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学院
 
学院首页 > 亲情 > 孩子劳动教育不容迟疑
孩子劳动教育不容迟疑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5.04.13  浏览量:109172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网】【家教】推荐阅读。

辽宁何氏医学院院长何伟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某县妇联对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做过一次调查,从没洗过衣服的占79%,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占67%。由此,何伟认为,中国学生应该补习“劳动课”。

 

看到这则消息,不知为啥,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得孔乙己先生,整日里好逸恶劳,懒散惯了,写出字赚几个小钱,不是为了过日子,而是图口服,排出几文大钱,穿着长衫站着喝酒,一个文化多余人展现在世人面前,令人久久难以忘记。

 

事实上,许多知识分子骨子里就不怎么喜欢劳动,总觉得读书人与劳动似乎不怎么搭界,觉得读书就应该干大事,否则就有些丢面子一般。不是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质疑吗?孔夫子不是在东游列国之时,面对荷蓧丈人的质疑,说什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己也没说什么,难怪李零会称之为丧家之犬。

 

也许四书五经读多了,自古以来,读书人每每读到这一段,似乎粗枝大叶的特别多,不免产生错觉,总认为荷蓧丈人有些小题大做,整日里想着治国平天下,有什么闲工夫去想着桑麻之乐。

 

“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切都是读书人自命清高的思想准绳,他们就算懂得老百姓疾苦,唱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类的诗句,照样难以阻止自己花天酒地,据说,唐代诗人李绅就是这样的家伙,喜欢吃什么鸡舌头,看看就让人觉得可悲。朱元璋先生为啥要反腐倡廉,就是那些开国的功臣,绝大多数都在宦海中忘记了根本,每每走进古代读书人的园林,您能怎么说呢,很少有人如诸葛亮、陶渊明那样,躬耕南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再说了,诸葛亮当上丞相之后,恐怕也不愿意再到田埂去走走了。

 

读书到底为啥,你就是图个封妻荫子,荣华富贵吗?读一读吴敬梓先生写的《儒林外史》,看看周进面对贡院哭着几乎死过去,范进中举之后几乎乐极而疯,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尽管蒲松龄屡试不中,但是《聊斋志异》里的狐仙鬼妖十之八九都是与读书人在一块儿,无论怎么过怎么的日子,在先生的笔下,都有一股逍遥的向往在其中。这一点,《红楼梦》似乎有些特别,然主人公贾宝玉的结局却有些茫然,用白居易的话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读香山居士的《观刈麦》,不免为之心系百姓生活而感动。与之同时期的柳宗元笔下的《捕蛇者说》,写尽百姓之疾苦,可见,能够想着百姓,与百姓共命运、同呼吸的读书人在封建社会里已经不简单了。然而,他们尽管关心老百姓疾苦,同情他们的生活,但能够主动劳动,享受劳动之乐的读书人,我们还是很难见到。

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觉得孟夫子不配为亚圣,许多孔夫子坚持的东西到了他那里都变了味儿。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到了他那儿变成了“集天下英才而教之“,同样的,孔夫子尽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也没有轻视老百姓,怎么到了他那儿,一切都变了,似乎读书人不应该自食其力,只愿意做一个有思想的寄生虫。为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会失败,一个根本的原因,这两次运动都在与不劳而获者进行斗争,这方面,无论是汉族封建地主,还是腐朽的八旗子弟,他们都打着读书人的旗帜,阻碍改革,最最可悲的是,太平天国的那些领袖们,他们一旦被锦衣玉食所包围,也很快忘记了根本,不思进取,直至被灭亡。世纪伟人毛泽东主席就有清醒的认识,他明白,一个政党只有紧密联系工农大众,才能取得革命的根本胜利,在党最艰苦的时候,我们有南泥湾的三五八旅,有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革命传统,甚至老人家要求知识分子主动向老百姓学习。不要全盘否定上山下乡运动,至少,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从劳动生活中得到灵感,从而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时下,无论是贾平凹,还是莫言、路遥,他们的笔下为啥会有鲜活的生活,不就是与劳动息息相关吗?

 

鲁迅先生考证,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它们的起源都来自于劳动,一旦文学作品离开了劳动人民的生活,那么只能束之高阁,曲高和寡了。读书人应该与劳动联系在一起,这是知识分子丰富生活的关键。我们不能够瞧不起劳动者,更不能够轻视劳动本身,这是读书人的本分。

 

作为读书人的种子,我们广大的学生,应该热爱劳动,不要好逸恶劳,更不能够以劳动为耻,否则,人就容易忘本,自然不会有多大出息。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农民辛辛苦苦地培养了一个大学生,可惜的是孩子不知道生活得甘苦,一味地索取,不知道通过劳动来回报自己的双亲,典型地啃老一族。

 

我们的许多家长,宁可自己吃尽苦头,起早带晚,就是不愿意让孩子感受生活之艰辛,不要以为只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殊不知,从小不进行劳动教育,那也照样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也会变得虚荣奢侈起来。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学生,家里明明不怎么景气,可就是死要面子,想尽办法问父母亲要这要那,穿衣服也喜欢明白,吃东西也是挑三拣四,压根儿就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事实上,有些孩子家里尽管富裕,但父母教育引导得当,穿着却特别朴素,看来,劳动教育需要大人去引领,与家庭的贫富不完全成正比。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封建社会留下来的读书人不好的思想依旧在社会上刮着风,许多家长只要看到孩子在写作业、读书,就不会让其做什么家务,总觉得做家务是浪费时间,殊不知,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做适当家务,乃至于今后工作生活都会成问题,这实在是时代的悲哀。正如开头所说的,高一学生竟然从没洗过衣服的占79%,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占67%。不要以为这是小事,一旦不留意,等到这些孩子走向社会,那就是寄生虫无疑,工作时害集体,在家时害父母,这样的例子我们见得少吗?

 

再说了,尽管国家把劳育与智育、美育、德育并列,但现实中,许多学校仅仅着眼于智育,其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许多孩子不知道为啥要劳动,到底应该怎么劳动,那种劳动光荣的思想不知道飘到瓜哇国哪个边边角角了。最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也没有把劳动教育当回事,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不优秀,竟然用劳动来惩罚孩子,似乎劳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儿,这样下去,又有谁愿意真心实意地做好劳动呢?我们常常发现校园里,学生打扫马马虎虎,老师也不会过分在意,等到学校打分,才去稍微照应一下,更何况,只要学生成绩好,卫生差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殊不知,真正的教育实践家,他们都会把劳动当做一件大事来抓,正如姚止平校长所说,栟茶中学的学生就算扫地也要扫个全世界第一来。劳动不仅是一个过程,它更是一个人的态度,唯有从内心深处尊敬劳动,才不会抱怨生活,才会用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的世界。

 

世界的发展拒绝好逸恶劳者,不喜欢爱慕虚荣者,他们需要一个个辛勤劳动的公民为之奋斗,不要再迷恋读书人自命清高的幻觉,多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说不定,你就会知道感恩,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不会被欲望迷了双眼,这才是一个和谐世界实现的根本。

 

总之,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读书人自食其力,需要知识分子热爱劳动,唯有勤勤恳恳,我们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幸福。(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2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