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学院
 
学院首页 > 文摘 > 高三教与学:新中国的外交
高三教与学:新中国的外交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0.04.07  浏览量:20569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60年前,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在国际上正面临着帝国主义孤立的挑战。60年来,中国外交伴随着国家的强盛和时代的变迁,正在并将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国际先驱导报·揭秘新中国外交60年》

 

【试题1】新中国建国后不久,苏方曾提议在旅顺为在日俄战争中阵亡的沙俄官兵建立永久纪念馆,周恩来严词驳斥:日俄战争是一场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列宁在世时曾斥责过沙皇政府的侵略行径,现在要搞这种纪念物,不符合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并拒绝了苏方的无理要求。这说明

A.苏联在处理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时奉行强权政策

B.中国与苏联处理关系时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外奉行“一边倒”方针         

D.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参考答案】  D

【考查目标及其简要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使学生认识到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时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一边倒”是建国初期的一个基本方针,它是一条政治路线,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试题2】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拉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B.美苏冷战对峙,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参考答案】  C

【考查目标及其简要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亚非会议的历史背景,感受新中国外交的成就。

 

【试题3】1978年8月12日中日在北京签订《中日友好条约》:“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往来而努力……”。这一条约的签订意在

A. 促成中日两国尽快建立外交关系          B. 缓和中日关系,促进中国发展

C. 结束两国敌对状态        

D. 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

【参考答案】  B

【考查目标及其简要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中日关系的分析,了解中日建交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

 

【试题4】下列哪些外交政策或活动符合当前中国创造“和谐世界”的主张

①不结盟政策②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③“一边倒”政策④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参考答案】  D

【考查目标及其简要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国内外背景分析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外交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5】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所选用的一些中国封面人物,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关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高三教与学:新中国的外交(原创大赛)  高三教与学:新中国的外交(原创大赛)  高三教与学:新中国的外交(原创大赛)  高三教与学:新中国的外交(原创大赛)  高三教与学:新中国的外交(原创大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一是1950年12月11日的期刊,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RED CHINA’MAO(红色中国的毛)。背景为红色基调的蝗虫。图二是1954年3月10日期刊,人物是周恩来。标题是:RED CHINA’S CHOU EN_LAI(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Waging War and  Talking Peace”。

(1)结合背景说明图一的红色基调及蝗虫的用意和当时的中美关系状态。图二的“Waging War and  Talking Peace”是指向刚结束不久的什么事件?试举此事件之后周恩来的外交行为两例。

图三是1971年4月26日的期刊,封面上是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的合影。

(2)说明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特定称谓和特点。你如何理解封面标题的Game之意。

图四是1984年4月30日的期刊,表现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图五是1985年9月23日的期刊,画面一邓小平图像为中心,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

(3)图四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对外政策?图五邓小平图像两边的内容对比表达了什么含义?图片中的题目Moving Away FromMarx的中文意思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红色基调和蝗虫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当时世界处在两极格局对峙状态,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视社会主义为赤色祸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Waging War and  Talking Peace”(意思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指刚结束不久的朝鲜战争(这场战争的后期特点是边打边谈)。之后周恩来率代表团第一次以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后一年又参加了万隆会议。

(2)乒乓外交,以民促官。Game既指乒乓球的Game,更指美国将与中国形成新外交关系的Game。

(3)图四表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图五是对改革开放前后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对比,意在说明中国开放的现代化成效。题目Moving Away FromMarx的中文意思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这种说法不合理。马克思不意味着封闭落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考查目标及其简要说明】本题通过美国《时代》周刊的五幅封面图,引导学生结合国内外背景去分析、去思考、去探究,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口;学会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以加强中外知识的联系,确立发展和整体意识;从世界的角度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学习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感悟领导人身上所表现促的外交智慧,使学生受到人生成长方面的启迪。

 

【试题6】活动与探究题:阅读下面两幅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高三教与学:新中国的外交(原创大赛)   高三教与学:新中国的外交(原创大赛)

请回答:

(1)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除图片反映的成就外,请你另举两项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允许回答教材以外的成就)。

(3)假若你是当时的一位现场记者,请你就其中一幅图

片反映的事件撰写一条新闻短讯。(至少从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重要意义四个方面选择三方面撰写)

(4)请为其中一幅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名称。

【参考答案】

(1)外交领域

(2)中日建交、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2001年在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 

(3)图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到机场迎接,由此解除了双方的敌对状态,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图2:1971年,以乔冠华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这次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历史性握手”、“破冰之旅”、“世界性握手”、“改变世界的瞬间”、“改变世界的一周”、“重返联合国”等。

【考查目标及其简要说明】本题主要是通过两幅插图来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两幅图来体现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的成就,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参与历史、评价历史、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