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省教科院组织了5名省级音乐骨干教师到瑶族聚居的江永县进行教学培训活动。这是湖南省教科院为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培训举措之一。活动中,这5名音乐骨干教师分别为山区音乐教师上了精彩的示范课。江永县50多名音乐教师在家门口听到了高水平的示范课。 田如瑞 摄
高中新课程实施已有3年多。参与首轮3年实验的学生、教师对新课程有些什么体会和感受?我们调查了一所农村普通高中的151名教师和821名毕业生(调查主要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课改中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教材的变化
1.你对新教材有何看法?38%的学生认为“知识涉及面广,但不够细致”;17.6%的学生认为“各科知识体系编排不合理”;36.4%的学生觉得“丰富新颖、有创意、有助于能力的提高”;8.1%的认为“有利于自学”。
2.学习新教材,你是否适应?4.6%的学生感到“完全适应”;74.2%的学生“基本适应”;18.8%的学生“不太适应”;2.5%的学生“很不适应”。
尽管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有不少地方需要修订和完善,但学生总体上比较满意,尤其喜欢“探究、拓展”、“本章回顾”等新栏目。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的重要方面
3.你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什么?13%的学生选择“自己预习复习”;29.1%的学生选择“探究性学习,动手操作”;38.6%的选择合作性学习;19.3%的选择“听老师讲课”。
4.你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有何看法?58.4%的“喜欢,希望认真开展”;15.7%的“不知道这些课程学什么,可以不开设”;14.4%的认为“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正好可以放松或玩玩”;11.2%的认为“与高考没大关系,不必认真”。
5.进入高中新课程后,你觉得老师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什么?49.5%的认为“以讲为主,训练结合”;24.7%的认为“启发为主,经常与学生一起讨论”;12.9%的认为“小组讨论为主,老师参与、指导”;12.7%的认为“以讲授为主,学生仅仅是接受”。
学生普遍喜欢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并认为老师也能够运用这些教学方式与他们一起学习,对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满意。
学生对评价改革、对老师有自己的看法
6.你最喜欢的评价方式是什么?9.8%的学生选择“测验和考试”;34.5%的选择“日常观察”;25.4%的选择“访谈、座谈”;13.0%的学生选择“成长档案袋”。另有17.3%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7.你认为老师对你们评价应当如何?60.8%的学生认为要“多样化,不单以成绩评价”;21.8%学生的认为“以成绩为主,其他方面为辅”;15.7%的学生认为“成绩与能力分开评价”;另有1.7%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
8.你的任课教师敬业吗?0.8%的学生认为“没有”;3.9%的认为“较少”;43.5%的学生认为“较敬业”;51.4%的学生认为“非常敬业”。
学生对高中三年学习生活的总体感受
9.你觉得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如何?11%的学生感到“学习活动多样,丰富多彩”;7.7%的学生感到“轻松快乐,没有太大压力”;71.1%的学生“有些紧张,勉强适应”;9.9%的学生感到“非常紧张,凌乱无计划”。
10.就你的观察,你周围的同学如何?34.1%的学生感到“学习越来越得法了,越来越喜欢学习”;31.4%的学生认为“高中三年下来没有多大变化”;32.7%的学生认为他们“学习的困难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另有1.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有2/3以上的学生感到“紧张”,感到高一并学科目太多,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及高三复习迎考压力大,虽然教材更换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但学生并未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
新课改给一线教师带来了什么?
11.新课程教学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70%的认为“教学内容过多,在拟定时间难以完成”;25%的认为“教材内容体系不完整,对系统教学不利”;另有5%的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过高”。
新教材繁难的问题有所解决,以模块形式呈现,学科原有体系打破了。不过大多数教师对教材变化还是感到基本适应。
1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利的形式是什么?69.5%的教师认为是“教师间的及时交流”;9.3%的教师认为“外出培训”;10%的教师认为“专家指导”;另有一些教师推崇“课例研讨、专题研讨”的方式。
同学科教师集中备课、研讨,共同分享备课材料,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及专业成长带来较大的帮助。尽管教师对各级各类课改培训效果并不满意,但他们并不拒绝接受培训,这或多或少让他们开了些眼界。
13.在“三维目标”中,你最重视哪一维度的目标?50%的教师选择“知识与能力”;35%的教师选择“过程与方法”;9.3%的教师选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4.7%的教师选择“同样重视”。
对“情感和价值观”维度,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他们也感到“最难以达成”。
14.你认为阻碍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3%的教师选择“课时紧”;63%的教师选择“学生能力不够”;6%的教师选择“教学条件差”;4%的教师感觉没有必要;4%的教师认为“教学水平不够”。
对于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不到位,教师们更多地找外在原因,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改革的内驱力不足,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缺乏。
15.你觉得现在的工作量如何?29.8%的人认为“工作量大,负担重”;34.4%的反映“工作量大,但能适应”;35.7%的认为“工作量基本正常”。
实施新课程,教师工作量加大,一般教师周课时达15节以上。根据江苏高考方案,高二“小高考”复习迎考,语数外和两门选修课停开,学生忙于其他4门必修课的复习(即理、化、生、政、历、地中除选修之外的其他4门必修),承担复习课的教师周课时有的多达50节以上,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
16.压力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80.4%的人认为是“过分追求成绩的应试倾向”;8.5%的认为是“上级管理方法不当”;8.5%的人认为“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太高”;2.6%的人认为“教师能力水平不够”。
三年课改给教师带来了进步,“更新了观念,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但也有许多遗憾,“高考升学率评比让教师过分关注分数”,“与学生交流少,学生素养提高不多”,“自己的课改没有能坚持下去”,“既要进行课改,又要为应试花大量精力”,“工作时间长,不分昼夜、疲劳、很累。” (本调查素材由李伯山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