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学院
 
学院首页 > 史、地、政 > 帝王
帝王
作者: 来源:第一家教网 日期:2010.12.06  浏览量:30131

上海家教上海第一家教家教推荐阅读!!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历史*中国

  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注意出处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A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copyright hxlsw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卑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穿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土藏用七首》等诗篇。

历史*中国hxlsw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未者。」这里的古人足指占代那些能够礼贤下上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hxlsw。co.m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历史*中国hxlsw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十停顿,其式为: 转载注意来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注意出处

    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返回目录] [收藏此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网友评论已有0位好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更多评论

登陆名: 密码: 教员 学员
 