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学院
 
学院首页 > 探索.发现 > 教辅材料编写要从价值角度审视
教辅材料编写要从价值角度审视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8.12.19  浏览量:6422
 在一节练习课上,我的学生们围绕教辅资料中的一道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1.栽种树木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栽种树木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

  2.货物的总吨数一定,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

  3.全班学生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凡是没有看过参考答案的学生均认为成比例关系。而看过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中认为不成比例关系)的同学均认为不成比例关系。他们指出:第一题中“每天栽种树木的公顷数”前面并没有加上平均字样,说明完全有可能每天栽种的公顷数不相同,所以,二者不成比例关系。对第2小题及第3小题的争论情况也基本相同。并且,在争论第3小题时,反对的学生更有理由,因为班级里每组的学生人数都不相同。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更是洋洋得意了。

  为了挽回局势,持“不成比例”意见的学生开始在题外寻找理由:“订阅《中国少年报》的钱数和份数成比例关系吗?当然成比例关系,这个我们前面都一致赞同了。可是,按照你们现在的说法,《中国少年报》的价格从生活中看,有批发价和零售价之分。既然这样,钱数和份数是不成比例关系的了?”“小华从家到学校,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按你们的说法也是不成比例关系的了,因为,从家到学校可以有很多条线路,还有走路的速度也有变化呀!”……

  看着坚持己见的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我的思维也飞快地运转着,再这样争论下去,恐怕在小学数学课本里再也找不到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了。回顾前面的学习,教材中有这样一题: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2.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4.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5.小林拿一些钱买练习本,练习本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在相应的教师用书中,关于这题有下列表述:“其中第1、3、4、5题成反比例,第2题不成比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重点关注探究量与量的关系,而不是玩文字游戏。

  诸如此类的争论,比比皆是。例如关于“0”的争论,前段时间在互联网小学数学相关论坛上异常热闹,几个帖子合起来参与讨论的竟有上万人次。特别是围绕着:0是不是偶数;0是不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倍数,反过来所有非0自然数是不是0的约数;0是不是合数;0的记数单位是不是1;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教师们围绕着这些内容的正确性与如何展开教学争得不可开交。作为对比,我在学校里对几个学生展开随机调查,看他们是否也有上述疑惑,哪知他们表现得很轻松:

  师:0是偶数吗?

  生:是。

  师:0是一位数吗?

  生:不是。

  我在想,如果突然向学生问一句:“1是一位数,为什么0不是一位数呢?”学生的思维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是否也会像很多老师一样手足无措、愁眉紧锁呢?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如果甲的3/4和乙的2/7相等,甲和乙之间的关系是哪一种?A.甲>乙;B.甲=乙;C.甲<乙。是选B或选C,还是选B和C,争论又围绕着“0”展开。

  诸如此类的争论,放着关于单位量、具体量、分数的大小等重要的数量关系不去探究,而偏偏在个别字眼上展开激烈争论,这样的争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有价值吗?比如前面关于0的问题,数学界对“0是不是自然数”的争议由来已久,而这种争论并没有影响数学的发展,这也说明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数学的本质问题。从数学上看,这种问题属于数论问题,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即可,在课堂上没有必要深究。

  新课标指出:“让孩子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且是对学生从事任何事都有用的数学。

  笔者认为,单就对数学本身来说,谁也不能硬性地把它分成有价值或无价值两类,因为任何数学知识都有其自身价值,只不过对每个人的数学素养而言,价值的区别就显而易见了。比如对航天专家来说有价值的数学,对农民就不一定有同等的价值。而新课标所提倡的“有价值的数学”并不是指哪一类数学知识没有价值,哪一类数学知识更有价值,而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短短九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学习一些数学内容。这部分经过选择的学习内容是对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比如计算、统计、概率、位置、图形变换等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数学内容。相对来说,过多的繁难计算,随着纸笔计算的弱化,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则较难体现出其价值,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选择少用或不用。同时,我们看待数学知识有无价值,也不能从它是否在实际生活中直接用得上等过于实际的角度出发,还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良好思维与科学态度,能否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有价值的数学”要求教师不能从自己的角度来判断知识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有价值的数学应具备的三大基本特征: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是学生们自己的数学,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来看待数学问题,而不能从自己的理解出发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们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利用教学材料。

  “学有价值的数学”要求习题的编写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标准,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任务。很多时候,并不是教师故意为难学生或为难自己,而是现在的一些习题以及用于素质测评的试卷在编写时没有把关,或在理念上存在偏差,一些模棱两可的题目在挑战着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让教师无所适从。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尽量多学些有价值的知识,数学教辅资料的编者应该从价值的角度来审视习题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