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学院
 
学院首页 > 老师心语 > 研究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生命的成长
研究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生命的成长
作者:welson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9.07.10  浏览量:14036
课题研究对提高一线教师的业务素质非常重要,但很多教师的课题研究流于形式。我想问一下孙老师,您对课题立项怎么看?您个人是怎样做课题研究的?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视为教师的幸福之路,那是因为教育科研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在研究中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成长的幸福。现在中小学的课题研究的确存在着严重的“流于形式”的现象,这归根结底还是功利主义思想在作祟。我曾经写过《教科研,警惕形式主义》和《学校教科研中的泡沫现象》等文章对这种现象进行剖析。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题研究都是这样。有的学校带领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效果非常显著,不仅促进学校发展及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有力的提升,这是有利于师生终身发展的。
    作为我个人,我以为,立项不立项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是否真的愿意、能不能坚持做下去。假如能立项,对自己是个督促,逼着自己要多思考,多行动。假如不能立项,我们照样可以开展研究。无论立项与否,都要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问题作为课题去研究,也就是自己教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能够研究的问题,不要研究那些大而空的问题。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情,我们是中小学教师,怎么开展研究?这里有个认识误区。研究,实际上每个人都能做。专家学者所研究的往往是一些宏观层面、理论层面的问题,而我们所研究的则是自己遇到的具体的问题。校本研究经常说的话是“问题即课题,教学(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也就是说,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微观的,只要善于捕捉就可以成为很好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一定要形成专著或者多少论文。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感到自己的进步、发展,学生也受益、发展了,那就是研究成果。
    过去,我也曾苦于对研究的误解和找不到方向而做着简单的传递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工作,觉得自己能组织好课堂教学,熟练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就可以了。直到2000年,我走进北师大接受了国家级生物骨干教师培训,才对教学有了新的思考,也对教师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教师的研究就是用心去观察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难,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去解决,并能及时记录、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我正在开展生命化课堂研究。这个研究没有立过项,但不妨碍我扎扎实实地去做。最早时,我思考:生物教学如何关注到人,关注到生命?这一思考使我由最初的知识教学开始走向人文教学。我努力挖掘生物教学中的人文因素,比如生命的珍贵、环境资源的逐步减少、动植物物种的灭绝,还有人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等,都成为我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载体。后来,我走进了生命化教育研究,开始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对生物教学中如何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有了自己的认识,开始了生命化课堂的构建,并逐渐形成了三个基本观点:教活知识(把生物当生物,教给学生活的知识)、做大课堂(把课堂由狭小的教室延伸到社会、家庭,把名词的课堂变成动词的课堂,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关注生命(由对一群人的关注转变为对每个生命个体的关注,尊重每个个体的尊严与价值)。
    当然,这样的研究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不是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而是具体地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注。这就需要将每天观察到、经历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对此进行反思提炼。所以,写作的过程也就成为我研究记录的重要手段。假如我没有对课堂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与记录,也就不可能形成对生命化课堂的理解和基本观点。所以,无论是立项课题还是自己的草根研究,都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这对以后的梳理与总结也很有必要。
    反思我的研究过程,说到底,我不是为了研究而去研究,不是为了某个课题而搞研究,而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希望能够通过我的教育与研究,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影响,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够获得一些终身难忘的,对终身发展有益的帮助。我想,这才是研究的目的。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