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学院
 
学院首页 > 高考语文 > 文言文阅读(3)
文言文阅读(3)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0.12.08  浏览量:14221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西湖七月半①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 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 ,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张岱(1597--1679), 明末清初文学家。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断桥:原名保佑 桥,唐代改称断桥。④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灯火优傒    优良           B.竹肉相发    歌喉

C.茶铛旋煮     不久           D.轿夫擎燎    火炬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 是

A.以五类看之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      

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    席其上

C.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一一簇拥而去。

D.以五类看之                看七月半之人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真正赏月的一组是

①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来源:学科网]

②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③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④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⑤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⑥人散“始舣舟近岸”之“吾辈”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⑤⑥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娃闺秀”“童娈”“名妓闲僧”“好友佳人”“韵友”“名妓”皆是作者眼中的“七月半之人”。

B.五种人,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的繁华,更是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C.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俗人眼中似无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则处处是诗。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

D.本文是一篇绝妙的记游散文。文字简洁,描写生动,构思新奇。最后一段从前面的第三人称的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的叙述。开头奇警峭拔,结尾韵味悠长,艺术技巧委实高明。

9.翻译和断句(9分)

(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译文:                                                                         

②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译文:                                                                      

参考答案:

5.A ( 优:优伶,戏曲演员。)

6.B(A.介词,第一个“按照,根据”,第二个“因为”; B.都是代词“他(它)”,代第五类人(“断桥石磴”);C.第一个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连词,表修饰。D. 第一个他们,代词;第二个解释为“那些”,代词。)

7.D( ⑤是指文人雅士,作者引为同调。)

8.B(错在“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一则作者生活在明晚清初,入清以后,写这样一篇追忆明末杭州风习的小品,勾画一幅人情世态,是怀有国破家亡的感伤的;二则亦表现了作者超然于市俗的散淡之趣。)

9.翻译

有的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到)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注意“逃嚣”“而”“作意”“之”的翻译)
②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注意“怖”“列”的翻译及倒装句式)

参考译文:

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可以)按照五种类型来观看他们。第一类,(乘坐)有楼台装饰的游船,船上有乐器吹弹,戴着高冠,摆着盛大的酒席,灯光中歌妓表演,仆役侍候,歌声与灯光交错,迷人耳目,(这是)名义上是为了赏月而来但实际上并没有看见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二类,也有坐在船上的,也有坐在楼上的,(有)名门的美女,大家的小姐,带领着美貌的男孩,笑声叫声相杂,环坐在楼船的平台上,看看左边又望望右边,(这是)人虽在月亮下面却实际上不看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三类,也有船,也有音乐歌声,名妓助欢,闲僧佐谈,慢慢地喝酒,轻轻地歌唱,萧管低吹,琴瑟轻弹,乐器伴和着歌声,也在月亮下面,(这是)自己赏月同时希望别人观赏他赏月情状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四类,不乘船也不坐车,不穿长衫也不戴头巾,酒足饭饱(之后),叫上三五个人,挤进人群里,(去)昭庆寺、(过)断桥,大叫大嚷(声音)杂乱,假装酒醉,唱歌没有腔调,月亮也看,赏月的人也看,不赏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这是)什么也没看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五类,乘着带有细薄帷幔的小船,(船上)有干净的茶几和温暖的茶炉,一小锅茶不久就煮好了,(用)雅洁精致的瓷茶杯静静地传递,好友美人,对着明月坐在一起,有的藏身于树下,有的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入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 类人。
    杭州人游西湖,巳时出城,酉时返回,躲避月亮好像(躲避)仇人似的。(他们)这天晚上(只是)热衷于名声,(才)跟随(出游的)队伍争着出游,慰劳守门的军士不少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岸上等候。(游人)一进到船里,(便)催促船夫赶快驶向断桥,(为了)赶上盛大的集会。因为(这个)缘故,在二更之前,众人的吵嚷声,器乐的合奏声,(是那样的喧闹嘈杂,)好像水在沸腾,如有巨物震撼,又好像有人在梦中惊叫和说梦话一般,还好像聋子大声说话和哑巴张口乱叫似的。无论大船、小船,一齐凑到岸边,(人们)根本看不到美丽的景致,只是看见竹篙击着竹篙,船触着船,肩头擦着肩头,脸看着脸罢了。没多久(人们的)游兴(就)没有了,官府的(官员们)酒罢席散,由差役们在前面吆喝开道,(接连)离去。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在岸上的游人也跟随着队伍,(为的是)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到城中,(西湖这里)游人逐渐减少,不多时全都走光了。
    我们这些人这才将船向岸边靠拢,断桥的石阶开始变凉,(我们)在它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同游)客人纵情畅饮。这时,天上的明月,好像刚磨出的镜面;远处的青山好像重新梳妆打扮过一般;眼前的湖面,好像刚洗过脸似的又恢复了平静光洁,刚才慢慢地喝酒、轻声歌唱的游人(从船中)出来了,藏身于树下的游人也出来了,我们这些人过去跟他们互相招呼问答,拉过来跟(他们)一同闲坐。高雅的朋友来了,著名的歌妓到了,酒杯和棋子安置好了,乐器伴和着歌声开始了。天上的月色(变得更加)幽凉,东方将要(露出)白光(天快亮了),客人才分散离去。我们这些人任船在湖面飘流,在十里的荷花丛里酣睡,花的香气扑人,连做梦都感到清香,真是畅快舒服极了。


湖南益阳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游 天 都

徐霞客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来源:学&科&网]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陡者级之           级:凿石级

B.悬者植梯接之       植:树(梯子)

C.从流石蛇行而上     蛇:像蛇一样

D.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壁:石壁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C.独莲花与抗耳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则雾出于左           得复见将军于此

8.对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

A.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B.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来去无定。

C.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D.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9.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空间的变化为线索,以游览的路线为顺序,运用逐层衬托的写法,着重描写黄山天都峰的奇观。

B.作者“决意游天都”,遇险阻“终亦不顾”,登顶得见:隐约可见的莲花诸峰,富于变化的云海浓雾,别具姿态的奇松怪柏……写出黄山特有的奇观。

C.文章记叙翔实。文中旅游的日期、里程、方向、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点明,不厌其详。石罅、文殊院、莲花峰、天都峰,游踪所及,写来都详细生动。

D.游记文中有我,语中含情,寓情于景,藏议于景。作者勇于登山,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都蕴含于字里行间。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3分)

 

 

(2)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3分)

 

 

(3)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4分)

 

 

参考答案:

6.D(壁:像墙壁一样)

7.C(A、表修饰,连词;B、附着在其他词后,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东西;C、介词,同、

跟/连词;D、介词,在)

8.B

9.C(文段并没有写到作者游莲花峰)

10.(1)因此想到黄山算得是我生平所看到的奇景,而有这样的奇景,前次游山却未来探访,这次游山真是既痛快而又惭愧呀!( 得分点:览,兹,快)

(2)如果不是重来,怎么知道它如此奇丽呢?(得分点:再,焉,倒装句式)

(3)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象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象一片银海;再远眺山下,日光晶莹闪亮,别有一番天地啊。(得分点:盼,峤,没,区宇)

参考译文:

九月初四这天。(动身行走)十五里到汤口。(又走)五里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拄着拐杖望着朱砂庵攀登。(走了)十里,上到黄泥冈。(这时)先前云雾笼罩着的那些山峰,渐渐地露出来了,也渐渐地落到我的手杖底下。转身进入石门峰,经过天都峰的山腰下来,就(望见)天都、莲花两峰顶,都高高地耸出半天之外。路旁有一条岔路向东直上,是前次(游山时)没有到过的,于是向前直往上走,差不多到了天都峰侧面了。再往北上,走在狭谷中的小道上。石峰一片片地夹立高耸;路就在石峰间宛转延伸,石头堵塞的地方就把它凿开,陡峭的地方把它凿成石级,中断的地方就架上木头,使它畅通,高悬的地方就树起梯子连接。向下看,(只见)陡峻的山谷气象阴森,枫树、松树杂然相间,五色缤纷,灿烂得像图画,像锦绣。因此想到黄山算得是我生平所看到的奇景,而有这样的奇景,前次游山却未来探访,这次游山真是既痛快而又惭愧呀!

这时仆人们都因路险 阻隔,落在后面,我也停下来不向上攀登;可是一路上奇丽的景色,不觉又吸引着我一人走上去了。已经登上山头,见一个小寺庙,檐角翘起,像小鸟张开翅膀似的立在那儿,这就是文殊院,也是我从前想登而没有登的地方。(它)左边是天都峰,右边是莲花峰,背后倚的是玉屏风,两峰秀丽的景色,(好像)都可以伸手揽取。四周环顾,奇峰错落地排列,众多的山谷纵横交错,实在是黄山风景最美的地方!如果不是重来,怎么知道它如此奇丽呢?遇见云游的和尚澄源来了,(我们)游兴很浓。时间已过正午,仆人们也刚刚赶到。(我们)站在寺庙前面,(望着)两峰指指点点。庵中和尚说:“天都峰虽近,可是无路可通,莲花峰可登,路却又太远。(看来)只好就近处望望天都峰,明天再登莲花峰顶吧”。我不同意,决意游天都峰。

(便)带着澄源和仆人仍从峡谷小路下来。到天都峰侧,从那被山溪冲下来的乱石上象蛇一样弯弯曲曲地爬上去。攀杂草,牵荆棘,石块丛起的地方就越过石块,石崖侧削的地方就攀缘石壁。每到手脚没有着落的地方,澄源总是先攀上去,再俯身接应(我)。常常想到上山既然这样困难,下山更不知怎么办了?最后还是不管那些。经过多次艰险,终于到达峰顶。只是它上面还有一座石峰,象一堵墙壁耸起好象有几十丈高,澄源在它的旁边寻找,发现有石级,就拉着我 登上去。(到那一看)万千峰峦,无不躬身下伏,只有莲花峰能和它抗衡罢了。这时浓雾忽起忽散,每来一阵,就对面不见人。远望莲花诸峰,多半隐在雾中。独自登上天都峰,我走到前面,雾就飘到我后面去了;我走到右边,雾就从左边出来了。那些松树还有 盘曲挺拨纵横交错的;柏树虽然大枝干粗如手臂,(可是)都平贴在石上,好象苔藓似的。山高风大,雾气来去不定。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象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象一片银海;再远眺山下,日光晶莹闪亮,别有一番天地啊。天色渐晚,于是就把双脚伸向前边,手向后按着地面,坐着往下滑;到极危险的地方,澄源肩手并用,把我接下去。过了险处,下到山坳,已经夜色笼罩了。又从峡谷中经过栈道上山,(回到)文殊院留宿。


江西吉安一中2011届高三开学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真州东园记[来源:学科网]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 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 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州当东南之水会            当:应当 [来源:学*科*网Z*X*X*K]

B.图其所谓东南者来以示予  示:指示[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C.吾于是 信有力焉       信:相信   

D.而又协于其职     协:协助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而因其暇日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来源:Zxxk.Com]

B.①凡图之所载             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①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②持其踵为之泣

D.①乃为之书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1.选出全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 项(  )

①流水横其前                ②芙渠芰荷之的历

③苍烟白露而荆棘            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      ⑥草木日益以茂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用监军荒废的营地建造的一座园子。

B.作者欧阳修从夕日的废营地变为美丽的东园这事实中认识到有能力可以改变环境。

C.东园吸引着四方人士天天前来游览,而施正臣等三人却是有空才能去,所以流连忘返。

D.作者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13.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4分)

 

 

②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3分)

 

③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3分)

 

参考答案:

9、C(A、地处、处于,B、给……看,D、协调、配合)

10、A趁着(B、“所”字结构/表被动,C、替/对 ,D、于是、就/表判断)

11、C(③建园前的荒凉,⑤想象中的行为,⑥东园未来之情况)

12、A(B发出可以改变环境感慨的是许子春。C原文意思是“三人总有离开的时候,难道会不留恋这园子吗”?D作者并未亲到东园,只是根据一幅画而想象作文。)

13、①扩建东园,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会厅堂,开辟了后园,作为宾客戏射的场所。(大意1分,“敞”1分,“拓”1分“圃”1分。)

②来往的四方宾客,我们可以同他们在此同享欢乐,难道这(修建东园)仅仅是为了我们三个人吗?(大意1分,“宾客往来者”定语后置1分,“私”1分。)

③然后在空暇休息时,又与各地来的贤明之人在东园同乐。(大意1分,“休其余暇”1分,“同乐”1分)

【参考译文】

真州正处于东南各路水上交通的交会之处,所以成了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衙门的所在地。龙图阁直学士施正臣、侍御史许子春两君担任正副发运使的时候,监察御史里行马仲涂君做他们的判官。三人为他们能合作共事而感到很高兴,因而趁着闲暇时间找到州里监军荒废了 的营地建造了一座东园,天天去那儿游览玩。

今年秋天八月,子春因为公事来到京城,画了他们称作“东园”的图给我看,说:“东园的面积约有一百亩,前面有一条小河流过,右边有一泓清池,北面筑起了一座高台。在台上修一座拂云亭,我们可以眺望远方;在池边建一座澄虚阁,我们可以俯瞰池水; 在水上我们可以泛著华丽的游船;扩建东园,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会厅堂,开辟了后园,作为宾客戏射的场所。水面上荷花艳丽鲜美,岸边幽兰,白芷放出芳香,还有那些佳花美树成行排列,阴影交迭。这是过去苍烟白露和长满荆棘的地方;高高的屋脊、巨大的飞檐,在日影水光里上下摇动,宽敞而幽静,可以产生回声与阵阵清风,这便是过去断墙破壁十分荒凉的地方;现在,每逢良辰佳节,真州的男女,聚集一起吹弹歌唱,这便是过去天色昏暗如黑夜、风风雨雨,鼬鼠蝙蝠以及飞禽走兽吼叫的场所。我因此相信有力量可以改变环境。图画中所画的,不过是其中一点概貌。假如登上高处眺望远近的山河,在水中游玩跟踪鱼儿游动,那景象的情趣登临的欢乐,只有游览的人自己去体味感受。.凡是画工所不能画出的一切,我也无法用言语表达。请你为我们写一篇介绍大体面貌的文章吧!”

    他又说:“真州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来往的四方宾客,我们可以同他们在此同享欢乐,难道这(修建东园)仅 仅是为了我们三个人吗?然而池台亭阁 一天天地修饰更新,花草树木一天天生长茂盛,四方人士没有哪天不前来游 览,而我们三人总有离开的时候,难道会不留恋这园子吗?不为此事写篇文章,后人谁会知道这园子是我们三人修建的呢 ?”

我认为他们三人 的才能道德可以互 相补益,而且又在工作上协调配合知道应该先做什麼,(指关心国计民生)后做什麼(指修建园林),使官府百姓都富裕充足,东南六路的人都没有辛苦、忧愁的埋怨;然后在空暇休息时,又与各地来的贤明之人在东园同乐。这都是值得嘉扬的啊!于是为他们写下了这篇文章。  庐陵人欧阳修作记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