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学院
 
学院首页 > 校长在线 > 关于创办校外辅导站的探索与思考(二)
关于创办校外辅导站的探索与思考(二)
作者:welson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9.07.06  浏览量:27480
二、从未成年人实际出发,区别对象、因材施教,增强校外辅导站教育的有效性

  关心下一代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是主要的,决定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

  (一)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要靠教化,但最终要靠内化。以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针对性、有效性,导致他们认知和行为的脱节。校外辅导站的教育必须坚持知行结合,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要牢固树立实践教育的理念。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运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教育,引人入胜。我国改革开放,在全国、全省的每个角落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成果遍地都是,村变、路变、车变、家变,衣食住行、精神面貌等等的变化,都是教材,青少年听得懂、易接受,入情、入理、入脑、入心,能感悟,效果好,使他们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中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从而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坚持普遍性教育和特殊性教育相结合。既注意大多数的普遍性教育辅导,又要照顾少数群体的特殊性教育。针对青少年的不同人群,分别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当前,青少年大致可分为三类人群。第一类是在校生,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生,是青少年的主要群体。校外辅导站主要的辅导对象是学校假期回家的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和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对他们进行校外辅导,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逐步使他们树立崇法、崇德意识,养成遵纪守法和良好的道德行为,着力增强未成年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能力。还要注意做好对困难学生的学习辅导。第二类是社会青少年,包括辍学生、失学生、失业青年,闲散青年,以及进城打工青年等。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违法犯罪现明相对较多,是青少年中的复杂群体。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特别是对“失学、失业、失管”的闲散青少年群体,要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第三类是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和刑释解教的青少年,包括有劣迹、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他们是青少年的特殊群体。他们接近或正处在犯罪的边缘,或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犯罪或重新犯罪。校外辅导站不要歧视他们,要针对其特点,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专人结对帮教,有的放矢地释法说理,疏导劝戒,重点在于转化其思想,感化其情感,挽救其前途,使他们找准人生的轨迹。

  (三)坚持继承传统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任何一种思想道德都有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什么我们的国民教育、校外教育不去吸收和运用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前不久,我们到泰州调研,靖江市城北小学开展“吟诵和践行家规家训活动”,非常生动,引人入胜,从单调的背书到说说唱唱,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勤致富、俭养廉、穷守志、富不癫”,“无私方可无畏,有国才能有家”,“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出于积累。”孩子能记牢一句话,可能终身受益。

  同时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鼓励学生们奋斗、创新、争先,弘扬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要根据未成年人接受信息途径的新变化,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手段。还要注意吸收外来文化中有益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的、科学的成分,使之融化于社会主义民族文化之中,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继往开来,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