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学院
 
学院首页 > 生活常识 > 提问也是一种智慧
提问也是一种智慧
作者:高东生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0.12.08  浏览量:16696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下岗女工各在路边开了一个早点铺,都卖包子和油茶。然而,一个生意逐渐兴旺,一个却在30天后收了摊。原因出自一个鸡蛋。
  原来,生意逐渐兴旺的那家,顾客来时摊主总是问在油茶里“打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垮掉的那一家,顾客来时摊主问的却是“要不要鸡蛋”。就是这两种不同的问法,使生意逐渐兴旺的那家卖出了更多的鸡蛋——鸡蛋卖得多,盈利就大,就付得起各项费用,生意就可以继续做下去;鸡蛋卖得少,盈利就少,去掉费用就不赚钱,摊子自然只好收起来。
  显然,成功与失败的差别就仅仅在这一问之间。
  有一天,我在电视中看到苏州电视台正在播放光华职业培训的课程。
  讲台上,一位姓金的教授正在讲
  问话的艺术,是有关礼仪方面的。
  他举例说:“在饭店你不能上
  来就问客人想喝点什么,因为那样可能造成很大的尴尬。比如,他要一瓶路易十三,你给他拿还是不拿?他要喝德国的黑啤,你上哪儿给他找去?所以,聪明人会这样问:‘先生,你是喝茶水呀,还是喝咖啡?’看到了吧,二者必居其一,这才好安排。”
  这个故事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要说“在这个世界上,庸常与辉煌之间从来就没有横亘过多大的河流。有时,它们之间仅仅只是一步的距离。不过,这一步总是智慧的一步”。
  还有一个故事。
  有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就叫他小兵吧。小兵出生时就先天不足,医生建议他每天喝一瓶牛奶,但可乐却是小兵的最爱。为此,小兵的妈妈伤透了脑筋。
  幼儿园中,小兵的妈妈向幼儿园的老师介绍完这个情况后,老师微笑着说:“不用着急,我有办法。你就交给我吧!”
  小兵的妈妈走后,幼儿园的老师拿出一瓶可乐和一瓶牛奶对小兵说:“小兵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老师不强迫你,你自己选。告诉老师,你是先喝牛奶呢,还是先喝可乐?”
  小兵想了想:先喝自己喜欢的可乐,肚子里就没什么地方了,再喝牛奶就困难了,还是先喝牛奶吧。老师表扬了小兵。之后,老师的提问一直持续了一段时间。就这样,慢慢地小兵就习惯了先喝牛奶再喝可乐。
  就是这样一个选择问,竟使问题迎刃而解了。
  我还听过我市一位教研员在一所农村小学调研时遇到的趣事。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上数学课时问一个孩子五只小鸡加上四只小鸡是多少只小鸡。孩子想了想说是九只小鸡。本来,孩子算对了提问就该结束。可是,或许是因为有领导在听课吧,那位老师很紧张,顺口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呀”。这下可难住了孩子。孩子想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给出的答案竟然是“因为喂小米”。显然,这一趣事一点儿也不幽默。因为,审视一下我们课堂上的提问,总能找到很多与此类似的问题——虽不是那么荒唐,却与智慧相差甚远。
  在一家专门为语文教学提供服务的网站上,我曾看到过一篇教学《琵琶行》的教案。这篇教案中,设计者在最后提了四个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这四个问题分别是:(1)琵琶女为何选择嫁给商人?(2)她的选择是自愿的还是出于无奈?(3)琵琶女值不值得同情?(4)白居易会不会爱上琵琶女?
  说到此,我不由想起康德《纯粹理性批评》中的几句话——“知道人们应当以理性的方式追问什么,这已经是聪明与洞识的一个重要而且必要的证明。因为,如果问题自身是荒唐的,并且要求作出不必要的回答,那么除了使提出问题的人感到羞愧之外,它有时还有这样的害处,即诱使它的不谨慎的听众作出荒唐的回答,并且造成可笑的景象,就像一个人挤公羊的奶,另一个人把筛子放在下面去接”。用这段话评价上面四个问题的设计应该是形象且深刻的。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