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 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 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来源:Zxxk.Com]
【注】① 媐(xī):嬉戏。②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参考答案:
5.D【解析】卒,通“猝”,仓猝。
6.C【解析】 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介词,表地点,在;介词,表对象,对于;C介词,凭,凭借;D人称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
7.B【解析】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
8.C【解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参考译文:
申甫,云南人,能见义勇为并且善辩有口才,申甫还是孩子的时候,曾经在道路上把老鼠系起来嬉戏,有一位道人路过,就教给申甫嬉戏的方法,就让他拣拾一些道路旁边的碎瓦和乱石,堆在地上四面围合起来,把老鼠投放在当中,老鼠屡次向外窜也跳不出来,一会儿再引诱一只猫来,猫想捕捉老鼠,也最终不能进入,猫和老鼠对抗了好长时间。道人于是跟申甫耳语道:“这就是所谓的八阵图,你也想学一学吗?”申甫当时还小,不懂得道人说的什么,随即应声说道:“不愿学。”那位道人就离开了。
明朝天启初年,申甫刚入佛门,在山东和河南之间来往。一次去了嵩山,又碰到了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 侍奉他。道士临走的时候,交给他一卷书,就离开了,再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打开那本书一看,全是古兵法。而且里面非常详细地记载的用车作战的方法。申甫于是留在嵩山中,静心学习了一年多,放弃了佛教的学问。
不久,申甫把书埋在嵩山之下,就到颍州一带出游了,住在同乡刘廷传的家里,姓刘的这位老者原是颍州的大侠,门下有食客数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申甫的。老者就资助他到京城去谋职。到了京城,申甫多次凭借他所学的兵法来拜谒许多公卿大臣,却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愍帝即位以后,北兵从大安口入侵,逼近京城,京城的九个城门白天都关着,此时庶吉士刘之纶和金声知道国事紧急,就到朝廷上去推荐申甫,愍帝把申甫招到便殿上来,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来慰问申甫,申甫感激涕零,在殿上叩头匍匐谢恩,并大声说道:“我虽然不才,但愿意用死来效命。”于是皇上就授予刘之纶以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的职位,金声凭借御史的身份做参军,申甫做了京营副总兵,可是实际上没有一兵一卒给申甫驱使,听任他临时去招募兵卒。过了三天,招募的人渐渐的多了,可是大都是都市里的不知道怎么拿兵器的穷人的孩子,可是申甫所教授的战术,又都是以车战为主,最终也不能马上学会。
正想选择日期部署他的部众,没来得及出战。当时,朝中权贵都不懂用兵之道,与刘之纶、金声的意见屡次发生冲突,他们又忌恨申甫凭着普通百姓的身份被破格任用,就背后出主意要首先派申甫去迎敌,日夜不停地下命令,催促申甫出战,适逢武经略满桂战败死于安定门之外。满桂是以前大同总兵官,一位非常著名的老将,因为要赶赴京师来援救,愍帝正要重用他。满桂失败以后,京城的官僚非常震惊害怕。
申甫没有办法,痛哭一场,夜间率领他的部众,通过绳子逃到城外,还没到芦沟桥,士兵们就逃跑得差不多了。申甫亲自与敌人搏斗,身中几十箭,最终被杀害。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等到北兵退走以后,竟然没有人再去过问申甫为国捐躯的事情,距离申甫死没几天,刘之纶又从八路出兵,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遇到敌人的伏兵,率领将士们与敌人殊死搏斗,经过一个昼夜的拼杀,各路援兵没有到来,也为国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