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
如果说,2007年一部《圈子圈套》带动了销售类工作在大学生中的热潮,那么2008年刮起的“杜拉拉”旋风则将大学生就业的目光吸引到了职场管理人员的身上。和《圈子圈套》塑造“尔虞我诈”的氛围不同,“杜拉拉”更真实地代表了80后和90后的特点——她没有背景,受过较好的教育,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更重要的是,她崇尚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精神简直就是不少人心中“想要成为的样子”!
如果你想跟杜拉拉一样成为职场白领,那么在高考报考时,选择管理类专业可以让你更顺利地接近心中的目标。
现代版“伯乐”
人物:赵铭乐,德邦物流人力资源部校园招聘主管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In与Out的抉择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把人才置于相应的管理之下,加以适当的调配,这就具备了创造企业利润的前提条件。而说到人才的管理,首推人事部门。招聘新员工,员工培训,评价一个人才是否适合当前岗位,正确处理员工的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关系,考核员工工作业绩,分析企业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以及策划企业的经营、文化定位……
没错,我的日常工作就是这样,大胆地说一句,我就是现代版的“伯乐”。
前年的这个时候,我还背着塞满简历的公文包奔走于各大招聘会,而现在的我,已成为公司的校园招聘主管。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压力大,在不少学生眼中,面试官往往被看作主宰命运的人。有些同学在应聘失败后愤怒地发来邮件质问:“我到底哪里不够好,为什么你们不选择我?”说实话,企业除了看重学生的素质,更看重的是学生与企业文化吻合度的多寡。通俗一点说,就是“不要最好的,要最合适的。”
应聘者觉得我们做人力资源的权力很大,把我们的位置看得很高,其实个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应聘高峰期的时候,我一天要面试一百多号人,面试的人走了,我还要忙着写总结报告,常常做到晚上10点多。刚工作那会,下了班我就把自己关在家里,电视也不开,就想一个人清静会。现在的我渐渐熟悉了企业快节奏的工作,慢慢做得得心应手了,也学会享受工作的乐趣了。
每当看到我为公司招聘的人才在公司内快速成长的时候,那种深深的成就感让我很骄傲。能让人才安插到发挥最大潜能的位置,这就是我们这份工作的“终极目标”
一条路跑到黑
当年高考,我的第一专业志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因为分数不够,就被调剂到人力资源管理了。到了学校,我才知道这个专业的对口方向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我们专业更多地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语文、英语和数学基础,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因为这个专业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经常与具有不同知识水平文化程度的人打交道,因此,更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具有善于言辞表达、交际的技巧,能够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想法,具有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大学期间,除了学好专业课,我还有意识地从事一些销售和培训辅导类的兼职;找工作的时候,我也尽量多参加面试,既是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也在这个过程中向别人学习。就这样,我顺利地找到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用我导师的话说,就是一条道跑到黑了!
企业“管家婆”
人物:李晓,鞍山市设计院行政部助理部长
专业:行政管理
沉甸甸的“铁饭碗”
“早上一杯热茶,随意地翻看今天的报纸,身边笑容可掬的阿姨在拖地,美好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在你的心中,国企的行政人员是不是过着这样的生活?舒适安逸,而且没有竞争,完全不用担心下岗。其实,绝大多数的国企已经转型了,就拿我们单位来说吧,跟外企一样,有年度汇报,有绩效考核,干得不好,同样有卷铺盖走人的危险。
说起行政岗位,可能不少人要撇嘴表示不屑了。公司内部的行政工作并不能创造直接效益,所以很多人不太喜欢这个岗位。不过,没有哪个公司的日常管理和企业发展、经济有效运转能离开行政管理的。公司的“硬环境”,包括内部装修、日常清洁、办公设施等,像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等“软环境”都要靠良好的行政管理来维系。我们部长常常把我们部门比喻成单位的“管家婆”。
我的工作从每天早上的巡楼做起,一层一层地检查卫生,连洗手间也不放过。接着,我开始安排自己日常的文件工作,写写企业宣传稿,做下员工活动计划。除此之外,我还掌握着单位所有员工的员工资料,过生日的时候得给人家发祝福卡,哪位女同事要生产了还要联系顶班的员工,到了过年过节,那就更忙了,员工福利、过节津贴……。不过,看着这么一个大公司在我们几个行政人员的手里运转得有条不紊,那种自豪感真是油然而生。说句实话,行政岗位对人的性情要求比较高,细致、耐心、平和、善于表达,少一个都做不来事。所以我这么评价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但沉甸甸的,不好拿!
顺利进国企
我们单位的招聘流程跟公务员差不多,也有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门测验。在大学的时候,我所学的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很多都与公务员考试相结合,像写公文什么的对我来说根本不是难题,再在考前花一两个星期突击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我就考了个部门第一,顺顺利利地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行政管理是一门横跨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在专业课上设置了大量写作公文和调研报告的机会,只要你稍微用心点,并独立完成这些作业,就业的时候就不用愁自己的“政文文笔”了。像我们班不少同学都考上了公务员,笔试成绩成了他们成功的坚实基础。
大家在报考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个专业比较偏“文”。人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行政管理,可算是本领域的两把尖刀;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济南大学等高校的行政管理在业内也还是颇有名气的。
“文化”推销员
帮助企业赚到最大的利润,这也是我的专业——工商管理的核心思想。毕业的时候,我就选择了最前线也是直接创造利润的销售行业。选企业的时候,我放弃了不少外企的录用,选择了一家民企,看重的是它的灵活和勇于创新。
如果你以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四处推销卖东西,那你可大错特错了。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管理”,管理我所在辖区的十几个经销商,管理我手里负责的几个品牌的十几种产品。市场上你的竞争对手有那么多,怎么样才能让你手里的产品脱颖而出?我的诀窍就是,卖文化,卖你企业的文化,也卖你自己的文化。
针对不同的客户,我为经销商们设计了不同的营销模式,让他们找准对方的“口味”;针对不同地区的市场特点,我主推不同的产品线,像一些重点高校,因为科研经费充足,进口原装的产品是他们的首选,而一般院校因为经费的原因,国产货经济实惠,颇受欢迎。在销售的过程中,我逐渐把公司的企业文化通过产品移交到用户手上,让他们逐渐意识到我们公司的特色,就这样铸造了一批“金牌客户”,也帮助我一步步升到销售工程师的位置。
工商管理这门专业教会我很多理论知识,而我把这些理论糅合到实际操作之中。下一步我计划轮岗到市场部,那里才是我专业领域对口的位置,也是我大展拳脚的舞台。
人物:黄文杨,达安基因销售部销售工程师
专业:工商管理
卖的不是“寂寞”,是文化
就这样“卖”出了自己
工商管理的专业概念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这是让人一听就能联想起张树新、柳传志、刘永好……所有承载着美好梦想的解释。我从小就希望自己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在高考报考的时候,“工商管理”成了我的首选。
工商管理专业的主体课程就是企业管理,除了管理学科外,包括微观、宏观经济学也是必须要花心思学好的。除此之外,学好这个专业,一定的领导潜力是必须具备的。我上大学的时候,就选修了现代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客户经理管理等课程。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实习实践。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非常多,由于这是一个培养“精英”的专业,所以用人单位特别在意毕业生的“出身”,如果要在这行有所成就,最好选择名气比较大的学校。
信息“谍报”员
人物:钟文浩,利洁时(中国)市场信息部市场研究主任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打仗似的工作
每天早上,我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查看下行业内的最新动态,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新举措等;在中午12点前,我将信息汇总制成“日报”的形式,发给市场部和销售部参考。当然,我还要搜集行业内的销售数据,整理对照自己公司的情况,每个月要做两次市场研究报告。除此之外,如果竞争对手推出了新的产品或者新的促销方案,我们部门都要及时跟进。像我一个大男人,平时也会去商场买些竞争对手生产的化妆品回来试用,搞得我妈有一阵子觉得我心理有问题。
总体来说,我的工作就是研究、分析市场现状的。大家都知道,外企的工作强度大,优秀人才多,竞争十分激烈。因此想在外企出人头地,还得靠真本事。我每天接触到的数据成千上万,刚工作那会儿,光看这些报表都叫我头昏脑胀。为了能做好这份工作,头三个月我可吃了不少苦。尽管现在是熟手了,但每天一上班,还是跟打仗似的,飞快地点击网页,寻找自己所要的消息,时不时再参考下数据库。如果你早上来看我们部门,你会惊异地发现整个部门只有劈里啪啦打字的声音,大家都埋头在自己的电脑前,特职场的感觉。
“打好基础,才好上路”
能把繁杂的数据处理得井井有条,我觉得跟我的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分不开的。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毕业后,我做的是自己的“老本行”。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与计算机和管理相交叉的一个学科,利用计算机搜集、处理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但在管理与计算机之间,更倾向于计算机。这个专业文理兼收,虽属管理学科,但授课的内容偏重计算机、设计管理等课程,这让班里不少偏文的同学叫苦不迭。文科出身的我不服输,咬牙把专业课都啃了下来,到大四的时候,我的计算机水平已经跟理科同学不相上下了。另外,我还用心把英文水平提升上去,这也让我就业的时候可以轻松自如地应付外企的考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