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
学院
 
学院首页 > 快乐学习 > 文言文教学当戒有“趣”无“味”
文言文教学当戒有“趣”无“味”
作者:唐运东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6.04.18  浏览量:360479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网】【家教】推荐阅读。

  有句玩笑话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年代久远,晦涩难懂,不少老师变着戏法给文言文加作料,让学生读起来“有趣”,吃起来“有味”,认为这样做易消化,好吸收。但一经脱离文言文固有的“文味”或“语味”,即使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学习活动最终也会变成有“趣”无“味”的教学游戏。 

  前不久,笔者听《满井游记》文言文公开课,上课教师发现学生朗读“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急中生智,让17个学生分别代表句中的一个字。 

  师:你们每一个人暂时代表句中一个字,并按照文中语序站成一排。然后,根据老师范读的停顿节奏各自站在一块儿,让同学们亲眼目睹节奏划分的具体位置。 

  生:一注意看站队的同学,就把这句话搞忘了,人跟字怎么也不能及时、准确对应。 

  生:究竟是看站队的同学,还是听读课文的声音呢。 

  折腾了良久,老师总算把“人”和“字”协调起来,终于摆平了这个长句子的“断句难”的问题。孩子们嘻嘻哈哈,不亦乐乎,脸上露出了轻松愉快的表情,老师也十分欣慰于这种“累并乐着”的教学创意,暗地给自己的教学机智打了满分。 

  枯燥的文言文教学确实需要趣味,传统的“白水面条”教学使学生难以下咽,谈何较快较好地消化、吸收?科学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寓教于乐无可厚非,但文言文教学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调剂氛围,或者满足师生对“肤浅”的低级趣味的追求,为“趣”而去,最终却丢了“味”。 

  语文要教出语文味,文言文也不例外。读出文言文的语文味,实际上是基于学生语感。发现学生朗读遇阻,实际上就是学生语感不强或不灵引发的。语感的培养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站站队,而是读出来的,想出来的。与其劳心费神地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游戏,不如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文言文停顿规律,并声情并茂地朗读。书读百遍,节奏自断。 

  另一堂《荆轲刺秦王》公开课上,老师让学生主动发问:哪些字词不理解? 

  生:“王负剑”的课文注解是“负剑于背”,我不懂其意。 

  师:实际上,它就是“背着剑”的意思。 

  生:为什么“背着剑”才“遂拔以击荆轲”呢?我从没见过谁“背着剑拔剑”的。 

  师:这位同学问得有趣,大家积极讨论,秦王为什么要“背着剑拔剑”呢? 

  学生讨论热烈,教师笑呵呵。 

  师:请几位同学联系曾观看过的与拔剑相关的电影电视,即兴表演“负剑”这一情节,看谁能逼真再现当年秦王拔剑的场景。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热闹非凡,学生摩拳擦掌,争先恐后表演。 

  看上去,这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下,发现了“负剑”这一疑窦,然后以学生为活动的主角,展开对课文的理解。为“趣”而去,学生的表演兴致上去了,解读课文水平却下去了。解读课文绝不是甩开书本,自编自演“独角戏”。任何课文的解读都离不开课文,而联系上下文比联系生活更能及时、准确地对接答案。上课老师却把“联系上下文”解读课文的宝贵时间腾给学生“联系生活”,费尽周折才把问题弄清楚。只要稍微联系上下文,就会轻易发现课文“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等就是“王负剑”的缘由。这样做无异于背着娃娃找娃娃,滑稽可笑。 

  教学要以成本低、收益高为导向,“王负剑”这样简单的问题竟然耗费这么多人力、精力讨论、表演,学生对原文的现成答案视而不见,舍近求远,最终偏离了“语文味”品鉴的主题,这样做,得不偿失。文言文教学摆脱无趣无味的枯燥、沉闷苦况,并不是把个人自主研读变成集体讨论,把课本变成剧本,搬上舞台,制造空洞热闹,就能教出语文味。这种“味”不是“真味”或“原味”,而是“走调”“变味”,甚至带有“馊味”。(作者:唐运东,单位:四川省邻水县九龙镇中学)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2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