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学院
 
学院首页 > 高考语文 >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0.12.07  浏览量:19598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根茎   颈椎   大相径庭    不胫而走

B、按捺   纳税    刚毅木讷    方凿圆枘

C、裨益   稗草    麻痹大意    纵横捭阖

D、甲醛   醅酒    味道醇厚     醍醐灌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各行其事     黄梁美梦     变化莫测       惴惴不安 

B、扑溯迷离     摧枯拉朽     独辟溪径        毁誉参半

C、浑水摸鱼     魂飞魄散     竞技体操        弥天大谎

D、请君入瓮     磬竹难书     趋之若鹜       舐犊情深

3、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晚会帷幕的拉开, 那美轮美奂的歌舞,品位精良的小品,使晚会高潮迭起。

B.“篮板王”罗德曼在这场比赛中心不在焉,篮板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叫人难以满意。

C.某领导任命的这位学科带头人,既不懂外文,又看不懂电路图,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D.本着曲突徙薪之意,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应付考试。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庆节的夜晚,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到处是热情洋溢的欢声笑语,到处是五彩缤纷的鲜花、旗帜。

B、《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它描写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不堪封建礼教的摧残,最后双双殉情而死。

C、中学生作文,应该从表达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要片面的滥加修饰,重复词语,故作斯文,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

D、在多哈亚运会上,不但杨威同队友们一起获得了男子体操团体赛的金牌,而且他还获得了男子吊环比赛的金牌。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夏、商、周时期的中国社会是“天子——子民社会”,这种社会模式是在大规模集体协作从事农业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或社会呢?一些中国学者认为那是具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特点的“奴隶制社会”,另一些中国学者则认为那是具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特点的“封建社会”。各家的界说都自有依据,我们从中西比较的角度,似乎可以说,古代中国社会是“天子——子民社会”,而古代西方,希腊——罗马时代是“城邦——帝国社会”,中世纪则是“领主一——附庸社会”。“天子——子民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就是天子。天子如果没有尽好“保民”的责任,“天”就要撤销授予他的“天命”,作为“家庭成员”的臣民甚至可以造反“诛暴君”。

天子的这种权力和责任当然不是某些圣人凭空设计出来的,而是千百年大协作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这种大协作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当时只能通过血缘和准血缘的社会网络来组织,整个网络最终必须有一个总枢纽来连接。天子就是那个总枢纽。

天子这个总枢纽同时就是整个共同体的中央政权。不过,直到西周时期,中央政权并没有在它的统辖范围内确立真正的中央集权统治。除了周王直辖地外,许多地方都是周王分封自己的叔伯、兄弟、子侄建立封国进行统治。那些封国彼此间相隔很远,其间往往隔着大片的蛮荒地带,居住着还没有进入定居农耕生活的部落。周王朝与一些在部落战争之中或之后表示归顺或愿意联合的部落建立准血缘的结盟关系,把他们所在地域纳入中央间接统辖的范围,实际上那些部落仍旧在自己原有的首领管辖之下,保持着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战国时期学者编成的《周礼》一书称,周王朝实行两种并行的行政体制,一种叫“乡”,管理周族本族居民;另一种叫“遂”,用于管辖归顺周王朝的非周族居民。“遂”的编制和制度在各方面都尽量与“乡”一致,类似“乡”“遂”这样的双轨制的并存,实际上促进着定居农业区域的逐渐扩大,也促进着民族和文化的逐渐融合。大约整个东周时期五百多年间,这个融合过程稳步推进。“乡”与“遂”的差别逐步消失。在此期间,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推广应用,农民个体耕作和迁徙、垦荒的能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家族——宗族协作生产组织,成为独立耕作的个体农户,使原来的大宗族集体协作体制走向崩溃。

5.对“天子——子民”社会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社会是在个体耕作力量弱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条件下形成的。

B.这种社会是靠血缘和准血缘的社会网络组织和维系的,天子是网络的总枢纽。

C.这种社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和维护家族——宗族协作的生产生活方式。

D.天子具有“君”的权力和“父”的责任,子民有反对暴君、脱离大协作组织的权利。

6.对西周西周“中央集权统治”的范围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王朝采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封国制进行统治。

B.在封国之问蛮荒地带还居住着没有进入定居农耕生活的部落。   

C.在战争之中或之后还存在不愿归顺或不愿结盟的部落。    

D.表示归顺或愿意结盟的部落实际仍由原部落首领管辖。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学者对当时社会的性质虽有不同看法,但都是依据“生产方式”来界说的。

B.“天子——子民”社会中,子民对官府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具有独立的地位。

C.“天子——子民”社会中的官吏,有的是宗族世袭的,有的不是宗族世袭的。

D.后世人们称地方官为“父母官”,这是受“天子——子民”社会的影响造成的。

三、(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或曰:“造辟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 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令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8.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书信

B.大公至正之道而己矣              极,最

C.取小亮以私其君                  私下

D.《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       回避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魏郑公之徒              之二虫又何知

B.虽其忠诚所自至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非伊尹,周公为之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D.然则焚稿者非欤            得其尤绝者家焉

10.下列句子中,与“而不欺乎万世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其又何尤

C.敢以烦执事                D.不拘于时

11.下列对原文有蛘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魏郑公能直言谏诤,一方面是其忠诚所至,另一方面是遇上了一个贤明的君主。

B.极其公正的原则,不是不许别人讲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博取小信来讨好自己的君主。

C.作者认为,焚毁谏稿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他们把焚稿当作替君主掩饰过错的美德,而让后世去传颂这件事,这就使得后世看不到谏言奏章是否正确,而必然认定过错通常在君主,把美德常常归结到焚稿者身上。

D.文章肯定了谏诤书存的重要意义,赞扬魏郑公以诚信待己事君,不欺于万世,大公至正的崇高的品德。

第Ⅱ卷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4分)

译文:                                                                                  

                                                                                         

(2)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2分)

译文:                                                                                  

                                                                                         

(3)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2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

        刘禹锡

 

曾随织女渡天河,

记得云间第一曲。

休唱贞元供奉曲,

当时朝士已不多。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一个“又”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黄生《杜诗说》评价《江南逢李龟年》此诗“言外黯然欲绝”。其实这两首诗都有这一特点,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4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劝学》

(2)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剑阁峥嵘而崔嵬,                  。《蜀道难》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长亭送别》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5——18题。

秋天的况味

秋天的黄昏,选择乡下的一处山谷,择一块净石依树而坐,静静地看晚霞映红的天地之间;那种秋色朦胧的诗意,那种黄昏霞晖的壮观;那种雁飞芦苇荡,冷月爬上枝梢的况味。岁月的脚步在霜白虫迹的叶片上,秋季——如此浓情醉烈地到来。

喜欢树林熟透的感觉,秋林古气磅礴的气象更是我的所爱。也曾在那片片枯黄、落叶漫漫的一个深秋,一些事情的发生从此在我心灵烙下了铭心刻骨永远也无法抹煞的惨痛又凄美的回忆。徜若一片绿叶枯黄后的凋零是一个生命的结束 ,那一年,我的恋人就如同一片红枫叶,随着一阵冷风地轻拂而飘落、永远地消逝。 从此,当秋季第一片红叶从枝头飘飞的时候,叶子在半空中打转,优雅而又缠绵;习习凉风分明在诉说着秋的浓重萧疏的况味,心头不禁一阵凄然,产生出一种别样的情怀——枫叶染红的情怀。

灵魂深处炽热地幻想与思念,日以继夜,用我拙出的诗行抒发心中那难以负载岁月的沉重,愿我的诗行铺成一条路子,可以抵达天堂的路,去成就那幻想与思念的深挚。即使只是一个瞬间的辉煌与绚烂,一如流星陨落,也能在青冥的高空划出一抹灿烂。一个刹那的瞬间,永远的美丽;一个秋季的别离,永远的相思茫茫……

 秋天的况味是纯熟练达的,也是凛冽萧瑟的,温而不炎烈、冷而不彻骨;那么淡然又明晰、那样浓情又烂漫。大地黄土之上金色的麦田,丛林绿野古拙高耸的红枫树,瓜棚下硕果丰盈,凉台上淡菊幽香;满山斑褐、满林枫红、四处飘香。诗一样的况味,古典而浪漫、奔放又含蓄,钩起我对你无尽的思念与牵挂。在每一个披挂星光的夜晚,在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的牵挂中,抑或是我抒写情感断想的潮凉中,你——便一路风尘踩着铺满红叶的路子来到我的身边……就这样,暗香残留的爱恋,苦盼了年年岁岁,痴迷了一生一世。

 秋季,每每这样,在岁月的轮回中无声地到来。太多绿意在秋风细雨中绿色散尽,渐渐枯黄,随风飘散。一如秉烛孤窗之下的独影 ,为那相聚后的离别、握手之后的分手、缠绵之后的相思,眷恋了年年花开花又谢 ,怀念了一年又一年。秋季一年年,秋风一阵阵,红颜渐逝 ,青春也随之而早已不再。

月影来,琴声和,浊酒香浓,往事一如昨;风吹去,片片红,醉意朦胧,思念千嶂重。

清晨,晓起推窗,江南深秋的清晨总是在一夜之间霜白满地 ,沾染在红叶或菊黄之上的颜色更加朦胧而显含蓄。日头渐渐爬上山坡,墙面的颜色一如火烧过后的通红,素霜荧白化作了晶莹的露珠沾染在叶片之上。思绪漫无边际,没有理由拒绝灵魂的飞翔,我的红叶早已跌入凡尘,然而,一颗痴迷的心冲破了层层敌对,也不曾忘怀,笑之于风雨中;宁可是疏狂一醉,也不愿醒来。

此时,聆听一曲《秋日私语》,旋律与灵魂碰撞出的震撼,骨子里升腾的冲动,细胞里思念在蔓延,像是一个天际沙洲之中的流浪者找寻到一洼清澈的源泉,滋润着那干涸已久的心田。让文字来记录那千般愁怀、万般柔情,然而柔指飞扬轻敲键盘,却是难以言喻的情怀……是啊!秋本就是一个谜,它既象征成熟 ,也象征枯萎;一如丰收的喜悦那样圆满,又一如树叶的飘飞似乎象征着一种凋亡;一如此时,落笔之间思绪回去了久远久远,在那枫叶落英的一瞬,演绎着的是那深秋最后的一抹红晕,饱满而热烈,冷寂而萧索,凄凉又冷酷。

人生如岁月之有四时,春之盎然后的夏之热烈 ,秋之成熟后的冬之宁静。即便会经风经雨, 会有雷鸣电闪,风雨之后仍有风雨 ,痛苦之后仍有痛苦相伴 ;而也正因为如此风雨过后的阳光更加灿烂 ,难以得到的幸福而显得更加的珍贵!一如秋天的况味,必须经过冬去春来 ,夏逝之后才会有秋季那纯熟的时期 。虽然枯叶怅然也成美,虽然萧瑟也灿漫,正所谓“落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才让自然界生生不息,人世间也不过如此。

秋天的况味是人生的写照,徜若春是生命的开始, 那么夏就是生命的成长;而秋则是生命的成熟,跌跌撞撞的一生终会在冬季一般的宁静中安然沉睡 。秋天的况味意示着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生命不是一种负担 ,但是人们常常因为自我的迷惑,结果把它变成了一种负担 。我们应在秋天的况味中体会到那种枫叶即逝的时候也要让生命的尽头华丽、恢奇、雄壮……纵有千般凛冽万般萧瑟,亦有其诗兴不尽耐人寻味不朽的况味——秋天的况味!

                                                            (选自《中华散文》)

15、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6分)

① 文中第二段“一些事情”是指的什么?(2分)

② 怎样理解文中第二段里作者的“惨痛”而又“凄美”之感?(4分)

 

 

 

 

16、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虽然枯叶怅然也成美,虽然萧瑟也灿漫”中,作者感怀枯叶的“怅然”为“美”,“萧瑟”为“灿漫”。请你结合具体的语境加以理解。(4分)

 

 

 

 

17、散文是通过意境来感染读者,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请对本文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的分析。(6分)

 

 

 

 

18、作者在文中围绕“秋天的况味”进行感受,其“况味”有哪些内涵?(6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19、下面语段是一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语,在语言不简洁、搭配不当方面存在着问题,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4分)

当你感到“今天有点烦”时,会不会想找一把心情的梳子,梳理纷乱的思绪;当你不能摆脱心理负担时,会不会想到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能帮助你调节自己的心情,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老师不仅是简单地为你“打理心情”,而是交给你一把梳理心情的梳子。

错误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20、下面是一来自课文的上联,请对出下联,人物、内容也出自该课文。(3分)

上联:勾践卧薪尝胆成霸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用幽默的语言给下面摘自学生作文里有问题的A、B两句写批语。(4分)

示例: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于乌江。

批语:项羽走投无路就只好投身汩罗江了吧!

A: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批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登山者在暴风雪中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拯救了一个濒临死亡的遇难者。

批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简要说明下图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20---35字之间,标题不超过6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6分)

 

 

 

七、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新娘盖上盖头,走在红地毯上,新郎总是迫不及待的想掀开盖头,也许盖头下的新娘娇艳美丽,也许容貌平平,接下来的也许是喜剧,也许是悲剧,命运就在这一刻注定,或者改变,生活有时就像这样。请以“掀起你的盖头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