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
上周,广州市招办举办“2010年高考阳光招考”在线电话咨询会,来自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和市高考研究组各科专家连续三晚坐镇市招办,接听考生、家长电话,解答各种高考备考疑难。
文/理科综合:
|
做考题,按题号不按学科
支招: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文理综合专家、特级教师钟阳
今年是高考新方案实施的第一年,文/理科综合这一全新考试科目的分值高达300分。而广州市的高三“一模”之后该科目成绩不理想,让家长和考生普遍担忧。对此,钟阳表示,综合分值较高,题量大,因此靠猜题难以过关。
他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首先不要猜题,而应全方位地复习,此外,毕竟每个人并非每科都比较完美,因此需要考试策略来弥补。钟阳建议,答题时不要先做自己平时认为容易的科目,较明智的策略是:先按题号往下做,不按学科做。
有家长提出,考综合科时按题号做,考生是否需要经常转换思维?钟阳说,其实转换思维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凡是感觉到有些困难、做不下去的题目先放下,容易的分数先拿下,留下足够时间在第二轮做。第二轮时,考生可根据三科的难易程度再分配答题时间。
语文:
临考前,写日记保持手感
支招: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学科高考研究组特级教师林少玲
林少玲认为,在最后一个半月的冲刺阶段,考生应该有一本知识的分类归纳本,重在知识的每日积累;此外,要做到短期提高,应抓分值比重大的古文与作文,而作文的素材可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甚至是看过的电视剧。
林少玲认为,最后阶段的复习应集中在薄弱环节的逐一攻破。占分值较大的现代文学题要怎样答题?林少玲支招说,应该一边阅读一边把关键的词句划出来,然后把题目与原文进行对比。林少玲建议考生找到前几年的高考题仔细研究,从中摸索出出题规律。
分值比重大的作文要如何下笔?到了高三,学生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可以把以前看过的东西翻翻,这样相当于把过去的记忆激活。学生可以把每天的感受写下来,不用写太多,就是“小小日记”,这样写的时间长了就有感觉了。
英语:控制时间,40分钟写作文
支招: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学科高考研究组高级教师梁厚富
有考生提问:在一模中英语作文第一部分15分拿了12分,但第二部分时间不够,25分也只拿了12分,怎么提高?对此,梁厚富提醒:要注意时间控制,“一般来说英语能有40分钟写作文比较理想”。
针对阅读题如何拿高分,梁厚富表示,从应试策略来说,考生应该在读文章前先看一下题目的设置,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扫描”阅读材料,除非题目是针对细节提问的,否则在阅读时不需要过于“抠”细节。
但是,平时考生进行阅读训练时的策略和应试方法应该有所区别。梁厚富提醒,历年高考的阅读理解文章是很好的训练素材。现在离高考还有一个半月,如果是词汇量不足的考生,不应再孤立地背单词表,“学生可把高中课本的课文都朗读一遍,如果发现有不熟悉的词汇应该特别注意搞清其拼写、词义和用法。”
数学:答题重点,主攻中等难题
支招: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数学学科高考研究组高级教师谭建东
有家长问道,孩子在“一模”中数学科考了96分,基础部分得分较好,但解答题部分的失分比较多,剩下时间该如何加强?对此,谭建东表示,基础部分的得分情况好,要继续保持下去。对于解答题部分,则应该将重点放在中等难度的题目上,尽量确保此类解答题不失分。但无需强求答出高难度的解答题。“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肯定会设置难度较高的题目,不是人人都会做或者拿满分的。”
谭建东强调,不少同学因为书写不整洁、答题漏了步骤而失分,这样很不划算。
记者注意到,很多参与咨询的考生的数学模拟考试分数在100分上下波动。对此,谭建东老师总结出一个尽量多拿分的方法:“容易题不丢分,简单题少丢分,难题争取多拿一点分。加上规范书写,要把该拿的分都拿到。”
物理:规范解题,同样可以得分
支招: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物理科高考研究组高级教师谢春
一位考生在广州市“一模”物理考试中得到69分,感觉非常着急。对此,谢春表示,一般来说,物理科考试学生失分多是后面的实验题和计算题,前面的选择题相对简单。
谢春建议,考生在冲刺阶段要做有心人,将平时易错题目加以归纳,有自己的错题笔记,对平时的听课笔记也要分类归纳。此外,还要注意让解答题目规范化,按高考对答题的格式要求答题。事实上,很多时候,老师讲授答题格式时学生貌似明白,但一到自己写就出现漏洞,这都是学生规范化练习偏少的缘故。谢春介绍,在“一模”考试中,物理科的计算题一般都不是新题型,而是有变化的老题型。“考察知识点重要,考察解题规范化同样重要。”
谢春谈到,相对而言,力学和电学在考试中所占分数比重较大,像热学和原子物理占分数比重要小些,但有很多学生却在这些知识点上失分。
化学:实验题,侧重操作能力
支招: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科高考研究组高级教师肖宏伟
电话咨询中家长们都提到,实验题应该如何拿高分?一位考生的妈妈称,自己的孩子平时化学大概能考85分,如果想达到90分该怎么做?孩子的实验题丢分很多,现在买参考书来“恶补”有没有用处?
|
肖宏伟说,不建议再大量地做练习题。“今年化学的实验题会更侧重考察操作能力。可以说,动手做过实验的和没做过实验的,答题的感觉肯定不一样。”
“做好实验题,要抓住两个要素。一个是实验的方向,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的科学原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等。第二个是实验的细节,比如实验仪器、药品、用量、操作规范等。这要求学生不能靠死记硬背,而是要用心体会、理解。”肖宏伟表示,最后阶段学生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还是要保留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
他建议,学生应该回归课本,重点归纳、整理、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薄弱环节,扎实地掌握主干知识。此外,在答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文字表达的规范,这几年广东高考对这方面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生物:回归课本,搞清主干主枝
支招: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生物科高考研究组高级教师刘桦
对于生物科目的备考,刘桦建议考生:第一,大家要寻找自己的短板。总结自己每次大考的错题,和老师一起分析,从而找出自己缺失的知识点和知识块。第二,回归课本,回归主干,回归核心。建议对课本知识点做树形归纳,清楚主干、主枝、侧枝、树叶;要对知识点进行俯瞰,有一个统领意识,站在更高的高度,有全局角度。第三,要提高复习的效率。要“点穴式”看书,扫除自己的知识盲点和模糊点。时刻记住提高分数时间比。“具体地说,看书的时候要以点带面,提高覆盖面。能拿的分数尽量拿。第四、跟自己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是成功。考试时不要有消极的心理暗示,要有信心。
地理:文综大题,“先吃肉后啃骨”
支招: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地理学科高考研究组名师伍建儿
谈到文综答题顺序,伍建儿建议选择题按部就班。大题方面先快速做一遍,按顺序不分学科,把能拿的分先拿了;然后从自己最强的学科做起,把较有可能拿到的分数拿了;最后再去啃难啃的骨头,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先吃肉后啃骨头”。
伍建儿称,冲刺阶段关键是提高提取信息能力,回归课本。“地理做题其实就是解读信息、描述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有效信息提取出来也就成功一半了”。关键是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包括提取、解读文字、图像、表格材料信息。读图要学会提取有用信息。在景观图、漫画中看到信息点,学会提炼其中的价值取向。
不少学生在面对35道选择题和6道大题时,十分困惑于时间到底要如何分配才合理。伍建儿认为,最佳时间分配因考生个体而异,考生应在一模、二模、三模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答题时间分配。
政治:答主观题,慎用个人语言
支招: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政治学科高考研究组名师林金桦
林金桦称,文科在最后的两个月提高幅度是很大的,比理科容易突破。一般来说,考生通过高效率的复习,政治能提高10%~20%的幅度,所以要有信心!”
考生往往以“大包抄”式的解题方法———看到材料,把可能相关联的理论知识简单堆砌。但他认为,“大包抄”式答题不可取,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耽误了其他科目的答题。应注意材料与知识点的结合与挂钩。一定要从材料中去找理论。
他认为,主观题用专业术语和书本的理论最好,如果用自己的语言作答前提是正确才行。用自己的话解答可能在回答理论问题时得分不高,因此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历史:重视审题,先明白“考什么”
支招: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历史学科高考研究组名师钱永产
有学生问,历史大题有没有固定的答题套路?对此,钱永产表示,只能说有一些内在的、通用的答题规律,比如考生要概括、总结、分析、比较。但答题的重中之重在于审题。
钱永产说,不管练习还是考试,碰到答题首先要思考:题目想考什么知识点?学生只有明白了“考什么”,才能正确检视涉及的知识点。
“这要求考生平时搭建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架构。比如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这是横向的维度;时间、朝代及年代则是纵向的维度。”钱永产建议,学生应该严格对照考纲牢固地建立知识架构。最后这段时间不宜频繁地做题,只应找一些题目精做。“这里所说的题目,是能够打中自己复习薄弱环节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