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学院
 
学院首页 > 新闻中心 > 减负啥时候才能动真格?
减负啥时候才能动真格?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0.04.10  浏览量:22514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我们的社会,如果没法给学校减负,给老师减负,给家长减负,他们又怎么可能给学生减负?当这三者甚至更多方面的压力都集中到了孩子们头上,给学生减负的出路,又在哪里?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减负再次成为教育专家和学生家长们热议的话题。在我个人看来,如果“高考指挥棒”这个教育体制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所谓的减负手段都只能治标不治本。就在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期间,广州市一名九岁的小学女生,因为拒绝去附近的补习班上课,被父亲当街暴打,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这样的悲剧再次提醒我们,仅仅靠减负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现在无论是对学生、对老师、还是对学校的考核和评估机制,都是围绕着分数和升学率转的。面对“高考指挥棒”指挥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除了学生之外,学校、老师、家长其实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哪个学校给学生减负越积极,就很有可能在未来的考试评比中吃亏,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也肯定不愿意配合学校的做法。因此,学校、老师、家长们口头上都对减负投赞成票,但谁也不会主动行动起来,都希望别人先动。

  因为学校和老师的压力大,他们势必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所谓的好学生身上。家长们呢,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第一选择就是把孩子送往补习班。问题是,第一,孩子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是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态度不好,还是智力相对不足,家长在没弄清楚的情况下盲目地为孩子补课,往往适得其反;第二,孩子自己愿不愿意上补习班,家长们根本就没想到要去征求孩子的意见。毫不夸张地说,很多学生上补习班不是为自己上的,都是父母给逼着去的。结果呢,家长辛辛苦苦花了钱,孩子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提高,还产生了逆反情绪,亲子关系都可能出现问题。

  减负之所以难以推进,除了考试制度外,还有很多社会问题也直接或间接地转嫁到教育上来。在中国,升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求知手段,更成为一种求职手段。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职场竞争激烈,很多用人单位首选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或者研究生、博士生。家长们看到这些现实情况,只会从孩子小时候起就督促他学习,减负则更加无从谈起。在中国,无论是什么地方、什么背景的家长,在其他方面还可能存在分歧,但在督促孩子读书的问题上,可以说是达到了惊人的一致。 《纲要》也提到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据我所知,很多农民工夫妇千辛万苦地把孩子带到上海来读书,他们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但要给孩子一个翻身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拿到城市户口。在这种强大的生存和心理压力下,他们怎么可能会给孩子减负?

  小学生拒上补习班被父亲暴打致死,这既是个教育问题,同时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学者都应该反思一下,是什么原因,让那个父亲无法停下举起打向女儿的手?我们的社会,如果没法给学校减负,给老师减负,给家长减负,他们又怎么可能给学生减负?当这三者甚至更多方面的压力都集中到了孩子们头上,给学生减负的出路,又在哪里?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