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学院
 
学院首页 > 国内教育 > 建国后四代领导人的科技发展观
建国后四代领导人的科技发展观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0.04.07  浏览量:11496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建国后四代领导人的科技发展观

解读材料:在党的集体领导下,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向科技进军”号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科研要面向经济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针对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成为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可以归纳为:以国防建设为中心、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科学发展观的四个阶段。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1956年,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战略号召
1、诞生过程:1956年1月,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同年成立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956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提出12个重点任务,对全国科研体制、人才用方针、机构设置等做了规定,其中重点是国防科技研究。
2、背景:国际上方面来说,主要是①中美对峙: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包围和威胁,中苏关系恶化:美苏更加的核垄断并对世界发出核战争威胁②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从国内方面来说①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迫切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巩固国防的需要。
3、重大成就:核心是两弹一星成就,"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4、重大意义:①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核威胁②展示了新中国的科技实力③增强了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中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和平与安宁的环境④极大的增强了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责任感⑤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促进了与“两弹一星”有关的产业如: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诞生过程: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恢复邓小平领导职务的决议。邓小平恢复工作后,由于他的领导作用,各条战线都出现了新的面貌。在1978年3月的全国科技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条马克思主义观点。
2、背景:从国际方面来说①和平与发展在当时世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流,以经济科技竞争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②美苏争霸虽然对世界构成了重大威胁,但是两极格局下也维持了相对的和平与稳定。从国内方面来说①文化大革命结束,百废待兴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科技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决定因素。
3、重大调整:面向经济建设为生产经济建设服务、注重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995年,江泽民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诞生过程: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同年5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党中央、国务院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贯彻《决定》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背景:从国际方面来说①第三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已经转化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②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界总体趋势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从国内方面来说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长足发展,需要科技发展的支撑②综合国力的提升。
3、主要内容: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2006年,胡锦涛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1、
提出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1月,他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2、背景:从国际方面来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出现以后,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视并成为战略目标;这是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后的又一战略目标: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制定正确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战略,在发展中国家追赶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征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里,我国四代领导人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理论上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地位动力、方向、路径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技发展之路。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