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教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
专题17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专题目标】
1.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2.运用化学实验知识,对实验方案作出分析和判断。
【经典题型】实验方案的设计
【例题】
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
【点拔】
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一定有铜,要检验铜中是否含有Cu2O,应运用Cu2O具有而铜不具有的性质去判断。根据题中所给信息,显然应将Cu2O在酸性溶液中转变为Cu2+,从颜色变化来判断。但Cu也能与氧化性酸反应可转变为Cu2+,故不应使用浓硫酸、浓稀硝酸。
【参考答案】
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硫酸,(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规律总结】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1.根据试题要求,分析所给信息,选择并确定实验原理。
2.根据实验原理,确定药品、选择仪器,提出实验方案。
3.分析实验成败关键,修改完善实验程序。
【巩固】
1.硅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常用作干燥剂的多孔硅胶是由硅酸盐(例如Na2SiO3)
的水溶液中加入相应的酸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硅酸分子,放置一段时间后,硅酸分子逐渐聚合生成硅酸溶胶,进一步处理可得多孔硅胶。多孔硅胶对许多气体如乙醚蒸气等有吸附作用,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硅胶的吸附性,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及解释。
【参考答案】
步骤:在一个干燥的烧瓶中滴入2~3滴乙醚,使其充满容器,投入5g硅胶。立刻塞紧
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连接的乳胶管)。用力摇晃烧瓶片刻,把烧瓶固定在盛水的水槽上面,使乳胶管的尾端伸入水中,打开弹簧夹。用另一未加硅胶的相同装置重复进行一次上面的实验。现象:装有硅胶的烧瓶,打开弹簧夹后,水槽中的水通过玻璃管尖端像喷泉似进入烧瓶,未装硅胶的烧瓶无此现象。解释:装硅胶的烧瓶中的乙醚蒸气被硅胶吸附,使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小,从而使水进入烧瓶,未装硅胶的烧瓶不能使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小,因而无此现象。(其他合理答案,同样得分)
2.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
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
实验步骤 |
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
① |
溶解 |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 H2SO4,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
② |
|
|
③ |
|
|
④ |
|
|
⑤ |
洗涤沉淀 |
|
⑥ |
检验沉淀 |
|
【参考答案】
②过滤 将烧杯中物质倒入耐酸过滤器中过滤,得滤液。
③析出沉淀 将滤液沿烧杯壁慢慢倒入足量水中,并不段搅拌,直至析出全部固体。
④过滤 将此烧杯中的物质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得固体。
⑤ 用蒸馏水冲洗滤纸上的固体若干次,直至洗净。
⑥取新得到的洗出液少许,滴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 ,若没有白色浑浊出现,则说明沉淀已洗净,若有白色浑浊出现,则说明沉淀没有洗净。
【经典题型】实验方案的评价
【例题】
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是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试回答: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拔】
氯气与金属铁反应生成三氯化铁,而该物质易潮解,故应避免与水(水蒸气)接触。该物质100℃左右时升华,则温度低于100℃时为固体,易堵塞仪器的细口部分。Cl2有毒,不应直接排入空气中,应进行尾气处理。
【参考答案】
(1) (3分)
或
(2)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 (3分)
(3) (2分)
(4)导管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易造成环境污染 (2分)
(5)产品易受潮解 (2分)
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 (2)
(其他既能防止产品潮解又能防止尾气污染环境的合理答案均给分)
【规律总结】实验评价试题的几种类型
1.评价实验原理
2.评价实验方法
3.评价药品、仪器
4.评价实验现象和结论
【巩固】
1.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三个检验SO42-的实验方案:
方案甲:试液+BaCl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试液+足量稀HCl→无沉淀+BaCl2溶液→白色沉淀
方案丙:试液+足量稀HNO3→无沉淀+Ba(NO3)2→白色沉淀
试评价上述多种方案是否严密?分别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甲方案不能排除Ag+干扰,丙方案不能排除SO32-干扰,故均不严密。乙方案严密。
2.选择使用下图中的仪器(含药品),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已知①NO+NO2+2OH-=2NO2-+H2O ②气体液化温度:NO2:21℃,NO:-152℃
(1)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方案(用仪器连接顺序表示)。
甲:A→C→F→D→B 乙:A→B→C→E 丙:A→E→D→B
![]() |
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验证Cu与适量浓HNO3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填“能”或“不能”)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具体说明不能验证的主要原因(若三个实验方案都能验证、则此小题不用回答):
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先通入足量的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认气体中含有N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O2过量,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甲能,乙不能,丙不能。
乙方案:混合气体与B中的NaOH反应,NO消耗了,后续实验无法验证。
丙方案:混合气体与E中H2O反应,生成了NO,产生干扰
(2)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NO被O2氧化。
(3)装置D中通入O2后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4)4NO2+O2+4OH-=4NO3-+2H2O。
【经典题型】综合实验题
【例题】
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
甲:① 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l mol/L的溶液100 mL;
② 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l的两种酸溶液各100 mL;
② 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 mL,加水稀释为100 mL;
③ 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
(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 1(填“>”、“<”或“=”)
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
(a)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
(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点拔】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必需的定量仪器是容量瓶。要证明某物质为弱电解质,
只要证明该物质部分电离,方法很多,如测定溶液的pH、盐溶液的酸碱性、同条件下溶液的导电性等。
【参考答案】
(1)100 mL容量瓶
(2)>;b
(3)配制pH=l的HA溶液难以实现
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
(4)配制NaA溶液,测其pH>7即证明HA是弱电解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规律总结】综合实验题的解法
1.分析实验目的,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2.运用实验知识,分析现象,处理数据,评价实验过程。
【巩固】
1.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克)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实验 方法 |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 (用文字说明) |
1 |
|
|
|
2 |
|
|
|
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
①托盘天平 ②启普发生器 ⑧硬质玻璃管 ④泥三角 ⑤烧杯
⑥坩埚 ⑦酒精灯 ⑧玻棒 ⑨漏斗 ⑩干燥管
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
a.锌粒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
【参考答案】
实验方法 |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 |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 (用文字说明) |
1 |
H2SO4+Zn→ZnSO4+H2↑ H2+CuO |
①②③⑦ |
实验前样品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或硬质玻璃管的质量) 实验后Cu及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
2 |
H2SO4+CuO→CuSO4+H2O |
①⑤⑧⑨ |
过滤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
3 |
2Cu+O2 |
①④⑥⑦⑧ |
实验前坩埚与样品总质量 (或坩埚质量) 实验后坩埚与CuO总质量 |
(以上三种方法任选两种,其它合理的方法也给分)
2.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浓硫酸与无水乙醇共热至1700C,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溴水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乙醇与浓硫酸反应的混合液变黑,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填字母)。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3)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请你选用下列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并写出装置内所放的化学药品。
→ B → → B
(浓硫酸、乙醇) ( ) ( ) (溴水)
A B C D
(5)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
【参考答案】(1)略 (2)不能 a、c (3)SO2 SO2+Br2+2H2O=H2SO4+2HBr (4)A B NaOH溶液 品红溶液 (5)若是取代反应,反应后生成了HBr,溶液酸性明显增强
【课堂练习】
1.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B
A.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
B.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
C.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
D.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
2.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C
A B C D
3.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及足量的CuO制单质铜,有人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C
![]() |
A.一样多 B.①多 C.②多 D.无法判断
4.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B
A.Br- B.SO42- C.H2SO3 D.NH4+
5.回答下面问题:
(l)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量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3)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参考答案】
(1)蒸馏方法
(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
(3)将试剂瓶放在热水浴中加热后即可倒出。
6.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 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 。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
【参考答案】
方法一 (1)稀H2SO4 铁屑
(2)煮沸
(3)避免生成的 Fe(OH)2沉淀接触O2
方法二 (1)稀 H2SO4 铁屑
(2)NaOH溶液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7.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制取Cl2,再用Cl2和Ca(OH)2反应制少量漂白粉。已知Cl2和Ca(OH)2制漂白粉是放热反应,温度稍高易发生副反应:
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
现有三位同学分别设计的三套实验装置如下(U形管中放有玻璃纤维,气体能顺利通过):
⑴请从以下六方面对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将适当的选项序号填于下表内:
a.不易控制反应速率 b.容易控制反应速率
c.有副反应发生 d.可防止副反应发生
e.容易污染环境 f.可防止污染环境
|
优点 |
缺点 |
甲装置 |
|
|
乙装置 |
|
|
丙装置 |
|
|
⑵请从甲、乙、丙三套装置中,选取合理的组成部分(A、B、C、D、E、F、G),组装一套你认为更完善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为 ;在此装置及甲、乙、丙三装置中,你认为是否还缺少必要的装置,并说明原因
。
⑶如果反应前加入了m g Ca(OH)2,反应结束并冷却后倒出固体物质称量为n g(设反应中产生的水仍留在固体物质中)。则该固体物质中Ca(ClO)2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不必化简): 。
【参考答案】
⑴甲:d;a、e。 乙:f;a、c。 丙:b;c、e。
⑵F、B、E; 缺少除Cl2中的HCl的洗气装置,因为HCl可与产物Ca(ClO)2及Ca(OH)2反应,使有效成份Ca(ClO)2产量减少。
⑶。
8.Ag/α-Al2O3是石油化学工业的一种重要催化剂,其中Ag起催化作用,α-Al2O3是载体且不溶于硝酸,该催化剂的回收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的转化反应为:
6AgCl+Fe2O3→3Ag2O+2FeCl3
![]() |
阅读上述实验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Ag/α-Al2O3加酸溶解应该选用装置 (选填a、b、c)。
(2)在实验操作(Ⅱ),如果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进行洗涤,将会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实验操作(Ⅳ)所需玻璃仪器为 (填写三种)。
(4)实验操作(Ⅶ)从AgNO3溶液获得AgNO3晶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多选扣分)。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冷却结晶
(5)已知: NO + NO2 + 2NaOH → 2NaNO2+H2O ;
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表示为NOX ,该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x的值为__
(a)x≤1.5 (b)x=1.2 (c)x≥1.5
(6)已知Ag/α-Al2O3中Ag的质量分数,若计算Ag的回收率,还必须知道的实验数据为
和 。
【参考答案】
(1)a
(2)Ag++Cl-→AgCl↓
(3)漏斗、烧杯、玻棒
(4)b、c、d
(5)c
(6)催化剂的质量,AgNO3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