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学院
 
学院首页 > 上海话家教 > 上海话家教
上海话家教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09.04.02  浏览量:45744
上海方言指上海市区的方言,是吴语的一种。比照有人称广东话粤语,台湾闽南话为台语,也有人称上海话为沪语,这种称法比较少见。

语音

  上海吴语语音和《上海吴语拉丁式注音法》
  《上海吴语拉丁式注音法》被网友习惯称做“法吴”。有上海话语音汉字输入法。http://input.foruto.com/wu/index.cn.html
  这套方案,是在由“上海闲话abc”2001年提出的“法式吴语拼音草案”基础上,吸收不少网友的意见,尤其是Hisahara,Key等,于2005改制定型的。 该方案的使用权是向全社会开放的,有关声明请见:《上海吴语手册》。
  该方案是建立在拉丁诸语拼写和国际习惯之上。由于吴语的特点,吴语的拼音注定有三大特点:1,元音组合表示单元音,2,-n表示鼻化,3,清音不加符号是不送气。这三点,正是法语拼写特点,既不可能是英语的,也不可能是德语的或西班牙语的。其实,绝大多数吴语拼音并不能摆脱这三点,即使是挂名英式的。 “上海吴语拉丁式注音法”对上海人开发母语优势,掌握法语发音也确实有帮助。“法吴”大家也叫惯了,也没有必要改口。

元音

  1.开音节中五大元音a,i,o,u,e相当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中的音素。O是开口o。E在开音节中是法语的è。u正常相当普通话u,法语的ou,但是在i, y, j, dj, x, ch, gn之后,由于i的省略,u发音相当法语的u,普通话的ü
  2.e在闭音节中,读音相当法语字母哑音e,涉及en, eq, el
  3.eu/ø/,au(uo)/ω/等于法语的eu(deux,peu),au。/ω/au是介于/u/、/o/之间的元音,或拼作uo
  4.oe与法语œil中oe,德语goetz(götze) 中的oe相像;也与英语toe, hoe, doe中的oe相像。但实际是个偏后的半高扁唇单元音
  5.ü相当法语的u,但是有由于ü使用不便,尤其不可能加上声调符号,所以代之用iu。相应的iuq,iun分别等于üq,ün。在y, dj, j, ch, x, gn之后i可被省略
  6.-y仅仅出现在s,z(包括tz,ts,dz)后面,是普通话的si,日语的su,与波兰语的y相像,可以当作不发音。这也是当年的国语罗马字的用法
  7.e在闭音节中读同法语的哑音e/ə/(le,de),比如:en是e 的鼻化音,eq是e的短音,el是e/ə/加上l

辅音

  1.b,d,g,dj[dʒ],dz,z,v,m,n,l,s,f读音和英语、法语类式拼写一致,g总是发硬音,s不发z。
  2.p,t,k是不送气清音,相当法语、西班牙语的这些音。Ci相当拉丁语的ci,比如:c在ciao,cicerone中,不送气。
  3.h发音同英语、德语的h。h在清音后面表示送气,ph, th, kh, ch,注意ch是英语的t(ch)。在非塞音性质的浊音后面表示清化,涉及:lh, nh, mh, vh, zh
  4.r是h相应的浊音,像法语和德语的小舌浊擦音r/R/
  5.gn[ɲ]等于法语、意大利语的gn,其清化音拼写是kn
  6.tz表示不送气音tz(ts),ts表示送气音ts(tz),这是沿用国语罗马字的用法
  7.x[ʃ]等于葡萄牙语、巴斯克语、普通话的x
  8.w,y(y除非在s,z后充当元音)都是浊音,相应的清音声母是i,u
  9.j [ʒ]等于法语、葡萄牙语的j[ʒ]。但是j在非重读音节中,前一个音节的声母是J或X的时候,常常,但不是总是,会变成德语的j/j/、英、法语的y。比如:谢谢jaja,第二个重复音节时常会变成ya

韵尾

  1.n和法语一样,表示一个鼻化元音。比如:an, on等于法语的an,on像普通话的ang,ong,但是in,en是介于普通话in,ing 和en,eng间的音素,iun类似ün
  2.-q喉音k,近似阿拉伯语、希伯来语、蒙古语的-q;只是在韵母后,也可以认为是标注一个短音。涉及Aq,eq,oq,iq,iuq(üq),分别是法语a,e,o,i,u的短音,其中e等于字母e,不是é或者è
  3.-l,只有el一种形式,类似普通话的er

声调

  上海话名义上有六个或五个调,实际上只有两个对立声调。因为声调取决于声母和韵母。只是在韵母不是短音的时候,可以有平声和去声两种可能,入声则必须是短音韵母。所以,只是对去声标调,可以在后一个元音上标上法语的长音符号^表示。 由于现代上海话,声调作用有限,联拼时候只需标出重读音节,用西班牙语重音符号´,表示去声以外的声调(平声、入声);非重读音节可以不标调。

吴语拼音的拓展

  “法吴”《上海吴语拉丁式注音法》,也为其它吴方言注音实实在在留有拓展空间,并非只是自称“兼容”。
  zh/?z/表示清化和通音化的/z/,适用于杭州、衢州等地的方言。
  tz, ts, dz, s, z后加r可以表示苏州书县的类似普通话翘舌音的声母。
  ou/əш/表示类似普通话的ou双元音,苏州和苏南等地的“我”的韵母,该组韵母在上海话中读u,相当法语ou读/u/
  ei/e/、ai/ε/,ae/æ/可以表示不同开口程度的前扁唇元音,适用苏州话等。
  -y,可以细分为-yi和-yu,适用于苏南地区的“诗syi”“书syu”对立
  eun/ø˜/,用于绍兴等地的“干keun”的韵母
  声调上,对于上海以外,上去声分流的方言,后一元音字母上加¯或加h表示上声,加^或加r表示去声。可以满足四声八调的所有吴方言。至于,有一些方言点,阴上声根据声母松气与否,有调形不同者,可以合用一个调号等等。
  最后需要声明的是:所谓“北吴通用音系”“兼容”是徒有其名的。仅仅苏沪两地,也不是每个汉字都是对应音位,尽管相互沟通没有问题。比如:“北京第八百货”,上海话 中“八”“百”同音和“北”不同音,苏州话 “北”“八”同音和“百”不同音,分别是不交叉对应的平行音位。拼写上要么照顾上海话,要么照顾苏州话,没有兼融在一套拼写之下的可能性。同样的例子还有:瑞金医院内科,上海话<Ze&ucirc;cin iye&ucirc; nêkh&ucirc;>中“瑞”“院百”同韵和“内”韵母不同,苏州话<Zêcin iye&ucirc; nêkho&ucirc;>中,“瑞”“内”同韵和“院”不同。“北吴通用音系”只是一些非专业人士提出的一个不实际的构想。

内部分歧

  上海话内部有分歧,主要以年龄区别老派、中派和新派。
  老派:声母27个,韵母51个,声调6个(阴平、阴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中派:声母28个(增加[ʑ]),韵母43个,声调5个(阴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新派:声母28个,韵母32个,声调5个(阴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声调

  “声调向重音化倾向进化。上海话的声调从8个合并成5个,实际上只余下一个降调(阴平)和一个平升调,变得十分简单。这使得上海人读声调时,自由变体可以相当宽泛,如降调读成‘53’‘51’‘552’都不影响听感,平升调读成平降升调也不会影响理解。语音随着词汇语法词双音节连调成为主流以后,上海话在吴语中最快进化到“延伸式”连调,后字都失去了独立的声调而弱化粘着,重又向屈折语变化。前字有声调音位的作用,除此以外,只有一高一低或一低一高,上海话语流中的语音词读音已像日语的读法。 目前,上海话语的语流中,相对稳定的音位有两类,一类是声母,一类是前字声调,这两类为首的音位对上海话语音正起着重要的稳定作用。”(钱乃荣 《上海语言发展史》)。上海话曾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及有代表性的吴语方言之一,由于人口融合带来的快速蜕变,已经越来越失去吴语的代表性及特性。
  所以说上海话已成为一种“有调无声”的有音高重音的独特汉语方言。

上海俚语的殖民地起源

  这里公布的是上海殖民地核心语词(中文英语的混合结构,即所谓的洋泾浜英语)所得出的词源学结论(部份结果曾经在十五年前发表在上海《采风》杂志和《新民晚报》),这些语词原先都是江湖隐语,以后才泛化为市井俚语,并且继续成为当下上海方言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我所见到的上海方言词典之类的工具书,对这些俚语的来源不甚了解,解释可谓谬误百出。例如,“门槛精”就被望文生义成“门槛”这个建筑部件,并且由此引申出对“门槛”语义的荒谬解释,成为一则典型的学术笑料。其实,“门槛”仅仅是一个注音词而已。上海方言的研究,就此被可笑的学院派学者引向了歧途。这是方言的悲哀,也是地方文化遗产走向末路的象征。
  【门槛精】
  MONKEY,英语“猴子”加上汉语词根“精”,猴子精,引申为聪明的、精明的,构成典型的洋泾浜英语。其构词法得基本规则,就是英语读音的中文译名,再加上一个汉语词根。其它与此均可依次类推。
  【赤佬】
  CHEAT,欺骗,和中文“佬”的混生词语,一个鲁迅时代最流行的洋泾浜俚语。
  【小(老)开】
  小(老)KITE,大小“骗子”之意,以后引申为对有钱人的泛称。
  【戆大】
  GANDER,傻瓜,呆鹅,糊涂虫,引申为受骗者,现被北方人读作“港都”。
  【混枪势】
  “混CHANCE”,CHANCE,机会,混枪势就是混机会,也引申为浑水摸鱼,等等。
  【发嗲】
  “发DEAR”,DEAR,亲爱的,可爱的,引申为娇柔的,撒娇的,媚态万千的。
  【轧朋友】
  "GET朋友",GET,搞,得到。搞女人,结交异性。“轧”是一个普遍运用的动词,可以进行各种自由组合,如“轧闹猛”(凑热闹)。
  【拉三】
  LASSIE,少女,情侣,引申为妓女、卖淫者或生活不检点的青年女子。
  【慕客】
  MUG,流氓,引申为嫖客。
  【大班】
  大BANKER,大银行家,引申为大老板、富豪。
  【退灶私】
  "退JUICE",JUICE为油水和钱财,“退JUICE”的本义,是流氓退还敲诈得来的油水与钱财,后引申为丢脸、失面子。
  【克拉】
  COLOUR,色彩,引申为时髦的、衣着光鲜的,现仅由于形容上海老小资――“老克拉”(又记为“老克腊”)
  【接(划)领子】
  "接LEADS",LEADS,LEAD的复数形式,意为提示,暗示,线索。接LEAD,即得到暗示或暗示(“划”为上海方言,意为给出、抛出)。
  【着台型】
  (衣)着DASHING,DASHING本义指穿着打扮很漂亮,后引申为出风头、自我表现,自我炫耀等。
  【落佻】
  ROTTER,英国俚语,指无赖、下流胚、可恶的人、讨厌的家伙,名词。后转为形容词,意为无赖的、无耻的、下流的、卑鄙的。
  【噱头】
  SHIT,大便、胡说、谎言、大话,蹩脚的商品或表演,引申为吸引观众的低级趣味的表演,引顾客上当的骗局,以及各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引人发笑的手段。
  【嘎三壶】
  GOSSIP,聊天,闲谈。
  【邋遢】
  LITTER,杂乱、四下乱扔的东西,在公共场合乱扔废物的人,引申为形容词:杂乱、凌乱和不修边幅。
  【回汤豆腐干】
  属于比较古旧的上海话,流行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恋人分手后重新复合,往往被称作“吃回汤豆腐干”。后也泛指一切“吃回头草”的行为。
  【戏话】
  请注意新闻里的“笑称”两字,如果阿忆的解释有自嘲的意思,用上海话说,他的言辞就属于“戏话”。“戏话”并非指不真诚的话,言说的人常常由于十分明显的戏谑表征,而令听者会心一笑:“侬格只赤佬,又讲戏话了喏!”
  【落场水】
  上海话里“呒啥落场水”即“没有面子”、“收场比较难堪”之意。阿忆如果不是说的“戏话”,复出真的因为是教授收入寒酸的话,那堂堂北大可真的“呒啥落场水”了。
  【弄松】
  上海话里捉弄、令人出丑的意思,程度上较“恶作剧”稍轻。明知娱记的镜头对着自己,还要在竞争对手力捧新星的演唱会上“公然”打瞌睡,如果是故意为之,则属于“弄松”对方。“弄松”未必有多大的杀伤力,用北方话说,最多给对方“添个堵”。
  【粢饭糕】
  新兴的上海话,指“又痴又烦又搞的女孩”。本事件中最起劲的是“凉粉”,如果人家李宇春的领导真的因为生理原因而在张靓影的演唱会上睡着的――如此,“凉粉”们还要纠缠不休,搞劲十足,那基本上就属于“粢饭糕”了。
  【挖塞、哇色】
  从英语worse演变而来,意思即worse的原意:更糟糕、更恶劣。现在对“挖塞”的通常理解是:心情郁闷、愤懑郁结于胸而不得舒缓。
  WORSE,更糟的,更恶劣的,被引申为专门形容心情的难受和恶劣。
  例句:从被胡戈“弄松”开始,陈凯歌这一年的心情,用“挖塞”形容,再贴切不过。
  【坍招势】
  被人恶搞,最高境界是宽容+自嘲,最大程度地消解恶搞对自身社会评价的降低。面对恶搞,企图用“正搞”对抗,最后的结果就是“坍招势”―――丢面子、下不了台。
  “坍招势”原意是“退juice”,juice即英文“油水、钱财”之意,原指流氓退还敲诈来的油水,后在沪语中引申为“丢面子”。
  【刮三
  上海话“比较不堪”的意思,语意近似北方话“咳,这件事整的,可真有点那个……”里边的“那个”―――用上海话表达就是:“××,格桩事体真额有点刮三喏。”
  例句:原以为粉丝都是发自肺腑崇拜“教主”的性情中人,哪知道居然混了这么多雇佣粉丝,刮三,邪气刮三,勿要特刮三噢。
  【豁胖】
  实力不逮,但硬要做出一副无所不能的样子,谓之“豁胖”,比普通话里“打肿脸充胖子”的同义更浓缩、传神。某年春晚里郭冬临扮演的那个好面子的北方汉子,就是“豁胖”的经典版。
  例句:明明魅力、实力没到那个份上,拼命组织庞大的“粉丝团”,不惜以雇佣粉丝注水―――这样的明星,就是在“豁胖”。
  【奥特曼
  Outman也,out和in(时尚、新潮)的意思相对,“奥特曼”即新上海话中“落伍之人”之意。近年日渐式微的金鸡百花奖,就是这么一位“奥特曼”。“奥特曼”的命门并不在于out,而是他从来不向往in,抑或所有人都认为他很out,但偏偏他一直以为自己很in。
  【头挞】
  把一个电影人的节日办成这副腔调,应该给他一个“头挞”尝尝。上海话中用手心的前半部分快速但轻微地拍击一个人的后脑勺,即谓之“请伊吃一记头挞”。请别人吃“头挞”在更多时候是虚指,带有浓重的警示作用。比“头挞”程度更甚的,就是“吃生活”了。
  【神之胡之】
  上海话中对脑子不清楚、办糊涂事之人的斥责语。例:侬格个人,哪能做事体格能神之胡之!“神之胡之”者有时并非糊涂,而是不知天高地厚,明知冒天下之大不韪仍一意孤行,例如这位真把自己当做“盖万里长城”的始皇帝的主儿。
  【唐伯虎
  新上海话中对欠他人财或者物不肯归还者的戏称。唐:音同“宕(拖欠)”;伯虎:谐音“不付”。
  例句:花儿诡辩的话说得够多的了,唯独欠消费者一个“触及灵魂深处”的道歉。故而,花儿就是“唐伯虎”。
  【搓】、【彪】
  这两个比较传统的上海话意思近似,都有“戏耍、挑逗”的之意,但细细品味略有差别,其中细微的分别只有长期在上海话中浸淫方能体会。
  其中“彪”读第三声,该字“戏耍”之中蕴含的“挑衅”意味更甚于“搓”。范冰冰拿出相机拍记者,如果双方都具有足够的幽默精神,那该举动充其量就是一次程度很轻的“搓人”,搓人的,被搓的,相视一笑,也就泯恩仇。记者心态差的,会寻思:××,我拍照属于本职工作,侬拍我,不是在“彪”我么?
  男的心态一坏,女的原来是准备“搓”的,后来也就变成了“彪”。
  【神兜兜】
  神气,招摇,得意洋洋。类似北京话的得瑟。
  引申开也有神神叨叨,不靠谱的意思
  【肮三】
  是指事情让人感到棘手,恶心,不好办,不好处理。或者是某个人让别人感到不爽,不好相处等。而不是真的看了某样东西看了让人有想吐的感觉。
  用法:
  这件事情很肮三
  这个人很肮三
  最常说的就是:个记肮三了(这下难办了)。
  【沙坑】
  形容一个人小气、吝啬,词语叫“沙坑”,这个人就叫做“坑子”。
  如果这个人实在是太小气吝啬了,那他就是“金刚沙”,意即“沙坑”中的极品。
  【翘辫子】
  看旧上海典故的书,提及“翘辫子”一语的来历,说是跟旧上海的电车有关。旧上海马路上行驶的电车多是有轨电车,下面有铁轨,上头有电线,行车的动力全靠电车头上的一条小辫子,这种电车在新上海很长一个时期里还保留着。电车出轨的事不常见,但是电车头上的小辫子脱落却是常见之事。车行途中,小辫子突然脱落,电车嘎然而止,于是车上的上海乘客就埋怨了:“要死了,小辫子落脱了。”“落脱了”,就是电车上面的“小辫子”翘起来了,翘辫子,就是死脱了。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