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贯题专题复习指导
一、命题特点综述
1、涵盖了影响语言连贯的三大因素(保持话题统一、合理安排句序、运用言语的呼应与衔接)。
2、早年着眼于考查“保持主语一致”和“合理安排句序”两方面,近年则着眼于考查运用言语的呼应与衔接。
3、日趋偏重综合性的考查,即一道题中同时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连贯手段,如例题⑥,既有保持话题的统一,(①②),又有词语的省略(③),还有句子的首尾相接(④)。
二、解说
㈠、话题和陈述角度是否保持一致(着重考虑主语是否保持一致)
1、各句主语字面完全相同。2、各句主语字面中不相同,但属“同类词语”。
㈡、句序安排是否合理有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㈢、是否注意处理好言语的呼应与衔接
1、词语的呼应。
①语序的呼应。②语义的呼应。 ③语音的和谐。④词语的重现。⑤词语的省略。
2、句子的衔接
①句式的调整。②句式的统一。③句子的首尾相接。④句子的移位。
3、段内和段间的过渡。
三、题型
㈠、保持话题统一
1、各句主语字面完全相同。
例题①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划到,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1992年全国高考题)
2、各句语属“同类词语”。
例题②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的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1997年全国高考题)
㈡、合理安排句序
例题③ 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_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①③B、①④②③②③C、④②③①③①D、④③①②(1996年全国高考题)
㈢、言语的呼应与衔接
1、语义的呼应。
例题④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办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邰輁~ B、①③⑥邰轡~ C、②④⑤堍輁~ D、①④⑥(2000年全国高考题)
2、语言的和谐
例题⑤ 每逢深秋时节,____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远眺群山环抱,____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③ B、①④④ C、②③③ D、②④(2001年全国高考题)
3、词语省略,句子首尾相接
例题⑥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③ B、①④④ C、②③③ D、②④(1995年全国高考题)
4、保持句式统一
例题⑦ 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1998年全国高考题)
5、语段内部的过渡
例题⑧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______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1991年全国高考题)
例题⑨ 每当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烁着疏落的灯火;____。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A、山上的黑暗被灯火照淡了,山下的黑暗被灯火照亮了
B、山下的黑暗被灯火照亮了,山上的黑暗被灯火照淡了
C、山上的灯火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的灯火把黑暗照亮了
D、山下的灯火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火把黑暗照淡了
例题⑩
⑴有一次,葛新爱在电影上看到了张燮林的直拍削球,简直被迷住了,于是便遥拜张燮林为师。在1973年的全国乒乓球比赛中,这一对没有见过面的“师徒”见面了,______。
⑵老栓便把一个碧绿的包,一个红红白白的破灯笼,一同塞在灶里;一阵红黑的火焰过去时,_____ 。“好香!你们吃什么点心呀?”这是驼背五少爷到了。
①一个是无意,一个是有心 ②地个是有意,一个是无心
③一种奇怪的香味散满了全店屋 ④店屋里散满了一种奇怪的香味
A、①④④ B、②④④ C、①③③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