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要解决的是课文长而教学时间相对不足的矛盾。辨证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是长文短教的关键。
一、教学内容:截取的文字要短,发挥的效应要长
长文短教,发挥的效应要长,在语言训练上,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情感上,要得到熏陶感染;在
学习方法上,能够得到感性认识;在过程中,能够充分参与。这就要求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是语言和精神同生共构的最佳结合点。
1、叙事性课文,蕴涵事情意义的文字或人物关键细节要作为教学重点
叙事性课文,或记事(包括场面描写),或写人。记事的课文,事情的意义就蕴藏在对事件发展过程的细致描写之中或抒发作者感受的点睛之笔中。比如《开国大典》,抓住庆典场面,学生就能比较深刻体验新中国的成立给人民带来得巨大的喜悦,同时感悟场面描写的方法。写人的课文,人物的品格就蕴涵在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神态细致刻画之中。抓住人物描写的关键性细节,就能感悟人物的品格特点。比如写人的文章《将相和》,三个小故事中,表现蔺相如性格特点的词句是教学重点,抓住这些词句,体会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国事为重的品质,同时感性认识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说明性课文,表现事物特点的关键语句要作为教学学重点
说明性课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关键词句要作为教学重点。写景,景物的工笔描绘处,;状物,物品的精雕细刻处,要作为重点。比如《清明上河图》,课文对画面介绍的细致处如郊外田野初春景象和汴河两岸市井街道的描写,要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画作的艺术魅力,以及感性认识怎么介绍画作。又如《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表现计算机与多媒体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词句,要作为教学重点。
3、不管什么体裁,陌生化表达手法的运用要作为重点
陌生化的表达,就是不同于一般化的超常规的表达。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常用于陌生化的表达。比如,《金钱的魅力》(节选自《百万英镑》),对那个伙计的从刻薄的笑到尴尬得笑不出来的窘况的描写,就是陌生化的表达,“……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我从没有看见过谁的笑脸陷入这样的窘况。”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那个伙计从刻薄的笑瞬变得到尴尬到笑不出来的窘况描写得惟妙惟肖。抓住这些词句感悟,就能体验到到金钱怎么扭曲人性。
词语的超常规搭配,语序的超常规运用,叙述顺序上的时空的切换,以及看似凌乱、冗繁的语言叙说,都能产生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比如,《向往奥运》,作者的思绪在2001年7月我国申办奥运成功的刹那间和1992年巴赛罗那奥运会之间穿梭,课文的最后,作者从对巴赛罗那奥运会的回忆中走了出来,“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很普通的一句话,放在课文的结尾却犹如横空出世,作者的奥运情结,豪迈情怀,千言万语都在这句话里表达。 抓住这句话体味,感受作者的犹如海涛般的情感。
二、教学时间:教师的指导要短,学生的实践要长
(一)教师的指导要短
1、问题要集中
要切实做到长文短教,首先问题要集中,要有个主问题,教学围绕主问题层层展开。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主问题可以是:伯父鲁迅逝世了,哪些人悲痛,他们曾经被什么所感动,他们记住了什么?在“救助车夫”的故事中,体验车夫的感动和作者的感动,在“关心女佣”部分,体会阿三的感动,在“谈水浒传”和“谈碰壁”部分,体会“我”的感动,在被文本激发起来的感动中体会鲁迅人格的伟大。
2、点拨要适度
文章长,选取的文字也会比较多,对选取的点不大可能一一深入探究,因此,对需要点拨的部分仍然要有轻有重,比如《少年闰土》中的四件事,每件事都表现闰土的性格特点,但最能突出的是“看瓜刺猹”这件事,教学中深入品味对话部分中“看瓜刺猹”以及开头的月夜刺猹图,其他三件事则可做轻处理。
3、讲解要精要
对作为教学内容的文字,能引导学生弄明白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弄明白,学生自己弄不明白的,要做适当的讲解。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事情与情感都和学生距离比较远,适当补充讲解李大钊的生平事迹,有助于理解课文。又如《凡卡》,课文对插叙的运用,运用插叙的好处,也可做适当的讲解。
( 二)学生的实践要长
1、初读感知,读书时间要长
初读课文,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能比较充分的感知课文。每篇长课文的初读,留给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2、点上深入,思考交流时间要长
点上的深入,还是要以学生为主,要有长时间的思考,长时间的讨论交流。
比如,在今年的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总结会上,蒋卉老师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在感悟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法庭上的表现的关键词句时,蒋老师都能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小组交流,而后才是班上的反馈、指导。
长文短教,是个老问题,从上世纪的80年代就开始探讨,但它在新课程
语文教学中,又是个新问题。新课程
语文,长课文多而课时总量少,长文短教显得尤为迫切。此外,原来的长文短教,着眼点更多的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新课程的长文短教,着眼点是
语文素养的培育,情感熏陶和语言
学习要有机结合;原来的长文短教,对如何教考虑多,新课程的长文短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更要考虑老师的教要如何适应学生对长文的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