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学院
 
学院首页 > 高考语文 > 文言文阅读的考点
文言文阅读的考点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9.10.23  浏览量:27236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文言文阅读的考点

偶与同学谈“学习的苦恼”,一个男同学痛苦地说:“每学期考语文,试卷中总有‘文言文阅读’的题,我每次都心中无数,稀里糊涂地答。老师,您能不能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概括归纳出几方面?这样我们平时学习就注意了,不致于临时抱佛脚,还不知道‘佛脚’在哪!”

为了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我先介绍天津市2003年中考试题的有关部分:

阅读《醉翁亭记》中的片段,回答(1—5)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

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 临溪而渔

莅临指导

C. 宴酣之乐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 泉香而酒洌

杂然而前陈者

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的旷达胸襟。

分析一下这五道题便可以看出:第一题是考查同学“掌握一般文言句式”和概括能力的。语段中共有四个判断句,都使用了“……者,……也”句式。同学们若掌握了判断句式的特点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概括出这段写的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这四种情况。这是第一个考点。

第二题考的是常用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文中“绝”、“临”都属一词多义的词,“之”、“而”是常用文言虚词,如果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注意随时积累这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就会答出这个问题。此题答案应为“B”。这是第二个考点。

由第三题可以看到第三个考点: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这反映了基本功和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由第四题看到又一考点:思想内容的准确把握。平时学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某篇文章、某个段落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由第五题看到另一考点:对学过的知识要灵活掌握,会综合运用,这样才能填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确答案。

从以上分析可见,我们学习文言文时除了①要正确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重要的篇、段以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文言语感之外,一定要做到②逐句准确理解,③把握每段的内容,每篇的主旨,④还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⑤经常积累并准确掌握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对于其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更要善于总结。所有这些,都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而是需要认真下一番功夫的。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