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学院
 
学院首页 > 人物 > 苏轼
苏轼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2.07.16  浏览量:35335

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生平事略

  宋四家苏轼

宋四家苏轼

  公元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年幼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

苏轼

。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悔,兹游奇绝慰平生)。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号文忠(公)。故有“历典八州,行程万里。”的荣誉之称。

艺术成就

文论

  苏轼诗

苏轼诗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诗词

  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

  苏轼 彩像

苏轼 彩像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叶燮(字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

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朱宣咸中国画《苏轼诗意画》

朱宣咸中国画《苏轼诗意画》

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人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而后期尚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

  晚清画家钱慧安绘《苏东坡夜游承天寺》

晚清画家钱慧安绘《苏东坡夜游承天寺》

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就词作而言,纵观苏轼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间大有庄子化蝶、物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

  一、 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

  明末陈洪绶绘《东坡图》

明末陈洪绶绘《东坡图》

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二、 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三、 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书法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

  元代赵孟頫绘《苏轼小像》

元代赵孟頫绘《苏轼小像》

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绘画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

  明代孙克弘绘《东坡小像》

明代孙克弘绘《东坡小像》

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是他的作品。

  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在诗、文、词、书、画等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

  【古文】

  《刑赏忠厚之至论

  《留侯论》

  《范增论

  《贾谊论》 

  《石钟山记

  《晁错论

  《记承天寺夜游

  《重巽以申命论》

  《进策

  《策总叙》

历代苏轼画像

历代苏轼画像(16张)

  《策略》五篇

  《策别课百官》六篇

  《策别安万民》六篇

  《策别厚货财》二篇

  《策别训兵旅》三篇

  《策断》三篇

  《黠鼠赋

  【诗词赋】 

  1《赤壁赋

  2《后赤壁赋

  3《东栏梨花

  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5《春宵

  6《海棠

  7《和子由渑池怀旧

  8《和子由踏青

  9《花影

  10《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11《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三月二十九日》

  14《上元侍宴

  15《石苍舒醉墨堂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7《题金山寺

  18《题西林壁

  19《望海楼晚景

  20《雪后北台书壁》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22《有美堂暴雨

  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24《赠刘景文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26《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27《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29《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30《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31《蝶恋花·密州上元

  32《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3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5《洞仙歌·冰肌玉骨

  36《洞仙歌·江南腊尽)》

  37《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38《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39《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40《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41《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4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4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44《浣溪沙·寓意》

  45《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46《减字木兰花·春月

  47《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48《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4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50《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51《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5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5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4《满江红·江汉西来

  55《满江红·清颍东流》

  56《满庭芳·三十三年

  57《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58《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59《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60《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61《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62《南乡子·送述古

  63《念奴娇·赤壁怀古

  64《沁园春·孤馆灯青

  65《沁园春·情若连环

  66《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67《阮郎归·初夏

  68《少年游·去年相送

  69《哨遍·为米折腰

  70《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7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对联

  纵使万般寻路无;不堕野地随人居。

书法作品

  《中山松醪赋

  《洞庭春色赋

  《人来得书帖

  《答谢民师论文帖

  《江上帖

  《黄州寒食诗帖

  《李白仙诗帖

  《次韵秦太虚诗帖

  《渡海帖

  《祭黄几道文卷》

  《梅花诗帖

  《前赤壁赋

  《东武帖

  《北游帖

  《新岁展庆帖

  《宝月帖

  《令子帖

  《致南圭使君帖》

  《次辩才韵诗

  《一夜帖

  《宸奎阁碑

  《致若虚总管尺牍》

  《怀素自序》

  《近人帖》

  《与范子丰》

绘画作品

  《潇湘竹石图

  《小鸡啄米图》

  《枯木怪石图

  《偃松图卷》

  《雨竹》

作品注本

  从宋代开始,苏轼作品的注本不断出现,比较著名的有:

  1.诗注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

  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

  2.文注

  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3.词注

  近人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

  今人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

传世佳句

词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2.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6.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  

10.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江城子》  

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八声甘州》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  

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  

15.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西江月》  

1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临江仙》  

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  

19.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2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浣溪沙》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 

  2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3.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2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25.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 。 念奴娇·赤壁怀古

  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27.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

  2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诗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夜》  

3.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陌上花》  

4.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陌上花》  

5.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吉祥寺赏牡丹》  

6.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游金山寺》  

7.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  

9.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0.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1.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澄迈驿通潮阁》  

12.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庐山烟雨》  

13.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有美堂暴雨》  

1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15.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  

1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18.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登表海亭

文句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晁错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葕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4.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文人评价

  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醉翁操》)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却扫篇》)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老学庵笔记》

  陈洵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海绡说词》

  王国维

  以宋词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朱依真: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朱宣咸中国画《苏轼诗意画--春江水暖》。

  蔡嵩云: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柯亭词论》)

  胡仔:“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笤溪渔隐丛话》)

人物轶闻

1、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当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