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区里的“小捣蛋”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1.05.20 浏览量:29688
自从班级整个环境进行调整后,以往数学区里稀少的群体,发生了一些改变,每次区域活动,总会出现很多忙碌的身体,特别是宸宸,每天都会在这个区域里捣腾,区域里人数多了是一件喜事,可是,每次区域活动后区域里的场景每天可以运用一个“恐怖”来形容,什么都在地上。刚开始以为孩子不会收拾,于是,每次活动会教师都会待在这个区域引导幼儿进行归类收拾。但是,孩子们却是不太愿意按“我”的方法(按游戏材料归类摆放)进行收拾,区域里收拾完成后,表现上看已经很整洁,但是,仔细观察区域里篮子里的材料乱的无法收拾,因此,我和蒋老师利用一个中午的时间,将这些零碎,细小的,塑封好的材料进行归类,并将一些不太适合的进行清除,试想,这回好好的引导他们按数学区的要求玩,耐心的操作,每次操作只玩一样材料。可是,为什么按要求的这几天里没有了人影,老师有些疏忽这个区域里人群又慢慢的增多起来了呢?我试图进行以观察来了解。
情景一:
娃娃排成长长的队伍,篮子对应的放在娃娃面前,不断的摆放着,只听见宸宸说:“我要摆摊了,卖很多的水果。”篮子里有不同塑封的水果图片。过一会儿,与娃娃开始起了买卖,用其他小的数字卡片当成“钱”,不停的进行买卖付钱,拿水果。买来后就将水果放在娃娃的后面。“炒菜咯”宸宸高兴地说,之见她拿出娃娃买来的水果放在篮子里捣腾。当区域结束时,区域里已经乱成一片。
情景二:
昨天进行数学区我会玩,进行了演示活动,让孩子明确,我玩一样,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去引导孩子玩,但是,在要求下,孩子们也有招来对付,每人拿一个篮子,自己玩自己的,玩着玩着,几个篮子有合并在一起进行了娃娃家的游戏活动。
从情景中观察发现,孩子们对于娃娃家游戏情有独钟,数学操作材料不知道怎样玩或者是不喜欢数学操作的情况下,自主的进行角色扮演。如何引导这些“小捣蛋“们对数学操作有兴趣,能按目标进行操作,于是,我对区域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
1.清理数学区
现在我们的区域里操作的材料很多,都是塑封的材料,孩子们在教师引导下,桌面操作着,但是兴趣不高,每次当老师离开区域时就像情景中出现的情况一样,因此,我们适当将区域进行清理,把本周目标的材料放在哪里,虽然区域架上呈现出来的材料很少,但是,孩子们能懂得怎么玩,能有意识的去玩。
2.喜欢角色创设角色
小班幼儿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特别喜欢模仿娃娃家中的角色,因此,我满足幼儿的需要,根据数学主题数学目标的要求,将区域创设成娃娃家的买卖,在买卖的过程中完成数学目标。
3.材料的整改
原先塑封的小材料,幼儿不喜欢,我就根据目标将材料进行适当的改变,如认识图形,初步感知图形间的转变时,我将纸箱进行刻出轮廓,让幼儿镶贴,幼儿的兴趣很高,每次进去,幼儿玩的时间都会很长,还不断的指认着图形。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操作,幼儿有了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教师适当的进行创设环境,在环境中引导幼儿操作,幼儿的操作意识强了,区域中的“小捣蛋”也随着区域的调整而在不断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