代的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这可以在相关的心理学著作中找到理论论证。这样的时机我们就可认为是一个关键点把握的失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恰当的交流方式和时机是十分重要的。


培训的相关问题


    在文章的开篇,我们已经提到,家长学校的目的是为了使家长们能够有所提高,但这当中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的内容上,这也正为大多数人所忽视。因为培训老师的授课内容一般来讲,理论性比较强,然而培训受众——家长——的理解水平却高低不一,这就会造成他们理解不足,造成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而且这当中还有一种心态在其中,即授课教师越出名,其信任值就越高。这时如果由于家长自身的素质问题,反而可能形成一种错误理解,于是也就错误的施加在学生的身上。

    二、参训的人数比较多,孩子的年级不一样,碰到的问题不一样,而教师的培训内容在这上面的整齐划一,也就只在理论上满足一定量的受众体的要求。

    三、培训的时间一般比较短,次数比较少,还有就是这方面的指导教师也比较少,所以也就不能很好的、及时的解决家长的困惑。试想一下,如果家长长期来受训但却未能解决自己所碰到的问题,也就会象学生一样产生厌学思想,最终不来。


    四、对于参加这种培训,许多家长在主观上并没有重视或不了解它的重要性,或是要上班,特别是农村或农村结合部的学校,家长一天劳累,忙于生活,所以来的家长就更少,从而造成受众面狭窄。


    五、对于这种培训,很多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担心教师会借此机会向家长“告状”,所以一般是不告诉家长的,这也是受众面狭窄的又一个原因。


    当然,影响与家长的交流而降低期盼值的因素还有很多,但就以上内容来讲,其造成的后果是不好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解决的途径


    上文我们已经论述了与家长交流的重要性及在与家长交流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回到原点,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谈一点看法。

    一、从多个渠道加强学习。一个教师能够不断总结自己工作中的得与失是非常重要的。但也要善于学习,掌握德育工作中的理论、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把书本上学习的东西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灵活运用,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网络、书店、当地及校图书馆以及自己订阅大量的理论报刊书籍,从而能够使自己在与家长交流中深入浅出,把学生的问题谈清楚,谈透彻,也利于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上能够有所帮助,这也是培训的一种方式。


    其次,我们还要学会多种交流方式。要知道,有了良好的心愿,有了理论指导,如果没有一种良好的交流方式,同样不能达到一种良好的效果。这我们可以从有经验的老教师那儿,《演讲与口才》等报刊上,还有一些书店里的有关班主任管理之类的书籍中得到学习提高。

    二、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能学会与学生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的变化,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才能把握好时机,使工作做到切实有效;同时要善于分析家长所提供的资料,及时的改变教育方法和策略,使一切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作为学校,一方面要利用集体的优势拓展教师学习的渠道,如构建学校互连网、增强校际交流、聘请专家来校上课或挂Kao相关大学及机构培训教师,不断增强教师这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家长培训方面,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要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专家来校上课,又要在内容上针对本校学生、家长实际提出建议和要求,要使其内容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通俗性,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而这也需要资金的保障;其次,在组织上,将家长学校培训制度化,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要使其流于形式。同时,在形式上,是否可尝试象教学上的“分层教学”一样,将家长分为不同年级、不同情况而编班,这也利于授课教师备课上的方向性。


    当然,这当中所需求的资金、师资恐怕都不是学校所能独自解决的,这也正是本文所要谈的下一个问题。


    四、作为社会方面,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社会大环境,它是一个广阔的教育场所,什么样的信息都能够通过种种渠道进入,这就可以使人们意识到,这种大环境是不可能纯净的,但这也是无法回避的。因此,我们的教育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必要的途径,充分利用社会方面的有利因素为学校、家庭教育服务,如在家长培训一事上,我们就可以调动社会因素,在全社会中倡导重视家庭教育的观念,通过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营造一种氛围,改变家庭教育中的许多错误观念,促成全社会的重视,这也有利于今后教师与家长的更充分的交流。

    重视与家长的交流,既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我们教师应有的意识之一。但如何能更好的进行,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也是我们要深入探讨的。本文的一些思考也许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由此却让我们意识到:教育是社会的历史范畴,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各个方面的优势,在教育中既发挥各自的特殊功能作用,又能互补,营造出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以一种发展的、全面的,辨证的眼光关注教育,能否构建一个家庭、学校、社会和谐有效的教育体系。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