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学院
 
学院首页 > 文化课启蒙教育 > 浅谈婴幼儿启蒙教育
浅谈婴幼儿启蒙教育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9.04.08  浏览量:26464
    婴幼儿的早期启蒙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婴幼儿家长所重视,不遗余力者有之,不惜重金者也有之。然而对于婴幼儿应进行那些启蒙教育和怎样进行启蒙教育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却被众多的家长所忽视。下面仅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先谈一下什么叫启蒙教育。
    蒙者,蒙童,启者,启迪,所谓启蒙,就是按照婴幼儿的接受能力,采用科学的方法,即情即景的用听得见,看得到,摸得着,理解得了的事和物对其感官和大脑进行刺激,促进其大脑发育,开发其大脑空间。用当前一句时髦的话讲:就是拓展“内存”(并作一些“分区”工作),为其以后的认知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创造良好条件,作好充分准备,打好坚实基础。
    目前,不少婴幼儿家长对此缺乏理解,他们不是把启蒙教育的注意力放在对婴幼儿潜能的开发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上,不是把启蒙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婴幼儿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包括竞争意识)、做事能力(包括动脑的和动手的)即所谓“三能”的培养上,而是过早的、片面的进行认知教育,填鸭式的向婴幼儿灌输知识,有的甚至以自己的孩子能进行如何复杂的数学运算而沾沾自喜,以自己的孩子能背诵多少首唐诗宋词而引以为豪,殊不知,在这种口头上对答如流和滚瓜烂熟的后面,脑子里却是一片茫然,孩子对从自己口中说出来的东西根本不知其然,更不用说知其所以然了。试想,如此教育,有何益处?相反,久而久之,反而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严重者还会造成智力障碍,遗患无穷。有资料显示 ,在目前的多动症儿童患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因过早接受认知教育造成的。这是一种教育失误,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方面,部分婴幼儿家长不能从婴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婴幼儿(建议这些家长来一个换位思考),过高的估计了婴幼儿的接受能力(认为只要会说就是懂了),把婴幼儿教育成人化。客观方面,我国多年来有能无能,分高就行的应试教育使得某些家长过分的看重文化课成绩,把自己当年对付应试教育的所谓经验搬到了对孩子的幼教中来(本人不否认,这种为渊驱鱼的幼教方式在当年也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摧毁了相当多的孩子的创造能力,但确实亦为这一部分孩子谋得了一只较好的饭碗)。他们没有看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和将来,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和受教育面的日益普及、人才竞争机制的日趋完善,以及人才资源国际化的实现,现在的婴幼儿将来所面对的将不再是如何应试(取高分),而是怎样做事(创业绩)。
    那么,婴幼儿应接受哪些启蒙教育?又该怎样对婴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呢?本人认为应抓好“四教”,即“教做人,教处世,教做事,教求知”。
    先谈“教做人”。教做人,即育人,这是一切类型的教育的首要和核心。道理很简单:不会做人,焉能做事,不能 做事,教有何益?翻开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教育典籍,无一不把育人放在首要和核心的位置,只不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阶级对这个“人”字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罢了。
    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应赋予这个“人”字什么样的内涵呢?本人认为有八个字:“自尊、自重、自强、自立”,对于这八个字,我想不必要作过多的解释,这里仅谈谈婴幼儿家长怎样用这八个字来进行启蒙,进行教育。
    首先婴幼儿家长本人要以这八个字来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好表率和榜样。
    再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这八个字来引导、规范婴幼儿的行为。
    其三,为自己的孩子制定一个生活目标,且不要考虑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诚然,一个有生活目标的人不一定能有所建树,然而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则一定不会有所建树。
    还有,现在不是时兴追星吗?你不妨也给自己的孩子找一颗“星”,当然不是歌星、球星,而是能体现上面八个字的 “人”星,也就是说给婴幼儿树立一个做“人”的偶像,让其多与这一偶像“见面”,并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其对这一偶像由陌生到熟悉,有熟悉到热爱,由热爱到敬仰,由敬仰到模仿,潜移默化,必然受益。
    再谈“教处世”,教处世,就是对婴幼儿进行与群体相处和与他人交际的能力培养,即情商的培养。现在的婴幼儿将来面对的将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他们必须参与竞争(无法回避),必须要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竞争能力,什么是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情商+智商。至于情商和智商孰轻孰重,有人说是情七智三,也有人说是情六智四,都给情商以较高估价。当然这些数字未必准确,然而,情商也即与群体相处以及和他人交际的能力是一个人竞争能力的重要成分确是勿容质疑的。
    那么,应怎样对婴幼儿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呢?我认为一是要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二是要为其创造与群体相处及与他人交际的环境。
    引道教育方面,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要对其进行礼貌和礼仪教育,礼貌教育是教其懂得以礼待人的道理,礼仪教育是教其学会以礼待人的方法。
    二是教育孩子懂得并学会平等待人,尊重别人并要求别人也尊重自己。
    三是要教其懂得并学会谦虚谨慎,力戒骄满,在非原则问题上能谦让别人。
    四是要教育孩子懂得并学会讲道理,遇事以理服人。
    五是要教会孩子一点自卫意识和能力,属于自己应得的决不放弃,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对第三点的补充,即对别人的谦让要有度,不能是逆来顺受。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应得利益都不能争取的人怎么可能小之为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大之为社会谋利益呢?,一个连自卫能力都没有的人又何谈保家卫国?
    六是要给孩子灌输一点竞争意识。教处世,教的就是增强其竞争能力的手段,如果不同时培养他的竞争意识,那么,手段又有何用?
    婴幼儿和群体相处以及与他人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头戏还应放在实践中,主角应由其自己唱。作为家长,所能做的只能是给他搭设一个舞台,即为他提供一个与群体相处和与他人交际的环境。其做法就是经常把孩子带到外面,让他多参与群体活动、多与其他孩子接触。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接触和交往中,难免发生一些摩擦、争执和冲突,对此,只要不至于导致大的事故,家长就不必过多干预,既不要过于袒护自己的孩子,也不要过分的斥责自己的孩子,可以静观其变,让孩子尝试着自己明辨是非,自己解决纠纷,自己化解矛盾,自己了结恩怨。当然,他处理的可能不是很好,或者处理得很不当,但是,你要相信他会在一次次的尝试之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处理的越来越好。
    在孩子与群体以及他人相处时,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由高到低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能较好的与人相处,且表现出一定的指挥欲,有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能组织小伙伴儿按照自己的意图做一些游戏和运动;
    第二个层次:能较好的与人相处,积极参与群体活动,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第三个层次:能较好的与人相处,带有一定的依附性,别人叫怎样做就怎样做,还表现出寻求强者保护的意向;
    第四个层次:较难合群。这一层次中,有两种类型:一类属于自卑型,胆小,怕事,或者是怕别人欺负自己,或者是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加入群体。另一类属于自傲型,这类孩子多是天性聪敏,自立能力较强者,在群体交往中,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觉, 因而不屑与别人为伍。
    作为家长,要多作一些观察,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如方法得当,让孩子提升一个层次还是有可能的(因为这里边还有一定先天因素,无法过于拔高)。特别是自傲型的孩子,往往是可造之大才,若教育引导得法(如多对其进行一些英雄观、群众观的教育,使其正确认识个人在群体中的位置,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完全可以提升到第一个层次中。
    第三,谈谈“教做事”,这里所说的教做事,既包括动手的也包括动脑的,婴幼儿启蒙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将来能做事的人才,所以,教做事,在“四教”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
    这里不想赘谈如何教孩子做具体的事,只想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做事态度和工作作风。教做事,就要从婴幼儿抓起,培养孩子一个严肃认真的做事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此,有相当多的家长会不以为然,认为无所谓。真的无所谓么?且慢分析这一问题本身是否是无所谓,仅是家长这种无所谓的思想本身对婴幼儿的影响就足以妨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日前已有社会学家指出:“三无”(无所谓、无榜样,无目标)是当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三大障碍。
    现在的婴幼儿将来面对的是一个高科技、快节奏的社会,试想,在这样一个“差之微纳,谬以光年”的社会背景下,一个没有严肃认真的做事态度,丢三落四的人,有谁敢用?在这样一个“一寸光阴一尺金”、“微秒必争”的社会背景下,一个没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做事拖拖沓沓的人,有谁愿意用?
    有人可能要问:婴幼儿有何事可做呀,无非是玩玩玩具、搭搭积木,难道这样的小事儿也值得那么认真对待吗?错了!小孩子眼里无小事,一块积木的搭设,在大人眼里是小事,但在小孩子的眼里,可能看得比一座大楼的建造还重要。因此,从婴幼儿抓起,从玩具的管理、书籍的摆放,日常卫生的清扫做起,培养孩子认真的做事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已是势在必行。
    最后,谈谈教求知。注意!是教求知,不是教认知,一字之差,却是大相径庭的两条道路。所谓教求知,就是培养婴幼儿求知的意识和欲望,人脑是一个很特殊的容器,在它没有求知的欲望,不愿接受外部事物的时候,它的容积会变得无限小,你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法子硬灌也丝毫灌不进去。而当它有了求知的欲望,主动的要吸纳外部事物的时候,它的容积会变得无限大,怎么装也装不满。所以说,给婴幼儿一颗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心,比向他灌输一部百科全书的意义要大得多。
    那么,怎样培养婴幼儿的求知欲呢?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带到户外,让他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浏览河山之壮丽,领略气象之万千,品味生命之灿烂,感悟宇宙之浩瀚。从教他喜欢身边的一花、一树、一虫、一鱼开始,继而引导他升华到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再到对世间万事万物产生好奇。好奇是求知的原动力,随着好奇心的增强,一种对宇宙无穷奥秘进行探求的欲望即求知欲便会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至此,无须你再对其进行强制性的灌输,他随时随地都会提出一些问题来要你解答。先是“是什么?(其然)”,继之便是刨根究底的“为什么?(其所以然)”。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婴幼儿最初的求知欲还是比较脆弱的,需要予以细心的呵护,家长的态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把它损伤甚至把它摧毁。所以,对于婴幼儿提出的各种提问,家长一定要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给予正确的解答,不可拒绝也不可信口胡诌。对于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要巧妙的回避,这回避也只能是暂时的,此后要尽快的寻找答案,主动予以解答,要防止当孩子再一次提出这一问题时,你仍回答不出。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回答不出孩子的提问,就会挫伤甚至冥灭一颗求知的心。所以,作为婴幼儿家长,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点,在对婴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多保留几分童心,要学会用儿童的心态去理解儿童的行为,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儿童的世界,用儿童的语言去和儿童交流,做到亦亲亦师亦友,这样,孩子才更愿意接近你,才更容易接受你的教育。
    另外,家长在纠正婴幼儿的某些错误行为时,应避免使用带“不”字的堵塞式语言,多使用带“应”字的疏导式语言,切忌只顾一时奏效而轻易许愿,既许了愿就一定要还。最好是用有针对性的故事、儿歌等来纠正婴幼儿的错误行为,这样,一是寓教于乐,易于被接受,二是一举多得,即纠正了孩子的错误,又教给了孩子一定的知识,还使孩子接受了以理服人的熏陶。
    以上拙见,望同仁指正。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